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一场任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要自欺欺人了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37

日常的社交动态中,总有热衷展示子女的人,也有推销产品的人,卖化妆品的更是不少,而最常见的就是发布一场“说走就走”的出行记录~~呵呵,不知道各位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是否常常羡慕别人的自由自在,偶尔也会对自己的日子感到厌倦?

今天,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幅图:

还看到这一篇文章:

这几张黑底白字和如此潇洒的人生故事,是否会刺痛你?

曾经,有人倡导即刻出发,有人向往遍访四方,这些观念逐渐成为不少年轻及中年群体规划人生时的重要参照方向。

他们觉得一年不旅游几次这日子就白过了

退休不以环球旅游为目标人生就白过了

一年如果不安排与孩子的长线旅游,就好像没尽到父母的责任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挑战一下朋友圈的“旅游鸡汤”。

1、穷游是值得称道的生活方式?

不顾财务状况极端"穷游"不是时尚

阅读大量书籍,经历长途跋涉,古人的见解确实富有真知灼见,多观察旅途中的景象,多接触旅途中的民众,能够使人生更加丰满,也能让人重新审视自身。

从个人审美鉴赏的进步角度讲,我完全赞同;从人生经验增长的层面看,我们更为赞同。

低成本旅行,原本意味着花更少的钱,换取更丰富的旅途见闻和生命感悟。不过,在部分商业势力的推动下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标榜个性的所谓文艺青年形象,着实令人感到困惑不解。

网上存在大量极端的廉价旅行方法,指导人们如何免费搭乘交通工具、获取饮品,乃至规避入场费。倘若此类行为也算作旅行的一种生活体验,那我只能表示质疑了。

觉得之前看到那张图的人,或许会质疑:没钱就真的不能出游吗?

成年人应当清楚旅游需要费用投入,没有经济基础时,应当先积累足够资金,这样不可以吗?刚步入职场的人,可以先设定短期旅行计划;暂时无法前往欧洲,可以选择东南亚作为目的地;如果东南亚也去不了,可以尝试在自己所在城市进行深度游历。注重情怀的人,富有智慧的人,更看重旅行体验的优劣,而非行程的远近,对吗

不考虑个人经济条件,进行一次即兴的出行,途中不问安全地搭乘便车,甚至于在景区采用不正当方式免费居住或使用交通工具,这些行为已演变为某种潮流的标志,并且有人会记录行程方法。

这种即兴出发的旅行,表面上看似乎能彰显无拘无束的个性,显得格外豪迈。还可以自豪地展示在社交平台上的精彩瞬间,仿佛在炫耀自己的非凡。然而,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符合旅行的初衷呢?

在我看来,我的每一次能够体现档次的出行,未必昂贵,但必定经过构思。在精心安排和即兴发挥之间寻求和谐,这种旅行方式的格调才显卓越。

有些人出门游玩,完全没明确方向,随便买张票,身上钱不多就出发了,我身边就有这类人;虽然他们说去总比不去强,但我看到她们回来后疲惫的样子,跟朋友圈里炫耀时的状态,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还有些人,会规划得特别细致,连每小时的活动都安排好了,中间稍微改动都不行;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是真正的旅行意义所在。

如果我们看得更远些,将一次旅行当作一个具体心愿,将旅程中渴望体验的,希望见到的,还有旅行的资金安排,都变成可以规划,能够提前,并且预先筹备的事项,这样是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呢?

旅行期间总是为住宿费用忧心忡忡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抵达某地想吃当地风味小吃,必须先查看自己的经济状况,部分单身女性甚至要冒生命安全风险乘坐非法交通工具,与身份不明的男性合住一室,我认为为了“旅行”这个概念,这样的付出实在太过分了。你或许能将其称作“人生经历”,但我坚信,大多数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样做,也绝不会这样做。

切莫被网络上的极端事例,以及那些鼓吹旅行的口号所误导:诸如不及时去西藏便错过了人生;又或者声称经济拮据便无法远行之类的论调,这些行为并不能真正提升你的快乐程度,充其量不过是带来短暂的刺激感受,仅能在社交平台上塑造你洒脱的形象罢了。

2、环球旅游是人生自由标志吗?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洒脱

人生旅途漫长,周游寰宇是否就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这难道就是个体获得无拘无束象征的体现吗?

这些年里,我给不少朋友规划人生方向时,发现环游地球这个想法经常被提到。真有意思,有些朋友一旦有机会出行,却表现得特别怕麻烦,既不愿吃点苦,也不肯受点挫折,连旅途中的辛苦奔波都难以忍受。

阅读先前提及的那篇文章,一对驾驶吉普车行走了二十六载、游历过一百七十七个国家的德国老人,可以了解到,许多将环游世界作为理想且已达成目标的人,大多历经沧桑,在旅途上都承受了诸多艰辛,正是对旅行的执着让他们忽略了这些磨难。

这种情形极少有人能够实现,多数人倾向于享受安稳日子,把旅行当作日常的调剂,期望在晚年获得最为自在的时光。

周游列国并非如我们脑海中那般自由自在,令人心生向往,这种志向的形成我认为更多是随波逐流,本质上源于社会间的竞争所驱使。

众人常言人生在世当随心所欲地走遍天下,我若能随心所欲,岂会不周游世界?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应当回归内心深处。你果真这般热衷于游历吗?

有些人认为,身边某些人舍弃了凡俗之事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也舍弃了周遭所有事物,他们过得挺美满的。

你有没有设想过?他们的日常就是行走,行走就是谋生?他们要靠自己的见闻、影像、感悟、指南换取生存的必要开销,或是下一程远行的费用。你真的会视这些为全部的生活,全部的营生,全部的存在吗?

如同医生,其对社会贡献在于救治病患;似教师,其职责在于传授知识培养人才;若律师,其任务在于保障法权公平一样,那些以旅游为职业的人,他们的职责就是向未曾踏足这些地域的人展现这些地方的风采与独特之处,他们会兴致盎然。然而,多数人的出行目的并非如此。

3、家庭旅游一定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长也可以遵从自己内心需要

博览群书、游历四方已成为众多家庭培育子女的参照,仿佛若不让孩子经历广阔世界,即便引导其饱读诗书,仍会自认教育不力,此观点尤以现代家庭为甚,我认为其中尚存值得探讨之处。

孩子年幼时,父母硬塞给孩子的所谓旅行,未必比领孩子去附近一处小公园,静待片刻,让孩子欣赏身边唾手可得的草木虫鱼更有意义。等到孩子对出行有了些意识,他们的兴致也未必会拴在奔波劳顿上。

成年人常以带孩子外出游览为名,安排全家出行,我认为这种做法没有必要。

根据我的体会,当我们把一次旅行当作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事先的准备通常不是旅程本身,而是旅程中我们会见识到的,以及会体验到的事物。

一个从未见过雪的孩童,能够将他对于雪的憧憬,对于一片银装素裹景象的渴求,对于在滑雪区域疾驰如风的感受,当作他这次出游的向往。

乐乐在哈尔滨。

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们对这次出游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同时也能让这次旅行在大家人生中的意义更加深刻。假如只是为了走马观花,或许在孩子们成长路上留不下什么印象,也缺少值得体会的地方,这样的行程就不适合当作一种学习体验。

家庭旅游也不必要一定以孩子的教育为目标。

大人有时也有想去的地方,会提前安排行程,只是不想和孩子分开,所以带着他们同行。孩子在这几百里路途上能学到什么,我们不必深究。

我们盼望在旅程中遇见新的人,经历新的事;转换了地方,改变了场景,亲人之间增进了解,加深了体会,这些难道不是旅途中的趣事吗?

整体而言,外出活动意味着暂时离开常住地,这属于人类特有的追求,应当视作一种乐趣。此外,这种活动需要事先安排,不宜将其看作竞赛,更不该放纵自我。

当今某些旅行者,将旅程视为毕生追求,在我看来,假如并非职业的旅游撰稿人,这种生活方式绝非多数人应当追随。

如同人们常言,人生应当是完满的,而完满的体现是充实,充实的人生往往取决于我们往人生这个巨大的美丽容器里添加事物的次序。

倘若这个水晶容器初始就盛满液体,哪怕极细微的杂质都会导致液体溢出;倘若先放入人生中重要的基石,再填充碎石,随后加入细沙,最后注入液体,那么这个水晶容器最终能承载的物质量会更为充裕。

一次心血来潮的出行,在我看来,最多算是我们生命里的寻常事。当我们最初毫无顾忌地向我们人生的这个容器里倾注经历,不论我们是否贫穷,不论我们有无相应条件,最后结局或许就是生活并不如意。

这个安排的次序,就是我们对于人生的构想,旅程的构思就是一趟旅程的安排。我们需要在安排和随意之间寻得均衡,人生才能过得没有缺憾。

公号作者

孙明展,在中山大学统计系完成学业,获得硕士学位,是国际金融理财师,同时也是候选北美精算师,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和数计学院的专业硕士导师。他创立了创必承公司。

微信公众号“孙明展-真理财”,会发布关于家庭财务安排、孩子金钱观念培养、家庭风险防范、社会财经动态等方面的独家文稿。

本公号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