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游成瘾危害大 还须全社会合力拯救青少年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81

李丽,这位北京市民,因儿子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而忧心忡忡已有一年时间。回溯至一年前,她的儿子刚步入初一,初尝网络游戏的滋味,便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如今,仅仅一年过去,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便从班级的佼佼者滑落至倒数行列。

李丽的儿子并非唯一陷入网络游戏漩涡的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初次接触网络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至10岁之间,而10岁及以下开始使用互联网的儿童比例高达78%,并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至3小时。《法治日报》记者近期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该群体中存在不少年轻人,他们在接触互联网后,纷纷陷入了网络游戏的泥潭,难以自拔。

为应对未成年人过度依赖乃至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状,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旨在加强管理力度,坚决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业内多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游戏因其互动性高、沉浸感强、仿真度高且操作简便而备受青睐。然而,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形成依赖。此外,部分游戏厂商还采取了一些诱人的手段来吸引未成年人。我国此次采取严厉措施,对于推进防沉迷工作具有重大影响,然而,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保政策得以实施并发挥实效,这需要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管理。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家长老师叫苦不迭

李丽时常听到儿子这样恳求:“再来一局游戏,然后我就去写作业。”然而,每局游戏结束后,似乎总还有下一局在等待,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自从孩子开始玩网络游戏,过去的一年里,李丽每日都与他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既要确保孩子学业不受到影响,又要满足他游戏娱乐的愿望。尽管尝试了整整一年,她仍未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孩子又对一款名为“猫和老鼠”的网络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回家后,他的首要任务便是拿起手机玩上一局,以至于连吃饭和做作业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当前形势是他演绎着“猫捉老鼠”的戏码,而我们亦在回以“老鼠捉猫”——他常在夜深人静时悄然游戏,一旦被发现便迅速切换至另一界面,辩称自己正在勤奋学习。李丽摇头叹息,显得十分无奈。

河南驻马店的王阳对这款网络游戏也有着深刻的感受。他的儿子今年刚好4岁,每天都会缠着他要求“来一局猫和老鼠”。然而,王阳并不敢过分迁就,因为他深知过分纵容可能导致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王阳在初中时期便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并深陷其中,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滑,高一时就选择了辍学,如今仅是一名普通公司的职员。

回想起过去为了沉迷网络游戏与母亲展开的“游击战”,王阳显得有些尴尬,他提到,“每天临近放学便先行一步,以免在校门口遭遇家长的视线。同学们之间相互协作,对家长进行欺骗,不是谎称去同学家玩耍,就是声称留在学校共同完成作业。而玩游戏的费用,则是通过节省伙食费来筹集的。”

那时,王阳的母亲为了阻止他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潭,想尽了各种办法:她每天中午和傍晚都会去学校门口守候,夜晚则熬夜关注王阳房间的动静,甚至深夜时分还会前往网吧包间寻找他……然而,最终她选择了彻底放手,让王阳办理了退学手续。

在网络游戏防沉迷的这场持久战中,家长与孩子间的智慧较量激烈异常,而学校中的教师们亦感压力重重,纷纷抱怨不已。

湖南永州一所高中的班主任田老师透露,她所带的班级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数量颇多。有个别学生游戏成瘾,每天晚自习结束后,便会前往学校附近的奶茶店租用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次日清晨,他们起床后首要之事便是先玩一会儿网络游戏或观看一些游戏解说视频。随后,他们会准时进入教室参加早自习。有时,他们甚至会在上课时偷偷携带手机,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打游戏。

诸多原因导致沉迷

一旦成瘾危害不浅

李丽之子究竟为何对网络游戏如此着迷?他的解释是:游戏中的角色和动画设计得相当吸引人,让人越玩越上瘾。此外,他所在的班级里,不少同学都在玩,若他不参与,恐怕会被认为落伍,进而影响到与他们的交往。

郗培植,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曾对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他向记者透露,部分游戏开发商在制作网络游戏中,会故意在游戏中嵌入容易让人上瘾的元素,例如精心设计的游戏角色外观和互动功能,促使玩家组成团队共同作战,以此提升玩家的依赖感;同时,同龄人的影响也使得青少年对网络游戏产生了难以抗拒的欲望,他们每日交流游戏内容,不参与游戏便难以融入社交圈子。

皮艺军教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专家,他指出,青少年往往寻求新鲜感和冒险体验,然而他们的自制力相对不强,一旦遭遇那些容易让人沉迷的网络游戏,就很容易陷入其中。

此外,若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子女间的联系变得疏离,孩子们更倾向于寻求游戏的陪伴,因此沉迷网络游戏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皮艺军这样指出。

而沉迷网络游戏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李丽观察到,她的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他的学业成绩迅速下滑,同时视力急剧恶化,反应速度和理解力也明显减弱。他整天沉迷于游戏,即便在平时,他也不愿外出游玩,甚至显得异常孤僻,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

田老师观察到,他教的学生中,那些深陷网络游戏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听课不专心、时常打瞌睡的现象,他们的注意力几乎全部被游戏所吸引。

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使其学业成绩显著下滑,而且对其心理和情感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他们可能会在游戏中学习并模仿那些充满暴力和血腥的场景。郗培植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涉及一名17岁的少年。这名少年在网吧沉迷于CS(反恐精英)游戏长达三天,外出就餐时与他人发生争执,他误用身边的椅子猛击对方头部,并持续施暴。事后,他坦言自己当时误以为仍身处游戏之中。

重拳出击严格管理

一周最多玩三小时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再次重拳出击,严格管理。《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以及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每日的20点至21点间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的在线游戏服务,其余时段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必须严格执行网络游戏用户的实名注册和登录制度;对于未能严格执行实名注册和登录制度的企业,将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

实际上,自2019年起,相关部门便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并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构建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确保所有合规上线运营的游戏都接入该系统。此举为深入推动防沉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次“进一步严格管理”的举措,正是基于先前工作的拓展与深化。

郗培植认为,依据《通知》的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服务的时长,每周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这堪称“史上最严”的管控措施。

郗培植指出,《通知》实则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章节的积极执行与反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显著的特色在于新增了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条款。在传统观念里,家庭、学校和社区被视为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场所,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也成为了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领域,甚至可以称之为“第四空间”。

《通知》对企业和资本领域实施了一定的规范。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网络游戏市场价值高达数千亿,《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内容设定了清晰的标准,这表明无论资本力量多么雄厚,在涉及未成年人的领域,任何企业都不得随意妄为。郗培植如是表示。

这一“史上最严举措”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热烈欢迎。

尽管我们日常会实施若干手段来约束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然而始终难以有效控制。如今,情况有了改变,即便他们想要游戏,也难以实现。一来,未成年人在注册网络游戏时需接受身份验证的约束;二来,还有时间上的限制。李丽这样说道。

河南驻马店一所高中的班主任孙老师对于《通知》的实施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国家对学生上网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为学校和家长们提供了管理的政策依据,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学校和家长的管理;同时,对游戏时间也做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助于减少学生玩游戏的机会,从而让他们能更专注于学习,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建立共管共治机制

培养良好用网习惯

受访者指出,确保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是核心问题。以某些学校周边为例,那里存在提供手机租赁服务的二手书店和奶茶店,这些手机内配备了现成的账户和设备,对于如何对这些场所进行有效管理,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郗培植强调,实名制在当前阶段仍存在可被利用的空隙,他指出:“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账户管理。若在注册阶段能够明确记录未成年人的姓名及其他必要信息,便能实施严格的管控。然而,网络上有部分人将成人账户转售给未成年人,让他们得以绕过平台的审查。这种行为实质上构成了违法行为,应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转售账户者实施行政处罚。”

此外,从游戏企业的视角出发,如何精确辨别实名注册情况以及激发提升识别水平的积极性,同样构成了一道难题。达睿咨询的首席分析师马继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游戏企业在执行层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确定正在玩游戏的是否为未成年人,这一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游戏公司是否有意愿投入资源去提升这一识别技术。若游戏公司缺乏充足的动力,其技术将难以达到成熟水平,执行过程中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目前尚未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共同管理和治理体系,家长们普遍存在网络素养不足的问题,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也相对匮乏;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日常沟通和反馈机制尚不完善,对于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尚未形成多方协作的联动机制;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数量上不足,且在质量上也存在欠缺。

因此,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公益机构需增强资金投入,确保公共资源品质优良,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培养审美情趣,拓展视野。家长则需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为子女营造高品质的陪伴时光。郑宁如是说。

除了必要的监管以外,专家们还指出,部分孩子在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的状态中逐渐脱离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心理及行为上的不适,家长应当做好相应的引导和预防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城乡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的内容偏好和时长上存在一定区别。具体来说,城市未成年网民更倾向于使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新闻资讯以及购物类应用;相较之下,农村未成年网民在短视频、动画和漫画等娱乐休闲内容上的使用比例则相对较高。

针对这一问题,郗培植提出,有必要对农村未成年群体及其监护人进行强化教育,同时,农村地区的学校亦需实施更多有效策略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以遏制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

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相关负责人亦指出,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难题,而遏制这一现象的防沉迷措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它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不懈协作与共同努力。政府及行业需将防止沉迷游戏视为管理游戏的首要任务,对防沉迷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执行进行严格把控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并不断推动防沉迷工作的深入实施;同时,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广大父母和教师需更加尽责地履行监护和教育责任,切实肩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义务,增强对他们的关爱与陪伴,以及实施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和上网习惯。

关键词: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