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预定利率时代,重疾险的“困局”与“变局”
医疗保障需求不断提升,促使健康险行业加速发展,同时,具备短期健康险经营资格的财产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始积极拓展健康险市场。
近期,中国人保财险隆重推出了人保重疾险(2025版)。这款产品属于一年期重疾险范畴,其承保的疾病种类丰富,包括120种重大疾病、20种中度疾病以及50种轻度疾病。在责任范围内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一旦初次确诊,即可获得赔偿。此外,该险种还特别加入了针对特定ICU责任的保障。
从财务保险机构的视角分析,大多数已将健康保险定位为推动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战略。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财务保险公司通过经营健康保险业务实现了2043亿元的营收,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6.6%,且增长速度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行业领先财险公司加大了对重疾保险市场的投入,使得一度被视为前景黯淡的重疾保险重新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尽管自2018年起,重疾险的新单保费规模已从1000亿元的高点持续下滑,并且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五年出现下降趋势,然而,截至目前,无论是从保费总额还是理赔规模来看,重疾险仍旧是健康保险领域中的关键险种之一。
下半年,预定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曾经对健康险保费贡献颇大的重疾险,其发展态势将发生何种变化?那些逐渐失去健康险市场主导地位的重疾险,是否还有机会实现突破和新生?
重疾险困局:占比下滑,保费上涨
重大疾病保险,即重疾险,是一种以被保险人遭受特定严重疾病为支付前提的人寿保险。这种保险起源于1983年的南非,由心脏外科专家马里尤斯·巴纳德医生与保险公司共同研发,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因重病而产生的经济负担。自推出以来,重疾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
1995年,我国开始引进重疾险,该险种很快在健康保险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重疾险的保费总额迅猛增长,从千亿级别攀升至五千亿的高点。2020年11月5日,《重大疾病保险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中国重疾险行业迈入了新的定义阶段。从2020年到2024年,数据表明,在健康保险领域,重疾险的保费比例逐年有所减少,具体来看,这一比例分别为64%、61.3%、59.3%、56.4%以及43%。
探究其背后的因素,首先,快速发展的重疾险市场正逐渐接近饱和状态,加之预定利率的持续下降,导致长期重疾险的保费显著提升;其次,百万医疗险的迅猛增长对重疾险市场造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百万医疗险的用户数量已超过2亿,且年增长率维持在30%以上。惠民保的推广使得重疾险市场得到了有效分散,截至目前,2023年6月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参保惠民保的人数已经突破了1.7亿大关。
尽管业内人都清楚,医疗险与重疾险在赔偿方式上有着天壤之别,它们在应对疾病时所展现的功能和作用也相差甚远,然而,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那些年缴保费不过百元或几百元的惠民保、百万医疗险,似乎在性价比上更胜一筹,它们能够满足大众对于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基本保障的需求。
长寿时代研究院在年初发布的《健康险2025展望报告》中提到,重疾险在中国健康险行业的使命已阶段性达成。目前,行业销售人力已触及底部,重疾险难以重现往日的增长势头。同时,重疾新单数量的持续下降,以及重疾发生率恶化对现有保单造成的经营压力,都成为了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重疾险困境:发生率恶化,赔付率攀升
重疾险在我国市场流通已有30个春秋,其赔付水平或许尚未触及顶点。然而,根据2024年已公布的各家保险公司理赔年度报告,重疾险的赔付金额在所有险种中位居首位。
从40家同时公布重大疾病、医疗和身故理赔金额的数据来看,2024年医疗险的赔偿比例达到了44%,位居首位;重疾险的赔偿比例则为36%,排名第二;而身故赔偿的比例为15%,排在最后。具体分析,恶性肿瘤在重大疾病保险中的赔偿金额所占比例最为显著,以2024年为例,平安人寿在重大疾病保险理赔中的案件数占全年理赔总量的4.9%,然而其赔偿金额却占据了总赔偿金额的49.4%;而中意人寿的重大疾病保险理赔案件数仅为0.31万件,但其赔偿金额在总赔偿金额中的占比却高达73.3%。
在2024年,有多家保险公司因重疾险理赔支出超过百亿元,其中平安人寿的赔付金额达到了207.18亿元,而太保寿险的赔付金额为106亿元。中国人寿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尽管没有对外公布其重疾险的赔付具体数额,但在其理赔年度报告中,却透露了“重疾一日赔”服务在2024年的表现。该服务针对符合条件客户,承诺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理赔处理,数据显示,该服务当年赔付的重疾险案件达到了24万件,赔付总额接近110亿元人民币。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家保险公司,2024年还有12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理赔金额超过了10亿元,它们分别是:友邦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泰康养老、平安养老、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中信保诚、百年人寿以及信泰人寿。
重疾发病率不断攀升,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对重疾险未来赔付能力的忧虑。特别是那些增加了轻中症保障的重疾险产品,更是被看作是风险集中的领域。根据相关数据,癌症患者再次患上癌症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2倍,比例高达60%;而非癌症重疾患者中,有46%的二次理赔案例最终演变为癌症。
中国精算师协会于2020年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显示,该表是根据我国保险业重疾险的1.7亿条承保记录和587万条理赔记录进行计算得出的。具体来看,50岁的男性在70岁之前患上重大疾病的风险为28.7%,而同年龄段的女性这一概率为20.6%。
在一个典型的421家庭结构中,老年人患上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大约有70%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达到70岁之后,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重疾的风险都会显著上升。具体来说,80岁时,男性患重疾的概率为52.5%,女性为40.1%;90岁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上升至70%和60%;而到了100岁,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分别达到了74.4%和67.6%。
高比例的重大疾病发生率与不断上升的趋势,引发了保险公司管理层的担忧,他们对重疾险的运营风险感到不安,特别是对于平均保障期限超过30年的重疾险产品,他们的忧虑尤为深重。
重疾险变局:渠道分化,服务创新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突破3.1亿,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重大疾病的保障需求将持续保持。
观察日本邻国的案例,我们发现,在经历了一段较长的低利率时期后,消费者对于终身寿险和医疗保险这类保障型产品的需求不降反升;同时,日本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医疗险和癌症险的份额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蚂蚁健康保险公司的总经理沈晔指出,当前整个行业中的重大疾病保险单数已接近三亿,平均赔偿金额大约在七八万元左右,然而这样的赔偿额度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在重大疾病治疗或康复过程中的费用需求。
人保健康互联网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孙晓骏指出,重疾险市场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首先,在销售渠道方面,个险代理人所售的重疾险产品与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产品必然存在区别;其次,在客户群体方面,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需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例如,针对高客单价需求,终身重疾险将发挥重要作用;而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则需关注百万重疾险等创新产品,以满足他们负担得起重疾险的需求。
在低预定利率的市场环境中,部分精算专家提出,可以参考香港市场的成功做法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开发分红型重大疾病保险。这类保险产品采用“基本保额加分红”的组合方式,使得理赔金额能够随着保单服务年限的增加而提升,客户能够实现无需健康审核即可追加保额,同时保险公司也能通过与客户共享分红来共同承担风险,从而提升其经营的稳定性。
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预计,到2025年,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将会展现出三个主要的创新趋势:责任将实现模块化、服务将变得更加细致入微、定价将体现出多样性。以太平洋的阿基米德重疾险产品为例,它采用了“基础重疾保障加上可选的附加责任”的组合方式,让消费者能够根据个人需求灵活选择恶性肿瘤二次赔付、心脑血管疾病专项保障等模块,从而避免了为不必要的保障支付额外的保险费用。元保关爱·全家重疾险是一款独具特色的保险产品,单份保单能够为最多9位家庭成员提供保障,这其中包括投保人本人、父母、配偶以及子女。该险种实行“一人投保,全家共享”的原则,且在增加家庭成员时,无需额外增加费用。若家庭中有新成员加入,只要人数未超过规定上限,便可以轻松加入保单,无需额外支付任何费用,从而为家庭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保障方案。该产品额外提供包括但不限于重疾住院或手术的绿色通道服务、重疾门诊的绿色通道服务以及重疾MDT多学科会诊在内的增值服务,旨在为患者治疗过程带来更多便利与支持。
在2025年这一历史时刻,重疾险的变革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亿万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面向未来,健康保险的运营模式需从单纯的被动理赔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依托数据分析实施风险预防,从而提高运营效能和客户价值。针对重大疾病保险,确保客户健康从源头出发,涵盖早期检测、定制化健康方案、运动鼓励、健康饮食建议等多样化服务,这些措施能显著助力客户优化生活习惯,减少患癌可能性。据研究指出,持续参与健康管理能够减少60%的死亡风险,保险公司借助此类服务还能有效降低赔偿比例,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
或许正如行业观察家所指出,潮水退去之后,真正的突破之道并非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应当回归到根本的保障,凭借“毫不动摇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决心,在变革的浪潮中牢牢把握住用户最根本的风险需求。这不仅是对重疾险在市场周期中生存的法则,更是其重新赢得市场喜爱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