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压:听诊器放入袖带,血压值偏高还是偏低?

测血压看上去操作简单,实则有很大的学问。
血压测量时
听诊器放入袖带,血压测量值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患者衣袖过紧,血压测量值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网友指出,进行血压测量时,需将空气打入管内,使水银柱升至特定高度;此时,恰好截断肱动脉的血液流动,随后水银柱再上升10至20毫米。
若听诊器置于袖带之中,或者袖带过紧地捆绑,这便如同已施加了一定的压力,阻碍了血液流动;因此,在使用血压计充气时,施加的压力便无需过于强烈,水银柱无需升至过高的位置,便足以阻断肱动脉的血液流动。基于这一观点,我认为血压测量结果偏低。
指南指出,当将听诊器的胸件放置在袖带覆盖的动脉搏动区域进行测量时,所获得的血压数值会低于按照规范操作,即在未覆盖袖带的情况下使用听诊器胸件所测得的数值。
穿着衣物测量的血压数据通常会比按照标准程序测量得出的数值略高,然而,当袖子被卷起进行测量时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得到的血压读数则会相对标准操作的结果偏低。
也有研究显示,如在胳膊上加一层 < 0.5 cm 厚度的内衣再进行检查,其对检查的结果数值没有什么影响,而冬天脱上衣后立即测量血压可使得血压升高 3~5 mm Hg。
下肢与上肢的血压哪个高,高多少
左右手血压哪个高,高多少,为什么这样?
网友指出,在正常状况下,左右双臂的血压差异大约为1.3KPa,即10mmHg;同时,双下肢的血压普遍比双上肢高出2.6至4KPa,换算成mmHg则是20至30mmHg。
若双下肢血压值较高,而上下肢血压明显降低或难以准确测量,这可能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表现;反之,若双下肢血压值不超过双上肢血压,则可能意味着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至髂动脉之间存在狭窄,导致脉压差显著增加(超过9.3Ka或70毫米汞柱),这种情况常见于主动脉反流、高血压、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贫血。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以及重度心衰等病症中,常常会出现脉压差低于30毫米汞柱的情况。
在文献检索中,通过水银血压计对100名健康男女进行了测量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分别计算了他们的左右侧平均动脉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右侧动脉压低于左侧的个体占比为32%,与左侧相等的占比为6%,而右侧动脉压高于左侧的个体占比达到了62%。
指南指出,依据血压的形成机制,在正常状况下,下肢血压通常高于上肢血压。相关研究对健康青年的四肢血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大腿血压比上臂高出20/16毫米汞柱。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左右上臂血压相似,两侧大腿血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电子血压计测血压准不准确
哪一种品牌的血压计测量最准确?
网友们指出,电子血压计在测量技术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臂式,另一类则是腕式。这两种类型的电子血压计均适合健康人群使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腕戴式电子血压计并不适合那些存在血液循环问题的患者使用。
指南指出:在我国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无论是临床还是家庭血压测量,均建议选用那些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而对于腕式血压计和手指式血压计,则不作为常规推荐。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数家用电子血压计达到了国际认证的标准(例如AAMI、BHS、ESH等),而中国高血压联盟的官方网站上已经公布了这些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信息。
腕式血压计适用于那些因体型肥胖而无法使用传统袖带测量的患者,亦或是在高龄老人或气候寒冷的地区,由于脱衣不便而选择使用它来测量血压。在使用过程中,需特别留意将腕式血压计的袖带调整至与心脏同一水平位置。此外,对于脉搏微弱或心律不齐的患者来说,使用腕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时,误差可能会较大。
血压测量
是不是要测俩次?
指南指出,研究显示,初次测量的血压值常常偏大,这种现象可能与所谓的白大衣效应有关,即患者见到穿制服的医务人员时因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于同一肢体进行血压测量时,建议进行两次,且两次测量之间应间隔1至2分钟。若两次测量的结果差异超过5毫米汞柱,则需进行第三次测量,并以最后两次测量结果中较为接近的血压值作为最终的平均值。
在心脏节律不规律,尤其是心房颤动期间,由于心室律完全不一致,RR间期的差异显著,血压的测量结果至多只能提供较为粗略的数据。在这种状况下,唯有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才能有效克服因心脏每次跳动之间的较大变异而产生的问题。
左右手臂血压差异若超过10毫米汞柱(即所谓的臂间血压差异,系指左右上臂血压值不等时,取数值较高侧手臂所测得的血压值),故在首次血压检测时,左右手臂各需测量至少两次;此后,血压较高的一侧应作为血压测量的标准上肢。若两臂血压(收缩压)的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则需对四肢血压进行测量。
「柯氏音」听不清
测量的血压值还准吗?
在为患者测量血压时,我发现其舒张压降至30毫米汞柱时,声音依然存在。然而,当血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时,声音变得模糊不清,尽管如此,声音确实可以辨识。另一位患者的收缩压达到18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虽规律但不够清晰,降至13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变得明显,而舒张压降至40毫米汞柱时,心跳声才完全消失。
我使用这血压计给他人测量时从未遇到此类状况。首个患者为28岁的女性,第二位则是55岁的男性。根据书籍内容,血压分为五个阶段。对于我的情况,该如何进行解释呢?恳请大家给予我解释。
指南指出,第4阶段的柯氏音(即变音)相较于第5阶段的柯氏音(即消失)可高出10毫米汞柱以上,然而,这种差异通常不超过5毫米汞柱。在多数情况下,测量血压时,人们以柯氏音完全消失(即第5阶段)时水银柱所指示的数值来确定舒张压。
但部分人群(比如 < 12 岁儿童、孕妇、老年人、严重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当袖带压力降为 0 时,仍可以听到声音,这些人群可以变音(第 4 时相柯氏音)作为舒张压的数值,并在测量值后加以标注「变音」。
针对“当一个人的血压达到180毫米汞柱时,其心跳声音规律但不够明显,降至130毫米汞柱时则变得较为清晰”这一情况,由于缺乏对患者的详细状况了解,难以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对于血压较高且年龄较大的患者,柯氏音有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显得模糊不清,但随着袖带逐渐放气,声音又会重新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作听诊中的无音间歇。
在测量血压前,应先将袖带充气前的手臂抬高至超过头部30度,随后将手臂恢复至常规位置,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血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