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瘾问题加剧 电竞应避免成为游戏“漂白”手段

2018年12月23日,在西安举办的2018英雄联盟德玛西亚杯西安站决赛,画面由视觉中国提供。



聂亚栋制图
2019年的春节,对陈灿和张杰而言,无疑将成为他们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一年,他们与数十名同样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一同,离开了家乡,在北京的一家网瘾治疗中心度过了这个节日。这家位于北京南郊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自2003年成立以来,便成为了我国首个专注于治疗网瘾青少年及青年的专业机构。踏入这片土地的每一位孩童与青年,各自拥有着独特的网络依赖经历,然而,正是这种依赖,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大同小异的痛苦与折磨。在过去16年间,诸如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之类的戒除网瘾机构在国内的数量已从起初的一家增长至了两三百家,这一趋势令人担忧。因为随着网瘾少年的增多,他们背后所承受的不幸家庭也在不断增加。
一个学霸的“坠落”只用了一学期
目前,与陈灿同期的一批学子们正沉浸在大学首个寒假的欢乐中。若追溯至数年前,陈灿的母亲便曾为陈灿描绘过这样的未来蓝图,坚信他定能就读于一所知名高等学府。陈灿的母亲回忆道,在初中阶段,陈灿成绩斐然,立志以全县第一的佳绩考入当地最顶尖的高中。然而,随着陈灿对网络游戏的热衷,一切计划发生了转变。
陈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面前的这位青年,举止文雅,言谈出众。他现在正身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受网瘾戒除治疗,且已接近尾声,不久便将回归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轨道。对于自己过去数年深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过往,他深感懊悔。
陈灿回忆起那段时光,他初中时对一款网络游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每晚放学后,他都会投入三四个小时在游戏中,常常到了深夜12点才肯休息。尽管如此,由于他学业基础稳固,并且白天学习效率颇高,他的成绩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中考期间,陈灿的成绩位列全县前茅,尽管与全县第一名的目标尚有段距离,但这已足够确保他能够顺利进入当地最顶尖的高中。
高中生活开启后,陈灿依旧保持着每晚熬夜玩游戏的习性,然而高中课程负担明显加重,他发现自己难以同时兼顾游戏与学业。在初中阶段,陈灿若在课堂上感到困倦,尚能小憩片刻,对学习影响不大,但到了高中,这种情况已不再可能。白天精神状态不佳,难以确保课堂上的专注听讲,短短一个学期,陈灿的成绩便出现了显著下滑。陈灿与老师发生争执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导致他被停课一日。这一意外事件却让陈灿意识到,停课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借口去沉迷游戏。于是,他开始故意缺课,学业进度也因此严重滞后。最终,陈灿决定直接申请休学。
陈灿的母亲深感痛心,因为面对儿子深陷游戏无法自拔,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生活轨迹的严重偏离,作为家长,她却束手无策。
陈灿的母亲回忆说,实际上在陈灿上初中时期,她和陈灿的父亲便不断告诫陈灿,不可过度沉迷于游戏,然而劝告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常常引发陈灿的情绪失控。陈灿的母亲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回家中来了客人,陈灿因不满而直接将客人赠送的礼物踢翻,显得极为失礼。至于对父母发脾气,几乎成了家常便饭。陈灿的母亲起初以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只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相信随着时间流逝,孩子自然会恢复常态。然而,当陈灿在高中期间的学习成绩急剧下滑,从曾经的优秀生沦落为问题学生,陈灿的父母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已经沉迷于游戏,达到了需要得到治疗的程度。
陈灿的母亲首先联系了一位精神科医生朋友,这位医生朋友在初步检查后判定,陈灿的网瘾问题相当严重,并建议立即实施戒除策略。
陈灿的母亲在得知医生对儿子诊断结果的那一刻,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她曾引以为傲的孩子,竟然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陷入了严重的心理困境。
陈灿如今已深刻认识到,在他沉迷网络成瘾的巅峰时期,他不仅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还刻意回避、排斥现实生活的种种,宁愿选择在网络上与人交流,也不愿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谈。
2017年4月,陈灿在父母的陪同下初次踏足我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然而,为了确保9月开学前能返回学校,他的治疗仅持续了五个月。遗憾的是,由于治疗并未彻底,陈灿在返校仅一个月后便再次陷入了网瘾的困扰。
2017年12月,陈灿重返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那是在经历了一个寒假的治疗之后,他自认为状况良好。然而,回到家不久,他很快又陷入了沉迷网络游戏的漩涡。
2018年5月,陈灿的父母陪同他第三次踏足我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截至目前,他们的治疗过程已持续九个月之久。根据医生的意见,只有当陈灿内心深处彻底摆脱网瘾的困扰,治疗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治疗阶段即将结束,预计新学期开始之际,陈灿有望重返日常生活。然而,他宝贵的青春已浪费了三年。昔日的高一同学如今已踏入大学校园,而陈灿的母亲早已放弃了儿子进入名牌大学的愿望。
陈灿意识到重返高中校园的希望渺茫,于是他打算在打工的同时自学高中课程,并以此为跳板,筹划着将来参加高考。而他的母亲,早已不再抱有儿子能考上大学的奢望,她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陈灿能够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
一名迷失自我的昔日电竞选手
26岁的张杰,网瘾已有差不多10年。
张杰的父亲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记者透露,自高二起,张杰便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他几乎天天泡在网吧,学业成绩一落千丈。面对这个孩子的困境,学校实在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建议张杰的父亲为他办理转学手续,将他送到一所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就读。
张杰转学至新校后,手机被学校收走,他只能在校居住,不得擅自离校,因此缺乏接触网络游戏的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杰的学习成绩开始逐渐提高,然而,网瘾却在他精神上造成了持续的痛苦。在转学的前半年,为了满足张杰对网络游戏的渴望,他的父亲曾三次编造孩子生病的谎言,以此为由为张杰请假,并带他回家,让他得以沉迷于网络游戏。但此后,张杰在学校的严管下,网瘾被暂时压制了。
张杰在新的学校里重复学习了两年,最终成功考取了当地一所水平尚可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张杰在玩游戏方面获得了完全的自由。张杰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记者透露,他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并未因玩游戏而受到影响。然而,张杰的父亲却指出,从大二起,儿子几乎每天都在网吧度过,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过是侥幸过关罢了。
张杰在大学时代曾参与全国性的大学生电子竞技赛事,并荣获奖项。然而,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成为一名电子竞技选手并非仅仅是玩游戏那么简单。他们必须承受严格且单调的训练,而当娱乐活动转变为职业工作时,实际上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寥寥无几。
提及自己大学毕业仅一年便毅然决然地辞去职务,全身心投入网络游戏的生活之中,面对记者询问是否考虑重返电子竞技赛场,张杰坦言自己绝无成为电子竞技选手的打算,因为这条路实在是太过艰难。
2016年夏日,张杰完成了大学学业,随后便按照常规流程在本地一家条件尚可的机构开始了职业生涯。然而,现实的工作并非如游戏般迅速激发人的激情与满足,随着对工作单调性的逐渐体会,张杰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网络游戏。起初,他只是下班后前往网吧消遣,随后逐渐发展到请假投身游戏,最终甚至不惜旷工去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单位领导屡次与他进行沟通,亦多次与他的家长交流,然而这些努力均未能使他改变初衷。
大学毕业后不久,张杰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人生中的首份职业。之后,他尝试过多次求职,却总是难以持续工作数日。张杰的父亲深知,儿子心系网络游戏,现实生活对他而言,难以提供网络世界那般强烈的“刺激”与“精彩”。
一年之后,张杰的生活变得日夜不分,他的父亲对此既愤怒又感到无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每晚泡在网吧,清晨回家草草用餐后便倒头大睡,直至午后三四点才醒来,稍作进食后又重返网吧。随着时间推移,张杰甚至不再外出网吧,他整日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声称自己并非一直在玩游戏,还有大量时间是在网上随意浏览和与人闲聊,然而他却始终无法摆脱电脑的诱惑。
张杰的父亲注意到,昔日那个性格外向、口才了得的儿子,在将自己封闭于网络世界将近一年之后,精神状态大不如前,甚至说话都显得有些笨拙。
张杰的父亲深感儿子正陷入精神困境,他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挽救儿子的心灵。
2018年5月,张杰的父亲以编造的借口将张杰诱骗至北京,并让他直接入住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张杰意识到自己被带到这里是为了戒除网瘾,于是他采取了绝食、领导其他孩子发起“暴动”以及逃跑等手段进行反抗。面对儿子的反抗,张杰的父亲坚定立场,决不向儿子让步。
在尝试了多种抵抗方法均告失败后,张杰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决绝的决心,于是他开始接受必要的治疗。
治疗之路颇为崎岖,当儿子开始实行“森田疗法”——患者需独居一室,室内仅有一床,确保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却剥夺了社交、阅读、娱乐等一切活动,以此促使患者进行自我反思、审视与认知——张杰的父亲未曾料想,其他孩子仅需经历30至40天的“森田疗法”,而他的儿子却坚持了整整70天,这或许正是儿子深受网络成瘾之害,以及他重新觉醒自我认知之艰难的写照。
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性将日益凸显
在过去16年间,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待了超过一万名沉迷网络的青少年。该基地的负责人、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指出,众多案例显示,即便网瘾青少年成功完成了戒除治疗,他们所遭受的身心伤害仍可能伴随终身。
首先是网瘾对孩子身体的伤害巨大。
陶然在治疗孩子们的过程中观察到,绝大多数网瘾少年体型偏瘦,显得单薄,体重普遍未达到标准。在基地接受治疗期间,这些孩子们普遍体质较弱,容易生病。稍遇气温变化,他们便容易患上感冒或发烧。此外,他们的肠胃功能也远不如健康儿童。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普遍存在视力衰退现象,依据国际医学界的推荐,8岁以上的青少年每日应将电子游戏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下,然而,这些网瘾少年每天的游戏时长往往超过三四个小时,这很容易对他们的视力造成严重损害。
这些网瘾少年长期沉迷于电脑和手机,缺乏体育锻炼。陶然深感痛心地说,这些孩子在应该充满活力、阳光灿烂、精力体力最旺盛的年纪,却因为过度沉迷于游戏,错过了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其次,网瘾对儿童大脑造成的长期损害不容忽视,这种影响会直接作用于孩子的智力成长、心理状态以及社交生活技能。
陶然指出,科学研究显示,青少年若长期沉溺于电子游戏,其大脑额叶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这种现象不仅会阻碍孩子的智力成长,更严重的是,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陶然提到,目前人们常用“机器大脑”来形容网瘾少年。这表明,这些少年通常缺乏常人的情感和情绪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他们如同机器一般,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显得冷漠无情。只有在游戏中,他们才能体验到喜怒哀乐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显得毫无兴趣。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生物,其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集体生活和社交互动的支撑。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个体才能实现心理健康的成长。青少年若日复一日地沉迷于电脑或手机游戏,将人生意义寄托于虚拟世界,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正值大脑发育期,他们常缺乏人情味,不谙世事,逐渐脱离校园生活,更严重者,甚至与社会脱节。他们的生活日渐虚拟,以游戏中的方式来体验人生,随之而来的是道德观念的淡化以及法制意识的削弱。
陶然认为,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长期受到这一习惯的负面影响,其心智成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心理成熟度通常落后于实际年龄四至五岁。这些少年原本心理尚未成熟,而游戏世界中的非黑即白、无需负责的暴力倾向,更是加剧了他们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倾向。
根据陶然的调查,大约86%的网瘾少年对亲人采取过暴力手段。
面对父母及家人的劝阻,沉迷网络的少年常常不是承认错误,反倒是会对他们进行殴打和辱骂。有些情况更为严重,若他们的游戏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些少年甚至可能对父母下毒手。去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就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年仅13岁的初一学生因未能从父母那里获得上网费用,竟用锤子将双亲杀害。而此类与网瘾有关的恶性案件,过去几年已经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