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 | 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4年春季,汤原游击队刚成立时,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就为开发太平川游击区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太平川是汤原县的农业重地,那里有黑金河、格金河等金矿资源,市场十分热闹,同时也是汤原前往佳木斯、鹤立(现归汤原管辖)、萝北的交通要道。控制这片区域,既能满足游击队的物资需求,又便于他们凭借小兴安岭的地形,对汤原、佳木斯、萝北实施机动灵活的战斗行动。
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为创建太平川抗日游击区,派遣刘铁石等党员干部前往太平川,从事抗日宣传动员工作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并争取了爱国青年冯治纲所带领的“文武队”加入党的队伍。接着,借助冯治纲的推动,促使太平川伪自卫队队长张传福率部反正,从而顺利击溃了伪警察署及反动地主的武装力量,消除了建立游击区的阻碍。汤原反日游击队从这一刻起进入太平川,当地民众给予他们盛情款待。太平川从此转变为汤原反日游击队的稳固根据地。
1934年7月汤原中心县委重组之后,该县委在基础较为扎实的地区,借助民众大会或开办学习班等途径,向民众及抗日热情高涨者阐释救亡图存的要义,推动抗日救国会体系的构建,组建民众抗日武装力量,民众响应热烈。格金河七甲的民众集会上,中心县委发表号召后,民众纷纷递交申请加入抗日救国会与农民自卫队。这两个团体立刻各自宣告成立。抗日救国会里面设有宣传、肃清异己、青年、儿童、妇女、互助和运输这些部门,实际上就是抗日政权的初步形态。根据记录,1935年秋天到1936年,光汤原和依兰这两个地方的抗日救国会成员就有3.5万人之多。目前,以太平川为基地的格节河、石场沟一带,已经发展成为汤原县西北部、中北部地区,游击队比较稳固的抗日活动区域。紧接着,游击范围进一步扩大,向西延伸到汤旺河流域,涵盖了格金河、亮子河、大眼沟、佛爷砬子、吉兴沟等地,最终构建了以太平川为领导核心的第六军汤西游击区。1936年7月,戴鸿宾带领第六军第四团来到汤西游击区,摧毁了伪汤原县“兴农合作社”设立的“出荷粮”粮仓;紧接着又打败了从外地赶来的伪汤原县治安队,试图镇压游击区。游击根据地的稳固程度因此更加提高。
第六军与汤原游击队及根据地的民众之间一直维持着深厚的联系。这支队伍中不少成员是汤原本地人。1936年春天,汤原中心县委在南三甲召集了来自工、农、商、学等领域的300名代表开会,组成了下江地区的行政机构,并推举王永昌担任该机构的负责人。1936年8月,汤原格节河区区委先后把100多名受训青年游击连战士派往第六军部队,汤原、依兰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拓展,进一步促进了松花江下游地区抗日行动的深入。
在创建太平川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派遣人员前往敌人控制相对松懈的萝北县,进行抗日思想的传播,并且组建了中共鸭蛋河区委组织。1934年冬季,汤原反日游击队为了抵御敌伪的“清剿”,向东挺进至汤原县东部以及萝北县的区域,将游击战争的烽火引向了东部地带。1935年年初,游击队的主要力量转移离开之后,仍然有部分党员干部留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斗争。
1936年9月,第六军参谋长冯治纲带领第六军第五团,猛烈进攻萝北、绥滨的敌伪军和伪警察盘踞的地方,极大地支援了当地党组织进行抗日救国思想的传播工作。1936年七八月份,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又派遣王永昌前往绥滨县,指导民众进行抗日活动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在农村中召集先进青年,组建了青年武装队伍。由此构成了小兴安岭东部边缘地带,紧邻三江平原,囊括了绥滨、萝北等区域,并与汤原太平川地区相连,形成了一个500平方公里的汤东游击区域和游击根据地。
1936年春季,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宣告组建,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随即委派人员前往松花江以南的依兰东部地区着手发动群众。紧接着,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又调遣部队强渡江河,着手创建依兰东部地区的游击战争区域。依东的游击区域处在松花江以南的依兰和桦川两县地方,以西湖风光为起点向四面扩展,北面延伸到宏克力,东面抵达土龙山和金沙河,南面则包括倭肯河沿岸的团山子、百子沟、黑瞎子沟等地,构成了一片近百里大小的“红色区域”。汤原中心县委在此区域和游击根据地中,着力创建抗日政权,组建抗日民众组织,训练地方抗日部队,并与敌人展开激烈对抗。敌人在各处安插了假保甲组织,汤原中心县委与第六军便相应在各处组建抗日救国会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同时努力争取那些怀有爱国情怀的伪保甲人员,让他们表面上敷衍敌人,实际上与抗日救国会建立联络,为抗日武装提供支持。
抗日游击区的适龄青年,若适合参加游击队,会先加入青年义勇军和游击连等非全日制的武装队伍。这些人负责缉拿敌探、摧毁敌方设施等任务,以保卫游击区域,在战斗时协助反日游击队行动,并随时为部队提供新兵,是汤原反日游击队稳固的补充来源。同时,各村落也成立了非全日制的农民自卫组织,共同守护家园。
游击队在根据地内掩护民众,民众则全力拥护反日武装及其抗战行动。抗日救国团体、妇女组织等主动动员民众,让他们参与侦察敌军动向,担任带路任务,传递情报,运送缴获物资和补给,筹集粮食,接纳并照料伤患人员等各项工作。
东北抗联第三军和第六军于三七年,在今日伊春南岔区、依兰县及汤原县相连的四块石,创建了秘密营地。该地地形险要,防守便利且难以进攻,成为东北抗联第三军与第六军的重要后方据点。四块石秘密营地设有制衣作坊和后方诊疗所。北满抗联总指挥部与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员会机关,亦曾设于该处。
依照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汤原会议的决议,于伊春河岸边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政军事学校,赵尚志担任校长职务,后来由李兆麟和侯启刚分别负责学校的教务工作。雷炎、张德、王玉升、张文廉等人担任教官。该校先后在现今伊春双子河岸边、乌敏河岸边、翠峦河岸边以及绥棱白皮营等处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学员由各部队推荐,他们在后方基地的安稳环境下,专心研习作战方针和指挥方法,开展军事训练;接受政治教育,提升思想觉悟,增强保家卫国的意志;同时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这所机构为东北抗日武装培养了两百多名指挥和行政人才,第三、第六、第九军的众多营级军官和地方核心负责人都曾在此接受培训。后来祁致中担任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军长,王明贵担任第六军第三师师长,他们都是这里的学员。
1936年7月,于保合担任校长兼教官,在巴兰河谷张木营子创办了一所联军电讯学校。该校条件十分简陋,学员们勤奋钻研,学会了收发报技能,为抗日武装输送了宝贵的专业电讯人才。1936年秋季,在帽儿山后方基地还设立了兼做后方医院的被服制造场所。该医院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夏嫂,即夏云杰的妻子,冯嫂,是冯治纲的妻子,金伯文,为李兆麟的妻子,李在德等人,这十几个抗联战士,不仅做了很多缝制军服、子弹袋的工作,也帮助医生照顾好多位受伤的同志,让他们能够再次回到战场。
在原先伪警察站旧址,如今建了武器维护工坊。尽管设备简陋,工具陈旧,材料短缺,维护人员仍通过拆解收集战场上损毁的枪械部件,成功修复了不少枪支,并重新制造了一批弹药。后方基地还囤积了部分粮食、盐巴、衣物等物资,用以应对部队不时之需。第三军和第六军,在汤旺河后方根据地的所有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北满的抗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