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大白菜病虫害,46张高清大图!(附防治技术,建议收藏)
前言
1.大白菜猝倒病
常在苗期发生。
危害表现:
在植株茎基部,近地面处常产生水渍状斑,后变黄褐色干枯。
湿度大时,病部或土表生白色棉絮状物。
会突然倒伏。
防治方法:
选取地势较高且排水条件优越的区域作为育苗场地,播种前需一次性充分灌溉底水,幼苗出土后应尽量避免浇水,若确实需要灌溉,则应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少量浇水,避免进行大范围的漫灌。
(2)种子处理:
采用福美双或拌种双(即拌种灵与福美双的混合制剂),并配合甲霜灵进行种子处理。
(3)可选药剂:
嘧菌酯·百菌清,霜霉威盐酸盐,恶霉·甲霜等。
2.大白菜霜霉病
在各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

危害表现:

苗期发病:子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幼苗枯死。
在成株期,叶片正面会显现出灰白或淡黄色、边缘模糊的病斑,这些病斑随后会逐渐增大,转变为黄褐色,并且由于受到叶脉的制约,呈现出多角形或不规则的形状。

病斑多时,相互连接,使病叶局部或整叶枯死。

叶背密生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勤于灌溉小水,雨后务必迅速排除积水;确保充足的基础肥料,适量增加磷钾肥料,以促进幼苗生长;一旦发现病弱植株,应立即清除病残部分,并统一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2)种子处理:可用咯菌·精甲霜、甲霜灵进行拌种。
在疾病早期阶段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可以选择使用丙森锌、代森铵,以及氟菌·霜霉威等药品来进行病害的预防和治疗。
3.大白菜软腐病
全生育期都可发病。

危害特点:

主要有三种类型:基腐型、心腐型、外腐型。
主要特点是病部腐烂,软腐,且有臭味。

发病部位首先从基部开始,病斑多为水渍状微黄色。
初期症状并不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天的叶片会逐渐低垂,而早晚又能恢复挺立状态。经过数日,病态叶片会慢慢与地面平行,或者因失水而变得干燥,呈现出薄纸状,紧紧附着在木质部上。

严重时根部溃烂,流出黏液,并散发恶臭味。

药剂防治:

在大白菜的生长初期至形成莲座期阶段,可以通过喷洒高锰酸钾进行3至4次处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遏制软腐病的蔓延,同时还能对大白菜霜霉病进行控制。
初期治疗时,采用消菌灵、施特灵、噻森铜、络氨铜等药物,每隔10天进行一次喷洒,药物交替使用,根据病情发展连续喷洒2至3轮。
4.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包心期。


危害表现:

危害外层叶片,会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角状斑。
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渍状。
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溢出污白色菌脓。
干燥时,病斑呈膜状干枯,易开裂或穿孔。

防治措施:

(1)可与豆类、麦类、水稻等作物轮作。
(2)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中生菌素进行拌种。
(3)药剂选择:
氯溴异氰尿酸、松脂酸铜、络氨铜、中生菌素、琥胶肥酸铜等。
5.大白菜病毒病
危害表现:

苗期一旦染病,会出现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绿色条纹或沿着叶脉逐渐失去绿色,随后叶片上会呈现出淡绿和深绿相间的花斑,叶片表面变得皱缩不平,中心叶片出现扭曲,整体生长速度也会变得缓慢。

成株期染病:叶片皱缩、凹凸不平、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

叶片的叶脉上会出现褐色的病变斑点或线条,情况严重时,植物的生长便会停滞,变得矮小,无法形成心叶,叶片还会变得僵硬并出现扭曲现象。

防治方法:

病毒病会随蚜虫进行传播,所以治病的同时也要兼治蚜虫。
可选药剂有吡丙.吡虫啉、氟啶虫酰胺等药剂防治蚜虫。
发病初期选择药剂:宁南霉素、琥铜.吗啉胍、菌毒清等。
6.大白菜黑腐病
各个时期都会发病。

危害表现:

植株进入成熟阶段后,往往会从叶片的边缘部位开始出现病态,进而形成黑褐色的病斑,而这些病斑的边缘则是淡黄色的。
有时沿叶脉扩展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形成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

叶染疾病,其病斑显现为浅褐色,病患部位干燥腐烂,叶子向一侧扭曲倾斜,整片叶子或整株植物出现发黄现象,外围叶片干枯并逐渐脱落,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植株倒伏。

防治方法:

(1)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3)喷洒杀菌剂:
喹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络氨铜、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
7.大白菜黑斑病
在白菜外叶发病最严重。

危害表现:

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呈圆形,颜色从灰褐过渡到褐色,有的带有或没有同心圆环纹,边缘环绕着黄色晕圈,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斑区域可能会出现穿孔现象。
发病严重的,导致叶子枯死,潮湿时斑面上均易长出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1)可与豆科、瓜类、茄果类作物轮作2~3年。
播种前,采用异菌脲或多菌灵对种子进行拌和,能够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甲基硫磺与代森锰锌的混合剂、福美双与异菌脲的复合物、丙森与多菌的联合制剂、氢氧化铜与春雷霉素的配合剂等。
8.大白菜炭疽病

危害表现:

叶片染病,病斑中部白色,边缘褐色水渍状。
随后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病斑呈现出薄片状,半透明,且易于被刺穿;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病斑会相互连接,导致叶片变黄并逐渐干枯。

在潮湿时,病部上常常长有呈淡红色的粘质状物。

防治方法:

对于病害较为严重的地块,应与十字花科以外的蔬菜进行至少两年的轮作。
适时推迟播种时间,充分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增加磷钾肥料的施用量,进行合理的灌溉,并在降雨后迅速排除积水等措施。
对种子实施消毒处理:对于携带病菌的种子,可以选择将其浸泡在温水中,或者采用多菌灵进行拌种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药剂防治方面,可以选择使用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唑菌胺以及苯醚甲环唑等;此外,还可以考虑吡唑醚菌酯,或者是唑醚与代森联的混合剂等。
9.大白菜根肿病
大白菜根肿病系一种由土壤传播的疾病。当土壤酸性偏高,且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时,该病害的发生尤为严重。通常情况下,它主要侵害十字花科的蔬菜。

危害表现:

主要危害白菜的主根或侧根,苗期至成株即可受害。
植株生长速度缓慢,个头显得矮小,中午时分外叶常常出现萎蔫现象,而早晚则会恢复生机;进入后期,外叶逐渐变黄并枯萎,最终导致整株植物枯死。
疾病发作后,主侧根部位会出现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肿瘤。起初,这些肿瘤表面呈现出平滑的状态;然而,随着病情的加重,肿瘤表面会出现龟裂和粗糙的现象。

防治方法:

在种子处理环节,应防止种子携带病菌,以减少幼苗期的感染风险。为此,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5分钟进行消毒,或者使用百菌清溶液浸泡种子20分钟以达到消毒目的。
改善土壤质量:应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实行非十字花科作物的轮作制度。同时,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料或充分腐熟的秸秆粪肥,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和酸性。
若植株表现出显著病症,需依据病情发展,结合晴朗午时对植株萎蔫程度的观察,迅速将病态残枝败叶进行彻底清除,并实施深埋或焚毁处理,以此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药剂选择包括:甲霜灵霜霉威、甲基硫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同时配合生根剂进行灌根处理;此外,氰霜唑、氟啶胺等药剂也可用于喷洒。
10.白菜根结线虫病
不是大白菜的常见病,但一旦发生对大白菜的危害也很大。

症状表现:

细根上长出众多结节状的小瘤,起初呈乳白色,随后逐渐转变为褐色;植株因此生长受阻,出现凋萎并变黄的现象。对根结进行剖视,可以发现其中含有白色、类似洋梨形状的雌性线虫。
防治方法:

合理轮种制度:在重病地块上,应实施与葱、蒜等非敏感性寄主作物进行轮作的种植方式。
在病害频发的区域,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土壤进行育苗,同时使用不含病虫害残留物或经过充分腐熟的肥料,还可以采用基质进行育苗,并且要特别注意避免人为因素的传播。
提升农田管理措施:在蔬菜生长阶段,应强化管理,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增加磷钾肥的使用,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对于重病区域,在收获完成后,应立即清除田间的病根和残留物。
物理方法控制高温闷棚:根结线虫主要聚集在3至9厘米的表层土壤中,可通过利用线虫对55℃高温的敏感度,在夏季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借助日光高温消毒来消灭害虫。
生物菌剂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含有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淡紫拟菌霉等微生物菌种配制的制剂,能够有效抑制和防治根结线虫的危害。
需留意,生物菌剂在防治根结线虫方面作用显现较慢,若发现温室中根结线虫问题严重,则需将杀线虫药剂与之配合使用。
(6)化学防治:用噻唑磷,阿维菌素等进行灌根防治。
11.大白菜白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

危害特点:

叶片初期出现灰褐色的细小斑痕。随后,这些斑痕逐渐扩大,形成近似圆形的病斑。病斑中央颜色从灰色转变为白色,其边缘则环绕着绿色的晕环。
潮湿条件下,会长稀疏的淡灰色霉状物。
在后期阶段,病斑区域容易出现裂开和穿孔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病斑可能会相互连接,扩展成不规则的较大病斑;最终,这些病斑会逐渐干枯。

防治方法

药剂选择:异菌脲、嘧菌酯、丙环唑、溴菌腈等药剂。
12.大白菜菌核病
贮藏期和田间植株均可受害。

危害特点:

苗期,轻病株,无明显症状,重病株根茎腐烂且生白霉。
茎杆上出现病状,起初是浅褐色的凹坑状病斑,随后颜色转为白色,最终导致表皮腐烂,纤维散开呈现杂乱无章的麻丝状,茎内部空洞,内部生长出类似黑色鼠粪的菌核。
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

轮作制度得以实施,土地深耕,合理密植得以落实,底肥施用充足,磷钾肥添加得当,从而增强幼苗生长活力;同时,及时清理田间病残部分,以降低病原体的数量。
在疾病早期阶段,可以采取以下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腐霉利、菌核净以及异菌脲。
13.大白菜褐斑病

危害表现:

叶片受到的主要伤害,会在靠近地面的叶柄外侧形成从褐色到黑褐色的凹陷斑点,这些斑点的边缘并不显著。
严重时,叶柄基部腐烂或发黄脱落。

药剂防治:

苯醚甲.丙环、恶霉灵、氟酰胺等。
14.大白菜干烧心
主要是由于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危害特点:

外叶生长状况良好,若切开球叶,会发现叶片边缘呈现白色、黄色并逐渐干燥,叶片内部质地如干纸,病态与健康组织界限清晰,病情严重时,蔬菜将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

(1)直接补钙:向易发生病害的部位直接补钙有明显效果。
莲座阶段初期以及包心阶段前期,应分别施用0.7%的氯化钙溶液或1%的过磷酸钙溶液进行喷洒,紧接着在7至10天之后,再进行一次0.7%的硫酸锰溶液的喷洒。
15.大白菜烂根病
大白菜烂根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此病症的成因多样,包括由生理性病害导致的根部腐烂,以及由软腐病等病原体引发的根部病变。
这与雨水过多、土壤湿度大、气温忽高忽低都有很大关系。

防治方法:

(1)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2)发病地最好改直播为育苗移栽。
(3)严防大水浸灌和灌水后及雨后田间积水。
在疾病初期阶段,应当迅速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可以选择使用丙酰胺、霜霉威或恶霉灵等药物,对植株的茎基部及其周边土壤进行灌根或喷淋处理。
此处列举了15种病害,随后将介绍4种虫害,两者相加共计19种病虫害,我们将详细阐述其特性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菜青虫

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为害。
菜青虫在进入3龄阶段后,能够吞噬整片叶子,导致叶片受害严重,仅剩叶脉,这对白菜的生长和包心过程造成了极大影响,进而引发了减产现象。

药剂防治:

甲氨基阿维菌素本酸盐、醚菊酯、阿维菌素、阿维.高氯氟氰等。
2.甜菜叶蛾

危害特点:

甜菜夜蛾的初孵幼虫往往聚集在叶片背面,吐丝织网,并在网内吞食叶肉,导致叶片表皮出现透明的孔洞。随着幼虫成长至4龄,其食量显著增加,叶片被吃成孔洞或缺口,严重时叶片仅剩叶脉和叶柄,这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较大影响。

药剂防治:

氯氰菊酯、虫酰肼、阿维·灭幼脲等。
3.小菜蛾

危害特点:

小菜蛾可将菜叶吃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吃成网状。
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白菜包心。

药剂防治: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虫酰胺、菊酯类药剂等。
4.萝卜蚜
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危害特点:

它们聚集于叶片背面及嫩茎部位,通过刺吸方式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导致植株出现严重缺水以及营养供应不足等问题。
叶被害,叶片上会产生褪绿斑点,叶片发黄。
药剂防治:

氟啶虫酰胺、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