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2025年了,“反游戏”竟然还能年入700亿?
“救救游戏,管管孩子”
暑假来临之际,不妨来探讨一下,你或你的孩子每日投入游戏的时间究竟有多长?若你每日游戏时长达到4小时,那么你或许已被某些人冠以“网瘾少年”的称号,此时,治疗便显得尤为重要。
不久前,在“水晶哥”的主播直播间,一则关于“网瘾少年重新振作”的视频再次引起了热议。
在视频中,一名男子站在舞台之上,手持麦克风,对一名孩子大声追问:“你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在玩游戏上?”
孩子回答“四个小时”后,那名男子情绪瞬间失控,猛地抓住孩子的发髻,用力摇晃他的头部,随后怒吼道:“气得我浑身是劲!”

男子手握话筒离开舞台,对那对父母指责道:“你们养育出了一个沉迷网络的少年。”随后,他重返舞台,命令孩子将双手高举过头顶,并大声宣告:“我保证不再沉迷于游戏!”

(一天玩四个小时游戏,你是养生还是沉迷呢?)
台下的父母看到孩子“痛改前非”,也是忍不住哭成了泪人。
其实,早在去年我就刷到过这个视频,当时是真的没绷住。
这些人在镜头前显得行为举止过于模糊不清;同时,我很难相信,在信息如此高度发达的当下,这样的“反游戏”组织竟然还能拥有一定的市场。
对我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据一些媒体报道,那些看似虚无且缺乏理智的机构不仅真实存在,而且生活得颇为优渥,它们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年收入高达700亿的暴利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国的电影总票房仅为420多亿。
这一对比,我不由得想起了冯导在《功夫》中的一句台词——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他都不会选择电影制作;在那个星期天,电影院里空无一人。
说回到这,实际上这样的“反游戏”组织并不少见,想必大家对“杨教授”和“某书院”的名字还是记忆犹新。这些机构在“宠爱”成员时,毫无节制,无论是“电刑”还是“丛刃”,哪个更激烈就偏向哪个。
然而,在铁拳的严厉打击之下,那些所谓的“传统爱人派”已逐渐淡出视野,因此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大约在上一年,他们成功寻获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实施军事化管理”。
所谓的“创新”,实则并未有多少新意,其本质依然是“丛刃”与“致命节奏”,只是他们巧妙地为自己的恶劣行为蒙上了一层看似合情合理且严谨无懈的伪装。
划重点一:新派集中营
要体现“军事化”的特色,自然需要在服饰、化妆和道具等方面投入精力,迷彩装无疑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
这层看似专业且庄重的伪装之下,他们的举止愈发放肆无度。单从最初阶段的“招募学员”这一环节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便令人感到极不舒服,几乎让人忍不住想要挥拳相向。
在这些“爱人TV”的视频里,你可以目睹数位身着迷彩服装的“教官”傲然步入学员的住所,与学员寒暄数语后,便毫不犹豫地动手捉拿学员。
遇到学员闭门不见的,直接就是一个大飞脚把你房门崩飞。
这种对学员的拘束方式,让我不由得联想到过去旧军阀征召壮丁的画面。然而,这些人与那些旧军阀之间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最大的不同之处可能仅仅在于他们需要额外完成一道由监护人签署并盖章的授权程序。
把学员带到特训学校以后,就要开展“军事化训练”了。
在这些特殊训练机构的画面中,所谓的“军事化锻炼”大致包括晨跑、立正军姿,亦或是基础的力量锻炼,从表面上看,似乎仍保留着些许人性,仿佛仍保留着一定的规范性。
然而,众多亲身经历者的描述表明,这些所谓的“学校”不仅没有合法的办学资格,而且在无人关注的角落,对孩子进行着各种高强度的训练。
除了成年人难以承受的高强度体能锻炼之外,更存在着体罚、侮辱、打击等极端行为。所谓的特殊训练、行为纠正,实则是对孩子进行残酷的刑罚。
当然,这些特殊训练机构的恶行远不止这些。去年,央广网便详细列举了这些机构犯下的种种违反人道的行为:学员被迫食用剩饭馒头、被强行拖拽在地拖行、遭受辣椒水的喷洒等等。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差异,有的孩子体质强健,能够承受体罚的考验;然而,那些长时间待在家中的孩子,由于缺乏锻炼,体质较为虚弱,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惩罚。
在这种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一些孩子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最终不幸地离开了人世。
这是特训学校吗?我看是更像是新时代的集中营。
坦白讲,与这些人相比,盖世太保似乎显得更加人性化;至于原因,让我来告诉你。
我必须告知你,盖世太保在抓捕犹太人的过程中,并不会向他们索要额外的费用。
这类特训学校的收费有多离谱呢?
在B站上,由up主“挖沟连彭沟长”公布了一系列特训学校的费用标准,这些标准依据孩子们“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级别:
“刚有瘾” 2-3万元;
“中度有瘾” 4-6万元;
“瘾入膏肓” 6-12万元。
(图源@挖沟连彭沟长)
根据该up主的计算,每个等级设有5个班级,总计15个班级。每个班级招收30名学员,依照最低收费标准,经营三个月的收益可达1800万元,而一年的收益则大约为7200万元。
尽管费用高昂得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并未能阻止众多家长纷纷涌入。原因在于,这些学校精准地洞察并满足了家长们的期望:“让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变得听话”、“使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培养孩子的孝顺品质”等等。
(家长的认可)
很多事情都有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是一样。
这些初次承担父母职责的成年人缺乏育儿知识。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或乡镇的中年人,即便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他们仍旧是“网络边缘群体”,难以在网络上寻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
面对“青春期叛逆”以及沉溺于游戏的孩子们,人们常常会感到无力和无法应对。
孩子正一步步陷入网络的泥潭,他们只能寄望于借助外力,试图以强硬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归正途,即便这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在他们心中,这样的做法便是“为了孩子着想”。
然而,这种强硬的方式往往会招致更严重的反噬。
经过一系列所谓的“特训”和“矫正”,孩子们只剩下恐惧与抑郁。然而,令人讽刺的是,这些家长却认为孩子已经实现了“华丽蜕变”,变得“老实乖巧”了。
或许只有当家庭遭遇悲剧,孩子们沦为冰冷的赔偿金之后,家长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划重点二:请结束这场闹剧吧
常常是,孩子们更倾向于沉溺于电子游戏而非亲近父母,这主要归因于家庭教育的不完善,然而,许多家长对此感到难以启齿。
另一方面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的烦恼,往往使得孩子们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形下,电子游戏便成为了他们的避风港,使他们得以暂时忘却忧愁。
当然,全球范围内娱乐休闲的方式众多,然而游戏恰好属于那些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接触的类别之中。
如同去年那般,一位母亲在短视频平台上抱怨,她的女儿假期归来后整天沉迷于电子游戏。
然而,阿姨的这一行为并未赢得网友们的认可,反而引来了无端的网络攻击。许多网友分享了他们的父母用爆金币支持他们外出旅行的故事,以此来告诫阿姨应更多地反思自身的问题。
众多家长把玩电子游戏视为不良习惯,每当遇到电子游戏便会产生强烈的反应,这主要受到了社会舆论广泛影响的缘故。
李阳,被誉为“打老婆领域的大神”,去年随着《黑神话》的火爆,他迅速崭露头角,然而他发表的言论却颇多偏颇,甚至可以用“低智”来形容。
作为玩家,我们当然清楚他就是纯粹胡扯,缺乏事实依据。
尽管他自称是“专家”和“教师”,但这却让众多对事实缺乏了解的家长,对那些低级且无知的言论深信不疑。
在网络中受到类似观点的强烈影响,这些家长们甚至把“抵制游戏”视为一项崇高的使命,并全心全意地投身其中。
在某个网络平台上,一位昵称为“地板哥”的男士频繁上传了批评和反对游戏的视频内容,他甚至动员了自己的同事以及年幼无知的孩子,一同参与到这场看似荒唐的活动中。
他更进一步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创立了名为“抵制网络游戏家长联盟”的组织。该组织规模颇为可观,仅核心群内便聚集了约三百名家长,更不用说网络上还有众多支持者。
(图源:极昼工作室)
他对电子游戏深恶痛绝,缘于他的两个儿子沉迷游戏,导致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一观点,他认为是毋庸置疑的。
实际情况是,由于他长期在外地从事务工,两个儿子在故乡几乎处于无人看管的“放养”状态,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亲情的断裂,正是导致这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屡屡闯祸的原因。
到底谁的错呢?我不好说。
在“反对网络游戏家长联盟”里,此类偏激的家长随处可见,他们组织线下示威游行、悬挂标语,不遗余力地,决心掀起一场“新时代的虎门硝烟”。
郑立书这位男士,不惜将孩子留在家中不顾,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反游戏”事业,骑自行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
他不仅被冠以“林则徐转世”的称号,更是亲临福州,对林则徐的后人实施“道德绑架”,迫使他们站出来,对抗新时代的“电子鸦片”。
世人常言父母心悲悯,然而在我观察这些人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无知或许能带来幸福,但对于那些深爱的人来说,却可能成为灾难。
划重点三:真问题还是伪命题?
孩子是否有“网瘾”的问题,答案是复杂的。
从医学专业视角出发,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将“游戏成瘾”归类为一种疾病,然而,对于“成瘾”的判定,必须经过严格的专家评估。
实际上,在众多家长看来,“网瘾”与医学领域相去甚远,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
我仍清晰记得,在学生时代,由于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我的颈椎生理曲度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弯曲,这种情况使得我一旦长时间低头,便会感到头晕不适。
那时,我父亲曾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我过度沉迷于游戏所引起的。尽管我嘴上坚决否认,但事实上,过度游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颈椎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幸运的是,我父亲十分睿智,他并未将我送至戒网瘾的学校进行改造,而是选择带我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当医生诊断出“问题并不严重,仍有挽救的可能”时,他的心中终于彻底释然。
自然,如同众多家长那样,我的父亲也难以避免地向医生诉苦,他提到我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过于沉迷于玩乐,这才引发了这些困扰。
那位医生自己也是父亲,他并不完全认同我父亲的看法。
多年过去,尽管许多对话的具体内容我已无法详记,然而那位医生所表达的大意是:尽管他深知儿子极其好动,却仍为那孩子购置了一台任天堂Wii游戏机。他坚持认为,在家长的监管下进行游戏,相较于任由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电子设备,或是偷偷摸摸地玩耍,显然更为妥当。
讲述这个故事并非意在提倡家长们破费为孩子购置游戏机或电脑,实则旨在传递一个相当朴素的道理:与其强行阻止,不如适当引导。
孩子在进行游戏时,他们所获得的快乐并非源自“游戏”本身,而是源自“玩”的过程。我们不应扼杀孩子追求“玩”的天赋,而应教导他们如何以正确和健康的方式去享受“玩”的乐趣。
像今年年初爆火的“烧饼父子”就很值得各位家长去学习。
在“烧饼父子”的直播间,观众们目击了诸多充满“慈孝”氛围的情景。
“老烧饼”对“小烧饼”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质问其为何没有选择与自身一同报考A大。
在老父亲那如同泰山般沉重的压力之下,"小烧饼"竟然敢于说出“我不想再玩了,我要去完成作业”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违背常理。
(老父亲的压力,像一座山)
甚至还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拔老登氧气管”的种子。
当然,这些不过是整节目效果。
据“老烧饼”所说,实际上“小烧饼”同样对游戏情有独钟,也会长时间手持手机观看内容,然而他并不会过分干涉孩子的这些活动。在他看来,孩子们在学校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回到家中后,应当享有自由玩耍的权利。
既然孩子对游戏情有独钟,他干脆扮演起孩子的“游戏伙伴”,借此机会增进与孩子的关系,同时试图改善孩子的性格。
长久下来,“小烧饼”原本不愿与“老烧饼”同住一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俩开始频繁交流谈心,独处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彼此间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厚。
当然,要达到“烧饼父子”那样的水平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对于家长而言,仅仅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身为父母,即使无法像“老烧饼”那般成为“出色玩伴”,也不应将孩子送入“特殊训练学校”。
常言道,思想若不陷入困境,应对挑战的策略定然比难题本身要多。若要积极引导孩子,确实存在众多可行的方法。
现如今,有不少电竞俱乐部都提供“戒网瘾”服务。
近期,有新闻报道指出,我国某电竞组织成功协助超过4000名青少年摆脱了网络成瘾的困扰。
相较于“特训学校”,电竞俱乐部不仅手续完备、合法合规,其“劝退”手段亦更为合理,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这些俱乐部使孩子们能够深入感受职业选手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表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在日常生活里,除了进行高强度的游戏训练,他们还需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并且进行“复盘总结”——这相当于上了一堂理论课。
俱乐部负责人透露,此次“沉浸式体验”活动结束后,众多孩子未能坚持超过三周便选择返回家中。此外,即便劝退,复发的“网瘾”比例也相当低,大约只有5%左右。
正如先前所述,孩子们仅仅是对“游戏”抱有兴趣,并非沉迷于“网络成瘾”。一旦游戏变得单调乏味,并伴随着压力,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放弃。
(这不比“特训”强百倍?)
实际上,即便不采取所谓的“挫折式教育”,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重心的转变,其“贪玩”的习性会自然而然地减弱。以近年来玩家群体中广泛讨论的“电子阳痿”现象为例,便可窥见一斑。
借用EPIC官号运营在知乎上的一段回答:
我的感悟是,年轻时与我并肩欢笑、一同畅游虚拟世界的伙伴们,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压力的加重,他们纷纷告别了游戏。那些好友列表中沉寂的灰色头像,他们未曾再点击过游戏界面,他们的生活已被其他事物所充实。这恰恰是整个行业的普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