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蔡格尼克效应(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7

若我们启动视频播放器打算观看剧集,若非会员身份,系统将允许我们先行免费观看五分钟,随后便会弹出提示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告知需升级会员才能解锁完整内容。

诸如知乎上的小说,正当阅读得津津有味之际,却意外地发现这些章节竟然是需付费才能阅读的内容。

这时候,由于特别想看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很难不去充会员。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恋爱若突然戛然而止,往往让人难以忘怀;在看到心仪的衣物时,购买前心中狂喜不已,但买回后却往往被闲置在衣柜中蒙尘。

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物的一个共性就是——未完成。

正如陈奕迅歌词里所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心理学领域内,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对此现象进行了专门的阐释。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与已经完成的事情相比,未完成的事物总是更让人印象深刻。

正因为如此,那些未曾表露的情感、本可付诸行动却未实施的举措,才显得格外难以忘却。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蔡格尼克效应具体有哪些体现呢?我们应当如何巧妙地利用蔡格尼克效应,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呢?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蔡格尼克效应:难以放下未竟之事

在20世纪,德国的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实验,揭示了这一心理现象的存在。

蔡格尼克并未向实验参与者分配22项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抄写一首心爱的诗作、进行从55倒数至17的计数、或是将不同颜色的珠子用线串联等。

在这22项小任务的操作中,仅有部分实验参与者得以全部完成,而其余的则仅被允许完成至一半便被迫终止。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随后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蔡格尼克向所有参与实验的个体发问,要求他们回忆起自己具体完成了哪22项任务。

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中途停止的人能够回忆起68%的信息,而那些坚持完成整个任务的人仅能回忆起43%。

蔡格尼克效应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的一种追求完整性的动力。每当一项任务尚未完成,我们的思维便会持续地发出警示,使得这一经历在记忆中尤为鲜明。

或许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事情一旦完成,我们往往会将其置诸脑后。然而,若事情只做到一半并未完成,那这件事便会始终萦绕在心头。

蔡格尼克效应有两个比较极端的负面影响。

首先,难以释怀那些人生中尚未完成的任务;其次,这些未了之事持续困扰着个人;最后,它们对现在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

纳兰性德曾言:“月儿辛勤,最是怜惜天际之月,昔日圆满如环,然而日复一日,皆化作破碎之玦。”

我们人生也像月的盈亏,很少能圆满,更多的是不完美。

若一味纠结于某个不圆满之处,譬如已告终的初恋恋情、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考试,那么既无法重返往昔,亦无法把握眼前的美好时光。

二是做什么事情都无法完成,只做一个开头就丢在脑后。

这种行为常常体现为,一个人在一件事情尚未彻底完成之际,便开始心猿意马,思虑着另一件事情。结果往往是,原本的诸多事务都因为分心而难以圆满收尾。

其实,如果用好蔡格尼克效应,也能帮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先做一点,大脑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工作中,蔡格尼克效应能帮我们避免拖延。

在大学期间,我的某位教授在布置完课后作业后,曾向我们传授了一个既有助于牢记作业内容又能高效完成作业的小技巧:首先,创建一个新的文档,输入作业的标题,并确保将其保存。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

此刻,我们心中始终萦绕着那件事情,急切地希望尽快把作业做完。

实际上,这也是蔡格尼克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天生具备一种完成事物的强烈愿望,当任务得以完成时,这种愿望便得到了满足。

如同在计划表上勾选表示完成的标记,大脑会将这一项既定任务视为已执行并从待办事项中剔除。

对于那些尚未完成的任务,这种渴望并未得到满足,于是我们的思维便会持续地萦绕着那件事情。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

同时,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常常伴随着遗憾、失落和不满等消极情感,这些情绪会使我们的记忆印象更为鲜明。

从心理学上来看,人们对痛苦回忆的印象远远超过快乐回忆。

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里,该观点也得到了验证。

研究人员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方能使犬类在目睹食物前提前分泌唾液。然而,仅需对小白鼠进行一次电击,便能在其之后见到闪光时产生极大的恐惧感。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之所以会铭记那些痛苦的回忆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其目的在于防止自己重蹈覆辙,遭受类似的伤害。

对未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其实与我们的注意力选择也有关。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曾提出“过滤器理论”,他主张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我们的头脑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海量的信息,当这些信息如潮水般涌至,大脑便会有所选择地让其中一部分信息进入脑海,而将另一部分信息拒之门外。

着手进行那些待完成的学业或工作时,我们的头脑会持续不断地提醒我们,尚有一项任务尚未了结。

若你时常面临作业或工作的拖延问题,不妨尝试在笔记本或文件上记录下起始部分,这可成为你克服拖延的有效策略。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主动为过去划上句号

蔡格尼克效应在情感领域的表现之一,便是我们往往难以与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彻底告别。

在宫崎骏执导的电影《千与千寻》里,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台词广受观众认同,它这样说:“人生宛如一列驶向坟墓的列车,途中设有众多站点,鲜少有人能与你同行至终点。”

然而,许多人对于过去的事依旧难以释怀,而能够轻松地挥别过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完型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存在一个术语,称为“未完成事件”,它描述的是那些由于情感体验不够深入,因而持续潜藏于潜意识之中,进而对个体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情形。

由于一次不成功的恋情,导致难以重启生活;鉴于过去有更充分的努力空间,对当前境遇感到不满足。

蔡格尼克效应 未完成事物 心理驱动力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那些尚未完成的过去尽管让人难以忘怀,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若过分沉浸于往昔,既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也无法真正体验到现在的美好。

尽管我们都希望事事圆满,但我们也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因此,我们要主动为过去画上句号。

往昔纵然令人怀想,终究已成过往。若忽视当下,那么未来亦会对未能珍惜今日生活而感到惋惜。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还是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蔡格尼克效应均能助力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