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能听出很多病
无论您踏入内科或外科,急诊室还是麻醉科,都能观察到医生颈间悬挂着听诊器。伴随着心电图、超声、CT、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听诊器是否依旧发挥着作用?”“它又能探测到哪些信息呢?”为此,本报记者特别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的马朋林主任医师,为大家深入解析听诊器的奥秘。
听诊器的由来
1816年9月的一个日子,法国巴黎的内克尔总医院里,医生雷奈克面对一位胸痛气促的贵族女子,陷入了诊断的困境。传统的敲诊和触诊手段均无法奏效,而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口进行检查,又违背了当时的习俗,导致诊断工作陷入僵局。就在这时,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孩子们用木杆传递声音的游戏,于是他尝试将纸卷成筒状,放置在病人的胸壁上,竟然奇迹般地听到了心脏跳动的声音。根据这一诊断,他确定了小姐的病症,并针对病情实施了相应的治疗。雷奈克医生回到家中,立刻委托他人定制了一根约30厘米长的中空木制管子,为了便于携带,他将管子锯成两截,并刻上螺纹以便旋转拼接。由于这种听诊器形状与笛子相似,有人称之为“医生的笛子”,也有人叫它“听筒”。从此,听诊器逐渐演变成诊断胸部疾病的关键工具。雷奈克的发明,即听诊器,经过后继者的持续优化,逐步发展成了功能卓越的双耳听诊器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如今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各地。
了解肺部和胸膜疾病
人们呼吸时自然会产生声响,这种声响在医学上被称为呼吸音。马朋林指出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医生能够通过观察胸壁不同区域的呼吸音变化,对肺部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评估。
在正常状况下,人的呼吸频率大约为每分钟15次,随着呼吸气流依次经过大小不一的支气管,所形成的呼吸声音的强弱特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上肺部区域,由于位置靠近主支气管,听诊时可以辨识出吸气过程中气流仿佛穿过坚硬管道的声响,故此称为“管性呼吸音”。随着气流继续通过各级支气管,呼吸声音逐渐减弱,直至肺底部,我们听到的则是肺泡扩张时产生的轻柔声响,这便是所谓的“肺泡呼吸音”。当呼吸声变得微弱或完全消失时,这可能是由于呼吸功能受限、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等情况所致;而若某一区域的呼吸声变得特别响亮,则表明该区域的声音传导能力增强,可能是肺部发生了实变,其中含水量较高;在呼气过程中,若呼吸声持续较长,这可能是由于下呼吸道存在部分阻塞、痉挛或狭窄,例如支气管炎、哮喘等情况;若呼吸声出现间歇性,这可能是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的征兆;如果呼吸声变得粗糙,这可能是由于支气管黏膜出现轻微水肿或炎症浸润,通常见于支气管炎或肺部炎症的早期阶段。肺部在呼吸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声响,例如,在吸气过程中可能会听到类似水泡破裂的声响,这种声音我们称之为湿啰音,通常是由于气道中存在较多的黏液、痰液、血液或渗出物等原因所致;而在吸气或呼气时,若听到类似哨声或打鼾的声音,则被称为干啰音,这通常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狭窄或部分阻塞所引起的;此外,如果胸膜发生炎症或渗出,使用听诊器还能听到胸膜摩擦的声音。
对心脏疾病的提示
心脏听诊涵盖了对心率、心律和心音的检查。心率指的是每分钟内心脏跳动的频率。心律则关注心脏跳动的规律性,若心律不规律,即表现为心跳时而快时而慢。通过观察心律,可以识别出心脏早搏、房颤等异常情况。心音是由心肌收缩、瓣膜关闭以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发出的声响。正常人的心跳声呈现“咚哒咚哒”的规律节奏,其中“咚”声代表心脏收缩期的第一心音,“哒”声则对应舒张期的第二心音。不论第一心音还是第二心音,医生通过听诊器所感知的均为单一振动。然而,若心脏出现病变,医生会察觉到心音在强度、性质以及频率上均有所变化。心脏杂音往往是血流加速、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严、室间隔存在裂隙、动脉导管未闭合、乳头肌腱索断裂等心脏结构异常的信号。这就像老旧房屋因长期未得到妥善维护,在狂风暴雨中屋顶发出“吱吱”声,窗框则传来“哗哗”响。
腹部和周围血管探测器
当肠蠕动发生时,肠腔内的气体与液体亦随之移动,从而发出类似水泡冒出的“咕噜咕噜”声响,这种声音被称作肠鸣音(通常为每分钟2至5次)。它是通过听诊器在腹部能够主要听到的声音。在急性胃肠炎发作期间,肠鸣音的活跃度会提高;而在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形下,肠鸣音会显得响亮且强烈;至于腹膜炎、老年性便秘、低血钾等状况,肠鸣音则会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听诊时间至少5分钟内无法捕捉到肠鸣音)。
使用听诊器能够捕捉到血流在血管狭窄部位流过时产生的类似风吹的声响,这种声音被称为“血管杂音”。比如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当在颈部的大血管区域听到这种杂音时,可能表明颈动脉或椎动脉存在狭窄;甲亢患者在甲状腺的侧叶部位能听到持续的杂音;而肾动脉狭窄时,上腹部或腰部背部会听到收缩期的杂音。
马朋林强调,听诊器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扮演着医生大脑与患者病变部位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角色,甚至在关键时刻,它的重要性堪比维系生命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