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跨越江河天堑
俄罗斯西部奥卡河训练场,300米宽的河面变得热闹起来,在舟桥官兵操作各种器材后,一个个舟桥部件相互组合,形成一座“钢铁巨龙”,横跨在宽阔的水域上,坦克和自行火炮等大型装备通过浮桥迅速抵达另一边……
这是一次工程兵部队的水上精彩较量!依据“国际军事比赛-2018”的日程,“开阔水域”赛事于8月3日正式启动。此项赛事是俄罗斯工程兵部队的年度传统竞技活动,实战价值突出、实用功能显著,意在全面评估舟桥部队多途径、高效率、连续性的过河支援本领。今年,我军中部战区的第83集团军里一个舟桥部队前往俄罗斯,参与了几项竞赛活动,包括让自行舟桥运送坦克的比赛,用60吨漕渡门桥运送弹药车的比赛,以及让连级门桥运送加强坦克排的比赛,这些活动全部都使用俄罗斯供应的舟桥器材进行。
全球范围内,每3.5到12千米便存在一处水域障碍物。如何让部队和装备迅速跨越这些障碍,始终是各国军事力量高度关注的课题。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战争期间深水宽跨桥梁一旦损毁,为确保部队迅速行动和物资运送,采用浮渡手段维持前后方联络畅通,是最方便、最有效、最迅速的临时措施。
战场“魔术”
横渡天堑夺先机
自古以来,战地常见舟桥器材的应用。起初是简陋的竹木工具,后来发展为厚重的金属构件,现在则采用了先进的合成材料,舟桥器材始终与时代同步发展。
据古籍《六韬·虎韬》所述:周代军队已配备用于横渡宽阔河流的“飞江”“天潢”以及用于跨越壕沟的“飞桥”等工具,这些可视为早期舟桥设施的开端,构造相对简陋,功能基础。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赤壁战役中,曹操将战船前后用铁链锁固,使士兵和战马在船上行走安稳,此举成为后世浮桥战术的雏形。宋太祖在攻灭南唐的战役里,命令在长江上搭建了用竹子和龙舟构成的过江浮桥,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较为齐全的军用舟桥设施,清朝末期,湘军和淮军都设立了专门负责铺设桥梁的队伍,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舟桥设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在实际的战场应用中展现出广泛的价值。
历史文献表明,在欧罗巴大陆,舟桥设施初次应用于战事发生于公元前327年,当时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东征至印度,他动用了军队自带的充气装置以及可拆解的木制舟船,搭建了浮桥设施。到了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在与波斯交战的历程中,曾利用动物皮革覆盖柳条构成的框架,制造出特殊船只,同样用于构建浮桥。在欧洲历经三十年的战乱期间,荷兰及法国的军事力量都配备了舟桥相关的装备器材。
工业能力持续增强后,许多国家开始优化舟桥器材,并在实战中加以验证。19世纪后期,舟桥器材里的木质承力部件,慢慢换成了钢制、铝合金等金属部件。
战后,重型火炮、车辆、装甲车等纷纷投入战斗。为保障这些装甲车辆顺利通行,舟桥设备的承重能力及其他性能参数持续增强,例如日本的百式舟桥装置、美国的1926年式铝制舟桥和苏联的“恩2波”“特波波”重型舟桥等。同时这一阶段,舟桥装置在技术层面实现了根本性突破。
那么,舟桥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呢?
中东冲突期间,埃及的工兵部队沿着长达170公里的水道,设置了十几个浮桥登陆点以及五十处门桥登陆点,确保了埃及五个装甲师顺利通过苏伊士运河,成功攻破了以色列宣称“坚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线。
伊拉克战事期间,为使美军部队迅速抵达巴格达,工程兵部门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上搭建了大型浮桥设施,确保军队顺利通行,为部队快速调动和部署抢占了有利时机。
由于舟桥设施在战时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它可助部队迅速转移,把握良机,所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世界各国纷纷着手升级各自的舟桥设施。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法国F1摩托化浮桥、美国IRB改进型带式舟桥、德国M3自行舟桥以及法国EFA前线渡河器材等。
二十一世纪以来,材料与信息领域进步神速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舟桥设施持续更新换代。借助自动操控手段,能达成舟桥机械与电力的融合运作,此类装备的演进促成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军民融合
探索发展成体系
克服地形阻碍,跨越水域障碍,向来是军事行动必须攻克的难关。国家疆域辽阔,江河遍布,这既给部队行进带来了诸多困难,也为舟桥设施的应用创造了丰富的条件。军队始终致力于对舟桥器械的钻研改进。
在解放战役期间,军队曾经借助百式舟桥设备、可折叠的舟以及充气浮囊来搭建浮桥,又或者采用圆木和油桶等临时工具架设桥梁,以此确保部队顺利过河执行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刚开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甸运用百式舟桥器材搭建浮桥,确保众多官兵能够顺利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舟桥设施主要依赖从苏联引进的器材。196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62式舟桥,成为我军舟桥部队配备的第一代标准过河装备。这种舟桥设备通行效率高,不过操作时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且目标显著,容易遭到攻击,所以通常在夜间完成架设以保障通行,等到天亮后再进行撤收。后来,我军研发了79式带式舟桥,这种装备运用了四折式构造,浸入水中后会自动展开,装置构造简便,操作起来很方便,并且无需建造码头,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增强了支援实力。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舟桥装备研发领域获得重大进展,独立研发了新型重型舟桥设施,该设施主要承担协助重型装备跨越江河障碍的任务,并且在多次演习活动及非军事性质的军事行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最新型的重型舟桥设备自动化水平很高,它的门桥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卸载,构造为箱型设计,完全无需人力安装庞大的桁架和桥面,既安全又省事,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设备采用模块化组合,构造可随时调整,单个门桥搭配动力尾舟即可执行运输任务,而将多个门桥组合在一起就能建成浮桥,能有效帮助坦克、装甲车、火炮等大型武器跨越宽阔的江河障碍,堪称真正的水上多面手。
汶川地区在“5·12”强震之后,通往受灾区域的桥梁与道路遭到严重损毁,导致救援行动受阻难以实施。关键时刻,成都军区的某支工程部队借助大型舟桥实施泅渡作业,源源不断地将大批救援物资和施工机械送抵灾区,为抗灾抢险贡献了关键力量。
从整体构造和战术运用能力方面看,我军最新型的重型舟桥已经可以和美俄德法等西方国家的水上桥梁设备并驾齐驱,如今已经成为我军舟桥部队的核心装备。
科技助力
“变形金刚”换新颜
近些年发生的几次先进技术驱动的小规模冲突,有力地揭示了尖端军事装备的惊人作用,同时也凸显了舟桥设施的关键作用。环顾世界各国的武装力量,无不高度重视涉水作业的支援工作。举例来说,在流速较快的河流中,美国军队和俄罗斯军队能够搭建起承重能力为七十吨到一百二十吨的浮式通道,或者架设能够载人的门式渡船。
舟桥装置自身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可观,操作时必须依靠多人的紧密配合,完成任务耗费时间较多,这种状况常常会妨碍争取战争主动权。所以,怎样提高舟桥装置的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耐毁性、搭建和拆除的效率,是现在全球各国普遍重视的关键议题。
新型材料、前沿技术与创新工艺的广泛采用,促使舟桥装备的作战效能与战术指标显著增强,过河支援水平大幅跃升,令水上多面手变得更为敏捷有力。
金属材料正向高强度低合金钢、铝钛合金结构钢和复合钢材料演进,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塑料、胶结剂等新型化学材料正逐渐替代传统工程材料。这些材料用于舟桥装备,能显著增强承重性能和抗破坏性能。德国FSB2000和法国F1这类带式舟桥,都选用了轻质铝合金作为建造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分量较轻,还具备抗腐蚀的特性,并且维护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显著提升了工作效能。
当前,各类现代化舟桥设施中,自行舟桥备受各国军事力量青睐。这种新型舟桥摒弃了以往车尾导向的常规构造,转而采用车头引领的行驶方式,显著增强了在陆地及水域的移动效能。英德两国联手研发的M3型自行舟桥,若多台设备同步组合,便能够成功跨越江河湖泽等天然阻碍。面对敌人进攻,舟桥装备能够快速拆解、撤离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或在水域迅速移动,表现出很好的战场存活本领。我国以主战坦克平台为根基,研发出履带式重型自行舟桥,在2015年“开阔水域”赛事中首次向外界展示。
接下来的任务,要加快舟桥设备的维护和补给进度,增强应急响应和持久作战水平,这需要深入进行装备的标准化、成套化、组合化探索,以此全面优化整体支援效能。另外,世界各国还在持续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在舟桥设备上安装数字化信息采集、传输与接收装置,随时随地进行战场数据的分析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