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SCI论文投稿全流程有哪些?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17

一篇SCI论文从撰写到最终发表究竟包含哪些环节?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而言,这项任务至关重要,相关的经验分享随处可见,然而你们是否曾思考过,自己提交的每一篇SCI论文究竟会经历怎样的评审过程?

correspondence 投稿_SCI论文投稿流程_SCI论文审稿流程详解

俗话说了解对手才能赢得胜利,为了提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成功率,需要从审稿者的视角来构思研究内容,所以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明白学术期刊的评审机制至关重要,本文笔者将根据多次参与审稿工作的体会,系统阐述该类期刊的评审步骤。

整体而言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学术期刊的稿件处理步骤大致包含编辑初步筛选、专家评估、意见整合以及复审这几个环节,详细步骤如下:

编辑初审阶段

投稿时选择的研究领域,将决定审稿系统自动指派哪个编辑负责初步审核,编辑接到稿件后会先进行简单审读,重点考察文章主题与刊物的契合度,以及文章内容的完整度、写作的规范性、重复检测的结果和学术价值等,若稿件不符合这些标准,编辑会立刻退稿。

自己的投稿过程中,就曾遭遇过因未准确标注行码导致编辑直接要求修改后再次提交的情况,前后空耗了七天时间,务必提醒各位后辈,务必依照学术期刊的规范格式进行投稿,关于重复率检测,各家期刊都有明确标准,一般情形下,要求重复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以内。学术文章质量欠佳导致直接被退稿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向某些顶尖期刊投稿时,时常会收到类似下图中的拒稿通知,建议大家完全不必因此困扰,转投其他刊物即可,无需过分纠结。

在此过程中,投稿系统中的通常会显示下列状态:

稿件已送达编辑部,已进入处理流程。

With editor:正在由责任主编进行处理;

审稿决定函正在撰写:主审直接决定退稿,

审稿人遴选:经编辑初步筛选,选取合适人选实施同行评议。

同行评审阶段

论文通过初审之后,会进入同行评审环节,编辑会挑选至少两位审稿人负责审阅稿件,通常情况下会邀请三位审稿人,接受邀请的审稿人会收到一封如图所示的邮件,邮件中会告知审稿人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参与评审工作。

一旦审稿人应允审稿请求,编辑就会通知他或她在三到四个星期内提交审稿意见。当审稿期限临近时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系统会自动给审稿人发送通知邮件,敦促其尽快处理审稿工作。

审稿流程里,各个审稿平台的评判尺度存在细微差别,以爱思唯尔投稿系统为例,评审专家的最终意见由两部分构成,具体包含量化评估和评语反馈,量化评估环节需要针对以下类型问题作出回应:

你与作者之间是否存在利益上的矛盾?

能否发现文稿里存在剽窃行为?

这项研究可能涉及隐忧的道德层面吗,存在潜在的伦理顾虑,需要加以审视,是否会产生不妥当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其合规性。

这份手稿能否吸引海外读者的关注?它对全球读者群体是否有吸引力?

这项研究的内容在多领域视角下是否有意义?它能否提供不同学科交叉的见解?这种研究是否具有综合性的价值?

英语写作水平是否达标?,文稿的英文表达是否令人满意?

研究当中是否运用了创新手段?

这个研究的数据确实可靠吗?

研究中的那些结果真的可靠吗?

这项研究对政策制定有实际意义吗?,它能否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这篇文章探讨的议题值得深入研究,具有显著的探讨价值,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察。

所展示的内容是前所未有的,具有显著的创新价值,这一成果在评价体系中获得了高度认可,具体得分为1到5分之间。

研究结果得到了数据的有力支撑,评分在1到10分之间,非常可靠。

这项研究的必要性关键在于其方向和成果是否具备现实价值,能否切实推动产品制造和生产力提升;其创新性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原创性见解,且新意是否鲜明;其验证性重点在于理论根基是否稳固,研究手段是否严谨,结果是否源于可靠的实验规划或数据统计,并配有相应的验证支撑。

评审反馈包含针对编辑的评审结果和针对作者的修改建议,评审结果需明确标示最终决定(接受/大修/小修/拒稿),修改建议需具体说明作者需改进的内容。整合这两部分意见,最终形成的评审意见如图所示。

投稿阶段,系统状态常标示为审核中,审稿人有时会应约却未如期完成评审工作,编辑对此会再约其他专家进行评议,此举或致评审时长增加。

形成意见阶段

收集到足够多的审稿人反馈后,编辑会汇总各方意见,然后对稿件做出判断。如果审稿人看法差异很大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编辑或许会直接否定,也可能找更多专家重新评审。编辑在审稿人看法大体相同后,会依照审稿人反馈,做出以下几种处置:不予刊登,需要大幅度修改,稍作修改即可,或者直接接受的决定。一旦收到录用通知,编辑人员就会告知投稿人递交最终文稿、原始资料、权利转移声明、亲笔签名等补充材料,随后会将付印前样张发给投稿人以便进行最终核对。

在此过程中,投稿系统中的状态通常会显示:

审查工作已圆满结束,足够多的评审专家反馈已经获取,相关材料已经收集齐全。

事情正在处理中:负责此事的人正在构思看法,

评审结果,分为四种情况,分别是退回修改,重大修改,轻微修改,以及直接接受,这四种是最终的判定。

再审阶段:

若审稿专家的最终判定为重大修改或轻微修改,投稿人须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稿提交回去。对于最终判定为重大修改的文稿,还需再次送交评审,通常情况下评审专家仍是初次评审阶段的那几位,不过有时也会碰上初次评审专家拒绝评审、没有回复或是接受评审但逾期未回复的情形,这种情况下责任编辑就必须重新寻觅其他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专家的再次评审结果,主编将提出进一步处理建议,若文章仍需调整,作者需按指示修改后提交复审,此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稿件最终被接受或淘汰。

对于审稿结果确定为小修的文稿,编辑可能仅凭个人判断便作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无需启动再次评审程序。

投稿流程里,系统状态常会变为已提交给期刊修改,这代表编辑部门已经收到修正后的文稿。

敲黑板、划重点

先前我们着重从审稿者视角阐释了SCI论文的评审机制,涵盖编辑初步筛选、专家评估、意见整合及复审等四个核心环节。在各个环节中,需留意以下事项以提升稿件被接受的可能性:

针对编辑初审阶段:

必须仔细挑选目标刊物,确保论文的探究领域和刊物的学术范畴相契合,要紧密关联,不能脱节。

文章必须确保条理清晰、表达流畅、排版规范,否则可能导致稿件被退回或拒绝

针对同行评审阶段:

①稿件语言要过关,为责任编辑及审稿人阅读提供便利;

必须认真对待文稿的题目和摘要的写作,目的是使编辑人员和可能的审稿人能迅速把握文章的研究方向、核心观点以及关键发现,进而减少遴选审稿人的时间

写作文稿时必须强调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新颖性以及有效性,这样有助于在评分系统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投稿工作告一段落后,倘若获得修改意见,不论是重大修改还是轻微修改,那么你已然成功过半了!

现在要考虑如何回应评审者的建议,回应的效果直接影响文章能否被接受,因此非常关键。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