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新“后悔药”功能!网友:救了命了
昨晚十一点,闺蜜在群里连甩八张聚餐照,把寿星拍成表情包。

两秒后她尖叫:“快撤回!

”结果只能一条一条点,手指都快冒烟。
今天早上发现,微信进行了逐步推广:可以一次性撤销多条信息,并且能够消除“某某撤回了一条信息”的尴尬通知。
有人已经玩上了,有人还在苦等,差别就在一个版本号。
批量撤回不是新鲜事,QQ十年前就能干。

微信在2024年才对少数用户开放特殊功能:选中“撤销当前发送的所有内容”,可以一次性撤回整段对话记录。
实测5秒内搞定,比挨个长按爽太多。
可惜语音、视频号内容仍被挡在门外,想毁尸灭迹得靠手速。
更狠的彩蛋藏在海外测试版:24小时超长撤回。

发出去的“在吗”可以隔夜收回,对方醒来只剩空白。
目前国内情况依旧停留在处理两分钟文字、三小时文件的老规矩,腾讯客服方面的回应是“先让企业微信进行尝试”,这其实意味着问题的责任最终会落在普通职员身上,而风险则由上级管理者承担。
文件玩法也偷偷升级。
将图片以文件格式发送出去,系统便会显示“内容审查保护”——自动添加保护层,防止直接复制保存;接收方若想查看图片,必须点击下载,图像质量保持原样,不过会多出一段加载过程。

代价是体积翻倍,128G用户慎点。
优势在于延迟期限得以延长,测试阶段可保留长达一天,那些整夜调整方案的负责人终于能够安稳入睡。
最心机的是提示语瘦身。
旧版本不再使用,社群公告会显示“XXX撤回了一则信息”,造成巨大尴尬,数值增加一万零八十六;新版本设置为自动隐藏,只有发布者能通过淡灰色文字察觉。

要想完全消失,必须两个人都把“撤销提醒”功能关闭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这跟上学时互相包庇的好友一样,十分相似。
有人担心“无痕”等于“无责”。
事实上,浏览过的网页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乃至他人迅速捕捉到的影像资料,都可能留下证明痕迹。
微信只是给冲动一个缓冲,不是给造谣发护身符。

值得深思的,是发送键按下前的短暂时刻:这段文字、这张照片,真的值得冒未来可能懊悔的风险?
下次半夜想发长文吐槽,不妨先转成文件,再给自己设个闹钟。
第二天早上醒来,情绪退了,一键撤回,世界清净。
科技再贴心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也抵不过一秒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