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病防治.doc
《生姜病防治.doc》系会员所提供,支持在线查阅。如需获取更多内容,包括《生姜病防治.doc(4页珍藏版)》,请于知学网进行搜索。
近年来,姜连作现象日益普遍,加之大规模种植,其危害程度有所加剧,蔓延范围也在扩大。在部分区域,它甚至已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病情严重的生姜,其食用价值已大打折扣。生姜从幼苗阶段到成熟植株阶段都有可能患病,患病的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位都能长出大小不一的瘤状根结。这些根结通常如豆粒般大小,有时会连成串,起初呈现黄白色的小突起,随后逐渐变成褐色,并形成疱疹状破裂,最终腐烂。根部受损后,其吸收功能遭受影响,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叶片细小、颜色偏暗、茎干短小、枝条细弱,这些症状从7月中旬到中旬便开始显现。到了8月中旬到下旬,植株的高度大约会比正常植株矮上50%,尽管如此,植株的死亡率却并不高。幼虫通常从嫩根部位侵入,它们会刺激宿主细胞不断增生,从而在受侵害的部位形成根结。在这些根结中,幼虫会继续成长发育,一龄幼虫是在卵内成长的,二龄幼虫则是在根结内开始其发育过程。
幼虫破壳而出,离开姜块并进入土壤,可能进行再次感染或过冬,亦有可能在姜块和姜根中过冬。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灌溉水、受污染的土壤、病态植株以及携带病害的种姜等。此病害的发生与土壤性质、地形地貌以及耕作方式密切相关。地势较高、干燥、土壤质地松散、盐分低、呈中性或砂质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的活动,因此病害较为严重;反之,地势低洼、湿润、土壤板结的环境不利于线虫活动,病害相对较轻。病地若长期积水或完全干燥,线虫便会死亡。此类线虫的虫瘿通常集中在耕作层土壤中,通过深翻土壤可以有效减轻病害。此外,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会导致病情加重,且种植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防治措施包括:首先,实施轮作制度,尤其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至3年,能有效减轻病情;其次,选择无病虫害的姜种并进行土壤深翻;最后,进行土壤消毒,可以使用二溴乙烷。
在种植前两周至三周,将溴甲烷等药剂施入土壤,深度在离地表四至六寸的位置。在施药前,需确保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而施药后则需压实土壤,以达到熏蒸杀灭线虫的效果。至于药剂防治,则需在种植时或根据病情在七月中旬至八月初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式施用杀线虫剂。益舒宝等10%的触杀型杀线剂;涕灭威、呋喃丹、灭线磷、克线磷等内吸型杀线剂;1.8%的阿维菌素生物药剂,其稀释倍数可达1000倍,整个生育期可施用4次,对病害抑制效果显著。此外,生物防治杀线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推广,通过强化栽培管理、集中处理病残体、合理施肥和灌溉等措施,同样能够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施用针对土壤的线虫药剂,或者将阿维菌素与贮藏期的沙子混合的方式来预防。生姜作为我市的关键经济作物之一,同样在出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市生姜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与此同时,生姜所面临的病虫害和杂草问题也日益加剧。为确保我市生姜这一重要产业的持续发展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针对生姜病虫害及杂草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生姜产品无农药残留,现提出以下防治技术建议:首先,由于冬季前持续的高温、干旱以及暖冬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据此,市植保站预测,今年我市生姜病虫害及杂草的综合发生级别为2级,其中姜瘟病的严重程度达到3级;生姜斑点病的严重程度为2级;姜螟的严重程度为2级,局部地区达3级;生姜田杂草的严重程度为4级;其他病虫害如甜菜夜蛾为1级,姜蓟马为1级,生姜线虫病(癞皮病)在局部地块发生。二、针对生姜病虫害及杂草的综合治理措施中,首先,化学除草方法显示出显著的成效,操作简便,易于实施;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有效减轻人工劳动的强度。
强度适中,既节省劳动力,又能维护田地卫生,同时有助于生姜的生长,还能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滋生。以下除草剂可供选择:一是40%新姜蒜草克乳油,每亩用量为120至150毫升;二是33%姜蒜盖草能乳油,每亩用量为150至200毫升;三是24%乙氧氟草醚乳油,每亩用量为40至50毫升;四是33%施田补乳油,每亩用量为100至125毫升。按照每亩土地的用药标准,将药液稀释至50至70公斤的水中,待生姜播种完毕后,需将药液均匀喷洒于地表。对于已经覆盖薄膜的地块,在喷洒除草剂后应立即覆膜,这样做有助于保持土壤湿润,从而增强除草剂的效用。(二)针对生姜的病害,主要包括姜瘟病、姜斑点病以及姜线虫病(又称癞皮病)等。我市生姜种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姜瘟病,该病害往往导致发病田块产量下降10至20个百分点,严重时减产超过50%,甚至可能造成绝收。
生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姜瘟病的严重制约。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由青枯假单孢杆菌引起,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传播方式多样,防治工作颇为棘手。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防治姜瘟病需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农业防治是核心,同时配合药剂防治,以阻断传播途径,力求最大限度地遏制病害的发生与扩散。姜瘟病菌在土壤中能够存续超过两年,轮作换茬是阻止病菌通过土壤传播的关键措施。对于病情严重的田地,需每隔3至4年才能再次种植生姜。此外,应与禾本科作物或葱、蒜等植物轮作,而避免与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属于茄科的植物轮作。在播种生姜前20天,应进行土壤消毒,此时应结合整地和浇水,使用氰氨化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层,每亩用量为60至75公斤。
悬耕犁进行耕翻作业,随后进行起垄、覆膜和膜下灌溉,大约15至20天之后揭开薄膜晾晒土壤,接着进行耙地、整畦以备播种。氰氨化钙能够加速有机物分解、促进有机肥料的发酵,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性,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从而修复和还原土壤,此外,它还有助于缓释氮肥,补充钙元素,有效预防姜瘟病和癞皮病,减轻土壤传播的病害,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地下害虫的滋生。在收获生姜之前,需精心挑选姜种并对其进行药剂处理,以保证姜种无病害。在无病害的姜田中,应严格挑选种子,实行单收单藏,并确保姜窑进行及时消毒。所选姜种应具备肥大、饱满、皮色鲜亮、肉质新鲜、无干缩、无腐烂、未受冻、质地坚硬、无病虫害等特点,而对于瘦弱干瘪、肉质变褐或发软,尤其是断面呈现褐变的姜块,则应予以严格淘汰。选好姜种后要进行药剂浸种,可用77%多宁可湿
使用400至600倍浓度的性粉剂药液浸泡种子30分钟,或者用根叶康稀释液按60至80倍比例浸泡25至30分钟,亦或是将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以800至1000倍的比例溶解后浸泡姜种1至2小时,或者采用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以500倍的比例浸泡姜种15至30分钟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这些方法均能有效预防生姜线虫病(癞皮病)。施用肥料于姜田时,必须确保肥料无任何病菌,不得使用病残植株或携带病菌的土壤来制作土杂肥,同时所用的有机肥料必须彻底腐熟。施肥时需遵循配方原则,实现均衡施肥。灌溉姜田时,应使用无污染的地下水,严格禁止将病株随意丢弃至水渠或井中。灌溉过程中,建议使用塑料软管进行灌溉或采用滴灌技术,以确保水流绕过发病区域。一旦田间出现病株,应立即清除病源核心植株,并将周边0.5米范围内的健康植株一并拔除,同时清除带有病菌的土壤。
将病残部分进行深埋处理或使用药物消灭,接着在病穴中撒上石灰,随后用无菌的净土将病穴填满,并在四周堆筑土埂以阻止病菌的扩散和蔓延。在生姜姜瘟病发病的早期,采用药剂进行防治,通过喷洒药液或灌根的方式进行,每7至10天进行一次灌药,连续进行3至4次,每株生姜需灌入250至500毫升的药液。您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使用:首先是3%的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按照800倍的比例稀释;其次是20%的龙克菌悬浮剂,稀释至500倍;接着是64%的普杀得可湿性粉剂,稀释范围在800到1000倍之间;最后是77%的多宁可湿性粉剂,稀释比例在400到600倍。生姜斑点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措施包括农业手段,比如轮作和清除田间病残物。在病害初发阶段,还需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例如使用20%的龙克菌悬浮剂,稀释至600倍液,或者75%的百菌清(大菌丹)可湿性粉剂,稀释至1000倍液。
使用64%的普杀得可湿性粉剂以800至1000倍的比例稀释,或者采用7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稀释至1000倍,每隔7至10天进行一次喷洒,连续喷洒3至5次。这些药剂可以相互替换使用。在喷洒过程中,可以在药液中适量加入叶面肥,例如宝葫芦或天达2116,这样有助于叶片变绿增厚,提升光合作用效率,并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生姜线虫病,又称癞皮病,已成为我市近期出现的新病害之一,尤其在部分地块,其发生情况较为严重。该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地上部分姜苗生长迟缓,叶片边缘逐渐失去绿色,变为黄色,甚至严重时呈现红褐色;地下部分姜根数量减少,姜块表面出现明显凸起,呈现出癞皮状。受影响的田块普遍出现产量下降和姜块品质恶化,对生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生姜线虫病(癞皮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在生姜生长期间,采用1000倍稀释的48%乐斯本乳油进行灌根处理;同时,在播种前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每亩土地使用98%的必速灭颗粒剂进行预防。
11、每亩使用5公斤庄伯伯或荣宝,土壤处理量在60至75公斤之间。(三)在我市生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包括姜螟、姜蓟马以及甜菜夜蛾等。其中,姜螟,又称玉米螟或钻心虫,其幼虫常在生姜茎杆的上中部蛀食,导致茎杆出现空洞,水分输送受阻,使得受害的姜苗出现枯黄现象,茎杆也可能折断。防治此类虫害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防治的最佳时机。生姜螟虫的为害高峰期一般在6月的上中旬,该虫首先在生姜叶片的背面产下卵,这些卵在三天后便会孵化成幼虫。幼虫最初会移动到嫩叶上取食叶片,随后它们会钻入姜苗的茎部造成损害。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把握住幼虫尚未钻入姜苗茎部之前这一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具体做法是在6月上中旬,每隔5到7天就需喷洒一次农药,并且喷药时需确保叶片的正反面都能均匀接触到药液。药剂推荐使用98%的巴丹可溶性粉剂,亦或是15%的安打悬浮剂,或者是24%的美满悬浮剂,按照1500至2000倍液的比例进行喷雾。至于姜蓟马,它主要侵袭叶片,导致叶片变黄并卷曲,严重时还会形成所谓的“转心”,在干旱年份的为害尤为严重。防治措施包括:使用2.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克,或者使用3%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阿达克3号),每亩用量为40克,然后兑水进行喷雾。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常规药剂防治效果不佳。可以采用20%米满或24%美满悬浮剂,或者1000至15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这些药剂能够有效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属于绿色生物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此外,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可以吸引并诱杀甜菜夜蛾、姜螟等害虫的成虫,从而有效降低落卵数量,减少虫口密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