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甜瓜首席专家,现在却不敢去村里了
近些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马建祥形成了一种惯例,每到一处,都会前往当地超市逛逛,了解售卖的西瓜属于哪些品类,以及它们的价格水平。
“20多年,培养出感情来了。”马建祥笑着说。
从1997年开始,马建祥专门从事西瓜的培育、种植技术探索和普及工作,到了现在,在多数人看来只是夏日解暑用的西瓜,却成了他科研的着力点,他凭借长久的专注研究,创作了风味甘甜的西瓜栽培“乐章”。

马建祥在试验田。受访者供图
“很幸运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我应该属于后者”
马建祥同西瓜的缘分始于1997年。那一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到陕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也就是后来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地方,负责西瓜和甜瓜的种植技术研究。
那个时期,国内规模较大的设施栽培中果型西瓜品种主要有“京欣一号”与“京欣二号”,而“京欣二号”的普及范围更为宽广。
“‘京欣二号’的果皮很薄,果肉非常细腻而且多汁,吃起来味道很棒,因此很受购买者欢迎。”马建祥表示,不过它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种植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在成熟的时候还容易发生瓜皮开裂的现象。“有时候你在田地中随意走动,都能听见西瓜裂开的声响。”
因此,“京欣二号”西瓜的售卖比例并不理想,这直接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收益。
针对这一难题,马建祥同伙们从国内外陆续搜集了三百余种各异的西瓜样品,实施全面细致的审视,并把抗裂性能当作核心衡量尺度。依照繁育方向筛选出部分卓越的纯合系之后,他们把不同的纯合系相互结合,构建了三十五个相异的搭配方案。
品种对比实验后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科研人员从众多组合中筛选出最佳者,该组合便是如今西瓜培育界声名显赫的“农科大5号”。
马建祥在论文里提及“农科大5号”,形容它果肉呈红色,质地细腻松软,含水量高而纤维含量低,味道十分好。此外,该品种还成功克服了瓜体开裂的现象。
马建祥后来还负责培育了诸多西瓜的新品类,他参与培育的新品类总数高达二十有余。不过,若要追忆,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始终是那个助他初获成功的“农科大5号”。
培育新种的过程,偶然性很大,虽然只是把不同的雄性和雌性进行交配,可有些人忙活许多年,也不一定能培育出品质突出的新品种,而有些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我很幸运,属于后面这一类人。
科技持续发展,育种工作逐步从常规方法转向基因层面,众多掌握先进技能的青年人才加入,既为团队注入了生机,也让马建祥在培育西瓜新种类上有了更充裕的空闲。他逐步将主要心思放在了另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上,即西瓜种植的普及推广。
“做出点样子让大家瞧瞧”
马建祥并非是近些年才倡导西瓜栽种的。早在2008年,他就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校区六公里之外的官村,那里是他推广西瓜种植的地点。
在以小麦、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关中地区乡村,引入西瓜的栽培,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他首先把乡亲们带到自己2006年就开始宣传西瓜的陕西蒋村镇同兴村,让官村村民亲眼见识优质西瓜的真实面貌,但是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官村村民始终心有顾虑,他们害怕“从未种植过,未来销售时会遇到困难”。
马建祥顶着烈日站在瓜田里,反复劝说,多次恳求。过了好几天,最终有三位农户产生了兴趣。
从这天起,马建祥下定决心,要做出点样子让大家瞧瞧……
马老师每天驾驶摩托车前往咱们村那片占地160亩的瓜地,逐个检查超过100个瓜棚,亲自示范如何架设竹竿结构,耐心细致地传授经验,其耐心程度堪比教导孩童学语。现在担任杨凌绿香安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同时也是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合作成员之一的高级职业农民魏群劳这样评价道。
2008年正月十五这天,天空突然放晴,惦记着种苗的马建祥没有顾及家中等候的众多宾客,骑自行车赶往官村。不料,种瓜的农户们全都去庙会上游玩了,导致育苗棚内的温度异常升高,几乎要烤死苗子,他赶紧去打开通风口进行散热。正是因为他的及时赶到,种植户的西瓜苗才得以幸免于难。
经过一番努力,试种的西瓜皮质薄,肉质脆爽,完全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其他乡亲看到这种情况,参与的积极性立刻增强,都纷纷请求马建祥到自家瓜地提供帮助。第二年,明显观察到试种的三个农户中,有两户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一户原本贫困的家庭不仅还清了外部的债务,还积累了部分资金,种植西瓜的面积从最初的20亩扩展到了160亩。
谈论起这个情况,马建祥面带微笑表示:现在都不敢前往村庄了,一旦去那里,所有村民都会邀请我去他们家中做客,若不前往谁家会感到不高兴呢,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毕竟科技进步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和满足感。
“有段时间,我准备要放弃了”
马建祥现在每年超过200天时间都待在村里,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杨凌地区的西瓜已经收完了,他正准备前往西瓜成熟时间较晚的陕北榆林地区去劳作
但是,他在乡村停留了很长时间,这并不代表他已脱离科技前沿工作。实际上,在此期间,他负责制定了一项《西瓜种子产地检验规范》,这也是国内现有的两个西瓜栽培国家标准之一。
二零一零年八月,马建祥参与一项调查,观察到东北三省多数瓜果表皮出现明显水渍形异常区域。经过分析,他确认这些瓜果感染了同类真菌性病害。
这种西瓜病症在彼时颇为普遍。马建祥向《中国科学报》说明,其病根在于西瓜种子的培育过程存在瑕疵。具体而言,种子中混入了致病的微生物。当农户购得此类种子并栽种于田地,这种病害便容易蔓延开来。
所以,想要根除这类病患,首要措施是在种子培育环节防止有缺陷种子的产生。研究人员虽然已经探索出相关技术,但体系不够完善,实际操作和运用效果不佳,种子制造企业对此缺乏认识,也不清楚如何将其整合到种子培育过程中。
他们必须制定一套专门针对西瓜种子的检验程序。马建祥回到学校后,马上开始着手拟定相应的规范。
先要安排专业人员前往各处考察各类病害的发作情形,接着联络相关机构与企业磋商技术落实的合理性,由此拟定规范的初步方案;再会集各界学者展开商议,得出供大家提供意见的版本;在呈报之际,再次召集业内专家商榷,制成标准审查文本,经历多次反复调整,才得最终提交审批的文稿。马建祥这样讲。
这个阶段,衡量马建祥的并非学术水平,而是同各类学者及单位打交道时的处理技巧。对一个长期钻研学问的学者而言,这种挑战相当巨大,甚至让他一度萌生退意。
坚持不懈终有收获。历时五年稳步推进,马建祥牵头编撰的国家标准《西瓜种子产地检验办法》于2018年公布,于下一年起正式施行,此办法从根本层面提升了我国西瓜种子的品质。关于马建祥制定该办法最初着力解决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虽然不能说彻底根除,但仅会在少数地区偶有发生。
马建祥还牵头拟定陕西省标准《塑料大棚西瓜栽培技术规范》,显著提升了陕西省大棚西瓜种植的规范化程度。
马建祥现在每天仍然在实验室和瓜田之间来回走动,走在满是尘土的路上,他由一个刚出道的青年科研人员,转变为陕西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
农业工作者对先进技术的期待日益增强,这让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压力也随之增加,唯有提供最优质的科技支持,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信赖,也不负自己的职责。马建祥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