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1引言
对于刚升入高三的文科生而言,地理学科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教师也持有类似看法,即认为精通地理等同于掌握了文科知识,地理的难度,让众多学生普遍认为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以及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内容是难点,为何许多学生会觉得这部分内容难以掌握。多年的高三地理执教经历表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少扎实的地理思维基础,这种情况比较突出。
2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展现出类似的心智模式,这种心智模式形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普遍现象,即地理成绩不佳,具体体现在若干层面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该学科的两大特性,其一为融合性,该学科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其二为区域特征,这两种特质决定了高中地理思维必须实现转变,地理问题的理解需要多角度审视,然而长期以来,众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往往将地理学科简单归为文科范畴,加之初中阶段地理知识教育的片面性,导致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主要依靠机械记忆,侧重于对地理结论的熟悉,而忽略了地理原理的深入探究,进而造成学生在面对新兴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对于地方时的讲解,书本仅说明偏东地区比偏西地区时间早,却未明确偏东地区具体对应几点,因而造成部分学生仅会简单计算时间,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也未特别讲解时间确定的方法,进而导致学生在思考时遇到困难,基础题目尚可应对,但面对复杂题目时便感到困惑。
2.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学科知识结构具有整体性特征,需要学习者具备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思考能力,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运用整体性的视角分析问题,把握地理现象的核心特征。然而许多学生却常常展现出明显的思维局限,习惯于用单一、割裂的视角审视问题,由此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法则产生误解,难以建立起系统的认知框架。比如对于光和热的认知,学生常常觉得某个地方太阳辐射强,那地方就一定热,但具体热在哪里,他们又说不明白。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像青藏地区日照强却温度低这类特殊情况时,思维容易卡壳。再比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何地形平缓,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地理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解决某个问题的知识,却因为思考过程混乱,触犯了某些逻辑原则,最终得出了不正确的答案。例如,对于热力环流,有些学生未能充分理解由冷热差异引发的各个步骤的先后次序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因而无法准确分辨高低气压的形成机理,进而产生了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的错误认知。再比如一张显示经纬线的图示(参照右图),受习惯性想法的束缚,导致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地轴旋转的路径,也无法精确判定某个位置的确切经度与纬度。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挑战,许多题目新颖独特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若缺乏地理思维,解题难度很大。针对学生存在的地理思维不足问题,本人经过长期探索,认为地理教学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尤其要结合生活实例,这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思维非常有益。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学生要建立科学的地理观念,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地理教育中,需要注重引导启发,激发学生运用所有脑中已有的知识,依据学生的理解水平,逐层探索,这对学生思考大有裨益。研究地形时,同学们通常仅对全球地形形成有一些零星的了解,比如明白存在大陆移动的假说,然而该假说依据的细节却不够明晰,老师便需进一步探究,设问大陆为何会移动,需要攻克哪些难点。学生开始逐步探究,首先会碰到两个疑问,一个是大陆水平移动的驱动力源自何处,为何能持续朝同一个方向,另一个是大陆如此沉重,为何还会发生漂移现象。接着学生会相继形成多个设想,最终会集中到当前较为完善的板块构造理论,并且能够透彻明白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的不同之处。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到了高三阶段进行复习,假如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就很难展开合理的地理思考。所以,在高三地理的授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那些能够激发多角度思考以及反向思维的知识点,对于这些内容,授课者需要深入地加以研究,有时甚至要整合整个教研团队的力量来共同探讨,最终再应用于教学实践。比如说,探讨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何相对平缓,就可以结合高一年级地理课程中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讲解来分析。碰到关联学科时,更应咨询相关学科的教师,这样学生的地理认知才能更为周全。例如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量,要知道确定一个物体位置需要几颗卫星,就要结合物理中的相关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就能透彻明白。为了健全地理学科认知体系,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可在高三毕业班期间,引导学生着重背诵课本中的章节名称及重点内容,由于教材的章节设置通常遵循特定的地理逻辑顺序。
3.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日常所见就是地理,很多地理常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通常了解地理知识都要先发现地理中的一种状况,再慢慢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最终通过验证将其推广开来。所以地理教育中绝不能忽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应用,绝不能忽略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关于时间要素的探讨,在高三地理课程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运算的完整方法和基本认知,因此无需在此环节投入过多时间,也不必让他们去攻克大量复杂问题,我认为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时间的本质,例如针对地方时,可以鼓励他们探究其成因,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最终构建起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完整逻辑框架。比如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何产量不高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经验,首先梳理粮食减产的各种因素,区分其中属于地域性影响的,再找出与该区域相关的具体成因,思考这些成因的形成机制,并探讨可能的应对措施等。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便能触类旁通,用以剖析其他诸多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
4结语
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取决于地理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地理教育中,依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既能减轻许多地理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容易明白,也能防止学生在地理学习时产生错误认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对于即将毕业的学子们而言,能够缓解他们面对地理学科时的不安情绪,提升他们掌握地理知识的信心,进而更有助于整个高三期间地理课程的学习进程。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个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运用地理规律 巧解等值线题
我国西北部和北方的沙漠及沙地
城市环境问题
天气图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体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全国分地区煤炭产、需、调情况
东方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