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四千通勤花一半”,郑州都市圈“群主”虹吸大于辐射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45

原创 西窗 搜狐城市

郑州一位女子因“月薪四千元,通勤费用占去一半”的话题引发热议——她居住在郑州所辖的县级市荥阳,每日需驾车行驶110公里前往焦作工作,因此备受关注。

跨城工作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中,双城往返的上班族数量颇多,不过他们大多依赖轨道交通出行,无需花费过半的收入。

郑州都市圈中跨城居民所面临的困扰,映射出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揭示了“群主”郑州在吸纳资源方面强于向外辐射的现象,亦暴露了圈内轨道交通建设的不足之处。

自驾通勤高速路费占四成

董女士在公司服务了九年之久,2018年,随着公司从郑州迁至焦作武陟,居住在郑州西部荥阳市的董女士以及几位同事不得不开始“拼车”以实现跨城通勤。然而,随着拼车同事的相继离职,董女士不得不转而自驾上下班。在此之前,她可以享受40元的高速过路费减免,但从2024年9月起,这项补贴终止了,导致她的通勤成本显著增加。

郑州晚报地铁报 生活 应用 app_郑州跨城通勤族_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

荥阳董女士发布的跨城上班视频(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荥阳广武收费站至焦作武陟县嘉应观收费站路段——每日需支付过路费40元、油费约50至60元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月薪在4000元以上,扣除通勤费用后实际到手2000多元……自诩“无人能及,我才是真正的牛马”的董女士,她发布的关于跨城工作的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董女士所经历的痛苦,与当地有着相似遭遇的网友们都能感同身受。“她住在郑州高铁站附近,每日需往返于巩义东区工作,单程路程达160公里,驾驶的是公司提供的新能源车辆,且公司还提供免费充电服务”;“我则是从郑州到新乡的通勤者,每日往返150公里,自驾显然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快捷许多”……

焦作、新乡、巩义、荥阳等地,这些网友所提及的跨城通行区域,都是郑州所管辖的县市或都市圈内的城市。在郑州都市圈中,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跨城族”。然而,从全国视角来看,“跨城族”这一群体并不罕见。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早已出现了众多在市中心工作、在周边居住的人群。

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_郑州晚报地铁报 生活 应用 app_郑州跨城通勤族

上海城市间的日常往返人数(根据2024年发布的《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

《2024长三角跨城通勤年度报告》指出,苏嘉锡等地区向上海市域的跨城通勤人数接近2.5万;而上海市域向周边地市的跨城通勤人数达到1万。在珠三角地区,跨城通勤现象更为密集。据《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披露,广佛之间的跨城通勤人口达36万,而广莞之间的跨城通勤人口为9万。

董女士以及众多郑州网友所经历的困境,犹如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映射出郑州都市圈居民选择跨城工作这一新兴趋势——然而,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通勤族相比——他们在做出这一抉择时,动机各异,且所付出的代价亦更为沉重。

跨城通勤因郑州虹吸力强

在一线城市,跨城置业的性价比优势显著,成为众多“跨城族”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距离中心城区的拉近,土地价值也随之攀升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进而推高了住房价格。以苏州昆山、惠州惠阳、佛山陈村、河北固安、燕郊以及天津武清等环绕北上广深的区域为例,由于居住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群选择跨城定居。

徐文,一位90后,在昆山购置了房产,而她的工作地点则在上海。她每天都要乘坐9点的高铁,仅17分钟便抵达了上海虹桥站,随后换乘地铁,再花费20分钟,最后步行8分钟便可抵达公司。她经过一番计算得出,“每天往返于两地大约需要50分钟,而每月的交通费用大约在1000元左右,此外,昆山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与在上海租房并通勤相比,这样的生活成本效益要高得多。”

行业网站公布的数据揭示,三月间,上海二手房的平均价格已突破五万元大关,而昆山的价格则为1.6万元;深圳的平均价格接近六万元,惠州则降至0.8万元。对比之下,郑州市区房价(平均1.6万元)与周边县市(大约0.6万元)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都市圈中的跨城居住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的依然是就业机会、收入水平以及家庭状况。

在接受大河报旗下的豫视频采访时,董女士表示,家人普遍认为有份工作就很好,毕竟就业形势严峻,有工作总比失业要好。此外,家庭的牵挂也是她选择留下的一大因素。有网友评论说,她的小姨夫从新乡到郑州来回奔波,每天如此,只因家中有一位年迈九旬的老母亲需要照顾。

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_郑州晚报地铁报 生活 应用 app_郑州跨城通勤族

焦作市的林女士目前已公开了超过200段关于日常工作的视频内容,(信息来源于:大河报·豫视频)。

林女士向大河报豫视频透露,她每日需从焦作出发前往郑州金水区工作,单程通勤耗时3小时,费用超过60元,这一情况已维持近一年。她3岁的女儿是她心中的牵挂,因此她选择跨城通勤,不愿错过女儿的成长点滴。另外,焦作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在郑州的工作选择更为丰富。

以较高成本投入,换来高收入职位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成为跨城人群所向往的目标。然而,由于都市圈尚在起步阶段,郑州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大于其辐射力,产业间的合作尚不充分,这便使得郑州以外的城市在寻找同等类型的工作机会上存在困难——与那些成熟的都市圈相比,郑州都市圈呈现出一城独大的局面。

“郑州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测度与推进路径研究”揭示,郑州都市圈在交通、经济及人口影响力方面,分别是上海都市圈的1/3、2/3及1.1倍,然而,其平均的交通、经济及人口联系度仅为上海都市圈的1/6、1/16及1/2。这一现象表明,郑州都市圈内部各类功能的联系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而圈内各区域之间的平均功能联系相对较弱。

郑州都市圈轨交互联度低

郑州都市圈的跨城通勤族面临的问题在于,其轨道交通设施存在明显不足,这导致跨城工作的性价比相较于一线城市要低得多,且收入与支出的比例也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郑州都市圈居民跨城出行多依赖私家车,主要原因是轨道交通网络较为稀疏,且一体化水平不高。尽管郑州已开通超过十条地铁线路,但其覆盖范围尚未触及所辖县市的核心地带,与一线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另外,郑州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面还不足以支撑起大规模的跨城出行需求。

在荥阳,董女士居住的区域尚未接入地铁线路。郑州晚报在2015年曾报道,关于“郑州现代有轨电车等新型交通方式线网规划方案”的评审已经完成。该方案中,中原西路线一期工程被列入计划,预计将在2015年底前动工建设,并于2017年实现通车。届时,这条有轨电车线路将能够连接郑州与荥阳。

有轨电车项目的建设进度一直被推迟——据媒体报道,当时全国范围内超过5000公里的有轨电车规划引起了发改委官员的忧虑。到了2016年,郑州市规划局公开表示,“有轨电车的可行性研究仍在进行中”。与此同时,郑州市发布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5—2050)”中,却找不到有轨电车项目的踪迹。

2018年,荥阳市制定了(2018-2035)的城乡总体规划,规划中规划了四条地铁线路:8号线、10号线、21号线均位于中心城区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而6号线则位于南部地区。然而,截至目前,只有6号线已经投入运营,但由于其站点位于南部(贾裕),城区居民并未能享受到地铁带来的便利。对于荥阳城区居民而言,他们所期待的10号线,尚有可能被纳入远期四期规划之中,但其通车时间目前尚无确切消息。

郑州所辖的市县情况已是如此,若将郑州都市圈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涵盖开封、许昌、新乡、焦作以及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那么都市圈内的轨道交通不足问题将更为突出。“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中指出,开封、新乡、焦作、许昌这四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不高,郑新、郑焦之间的交通通道数量有限。

情况正在逐步好转。2021年,郑州、开封、焦作之间的城际铁路开始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为城市间居民的日常通勤提供了便利。据林女士所述,她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乘坐郑焦城际列车花费半小时抵达郑州,随后转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前往地铁站,确保在八点半前到达公司,全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了2023年,郑许市域铁路也正式开通运营。

郑州晚报地铁报 生活 应用 app_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_郑州跨城通勤族

《中原城市群(河南)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上报稿)》中的若干规划图表,其信息来源于大象新闻。

今年二月,据“中原城市群(河南)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环评意见征集稿透露,郑州市计划增建三条城际铁路。新密市、新乡市平原新区、郑州市荥阳市、上街区、巩义市以及洛阳市偃师区、洛龙区均将纳入铁路线路覆盖范围——届时,这些地区的居民将获得跨城市轨道交通通勤的出行权利。

跨城性价比仰仗产业交通

从这一视角审视,郑州都市圈居民跨区域出行的经济性得以提高,这既依赖于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大,也依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规划”中提及,预计到2027年,将培育出2至3个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及1至2个世界级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从高处审视郑州都市圈的产业布局,东侧可见郑开汽车产业带;西侧则是郑洛新材料、洛济焦高端石化、洛平高端装备产业带;南侧涵盖了许港精密制造和郑漯现代食品产业;北侧则是郑新高技术、郑焦智造产业带……唯有这八条产业带蓬勃发展,从业者与周边居民的收入水平才有望得到提升。

坦白讲,将郑州都市圈与沿海都市圈进行对比,实属不公。不论是从产业协同的基础,还是区域协调的程度,前者都明显逊色于后者。由此,都市圈内跨城通勤的流动性自然也会相差甚远。

董律师与林女士的案例不仅揭示了郑州都市圈当前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展现了其未来的另一面: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实现,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以及跨城通勤人数的持续增长,此类视频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参考资料:

跨城生活,如何跨过“通勤坎”.光明日报

跻身“国家队” 郑州“圈”出新未来.郑州日报

郑州女子回应“月薪四千通勤花一半”.大河报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