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防沉迷该怎么做?专家:别灌输玩游戏是罪恶观念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63

怎么玩才健康 玩什么才恰当(民生三问·网络游戏防沉迷③)

核心阅读

如何实现网络游戏防沉迷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专家提出,家长不应将“游戏即罪恶”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而应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游戏企业不仅应提供“一键禁玩”和“消费限额”等机制,还需制定策略,确保青少年远离有害信息。社会提供指引,家长以身作则传授,游戏企业推出高质量内容,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方能构建起全面且有效的闭环系统。

游戏极具吸引力,孩子们很容易陷入其中。面对这一现象,家长、社会各界以及游戏企业应如何审视和应对游戏?为了遏制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我们应当实施哪些策略?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游戏企业、相关领域的学者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游戏成瘾问题。

问指导孩子玩网游时如何不影响亲子关系?

问: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沉迷网游的情况?

张海波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指出:当前青少年群体是数字时代的土著居民,他们主要的休闲活动便是参与网络游戏。

从五岁至十四岁,青少年在涉足网络领域时呈现出一种“三级跳”的发展轨迹:大约五岁时,尚未入学,却可能已初尝网络滋味,网络游戏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到了大约十岁,他们不仅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还开始参与社交活动,表达个人观点;而到了十四岁,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数字化技能甚至超越了他们的父母。

青少年对网络游戏过度沉迷,主要源于家庭关系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父母对孩子在网络上的活动缺乏了解;其次,父母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未能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再次,父母对孩子的网络游戏行为缺乏适当的引导;最后,父母自身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

家长在面对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时,通常会采取哪些策略?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一问题?

张海波指出,在当代家庭中,存在两种普遍现象:一是家长严格把控网络,坚决不让子女接触网络游戏,这被称为“网络争夺战”;二是家长将手机和网络直接交给子女,任其自由使用,这被称作“电子保姆”。然而,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并非真正的教育方法,反而可能导致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更加沉迷。

至诺科技的游戏制作人李涛,我碰到过一个家长,他严厉地训斥了自己沉迷游戏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一听到“游戏”这两个字就会感到紧张。然而,当其他人玩游戏时,他却又忍不住偷偷地窥视。

我认为,家长不应向孩子传输“沉迷游戏即罪恶”的错误观念。过于严格的管理方式,很可能会促使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来释放压力。父母应当引导孩子挑选适宜的游戏,培养他们对优质网络游戏的鉴赏力。在帮助孩子挑选优质游戏时,我们首先应关注游戏的年龄分级,接着家长可以亲自试玩以了解游戏内容,最后还可参考媒体和网友的评测与推荐。知己知彼,才能把握主动权。

北京师范大学“游戏研究与游戏化实践”课程的讲师刘梦霏指出,游戏在本质上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意义构建。通过遵循规则来解决问题,人们能够获得奖励和反馈——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现实生活。在孩子开始接触游戏之前,家长应当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他们,并设立相应的规则,以培养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高璇博士,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史专业,提出家长在引导孩子对待网络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制定明确的规则,确保对游戏内容、时间、时长有清晰认知。其次,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楷模,避免自身沉迷其中。再者,要为孩子创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机会,因为心理学认为,现实感的强弱是评估心理状态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海外部分家长自发成立了各类运动社团,他们轮换担任教学任务。这样的举措不仅增进了父母与子女共度的时光,还为孩子搭建了真实世界的社交平台。如今,国内众多家长也开始效仿,例如带领孩子参与登山、野游等活动。此外,家长还需确保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富有质量的。确保品质上乘,需密切留意并作出适当反馈,同时避免过度干预,确保孩子享有足够的空间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并与他们维系和谐的交流。

问网游出品方在供给端如何把管控做到位?

游戏公司在设计游戏时,需承担起哪些职责,以确保不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刘梦霏提到,游戏开发之初,企业需特别关注青少年玩家的需求,需从视觉、文化、体验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需制定相应的预案,比如如何帮助青少年避开不良玩家、不良言语和不良思想等。

在游戏设计层面,同样可以通过设立相应规则来引导玩家行为。一旦玩家在游戏中展现出涉及色情或欺凌等不当行为,游戏系统应实施严格的处罚措施。而对于那些在游戏中积极社交、有效协作的青少年玩家,则可在游戏数值上给予相应的奖励。相反,若玩家在游戏中表现恶劣,应将其置于特定区域,以此限制其游戏活动自由。要重新回归正常空间,则需要学习社区规范、通过答题测验等。

为了指导游戏玩家,我们应当遵循游戏内在的规则与机制,同时努力维护玩家的语言习惯和自主意识,力求摒弃那种过于强硬的家长式管理方式。

问: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游戏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郑中,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负责人,曾表示:自2017年年初起,腾讯公司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该平台允许家长将孩子的游戏账户进行关联,并能够实施查询、发出提醒、设定游戏时间、实现一键禁止游戏以及限制消费额度等多项功能。截至目前,已有大约878万个账户与成长守护平台进行了绑定。

成长守护平台设有两种操作模式,2017年推出的超级家长模式,其核心功能在于监督与查看,旨在进行管控;而今年即将推出的Weteam模式,旨在激励家长树立榜样,同时促使孩子遵守承诺,以获得奖励。我们期望通过这一模式,能够培育出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充满正向激励和寓教于乐的亲子关系。

为了遏制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腾讯公司特别推出了针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警示服务。一旦用户在最近30天内的总消费金额累计至300元,腾讯便会向该支付账户的持有人发出消费提醒。

目前,腾讯已携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弗吉尼亚功能游戏研究院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国内外知名学术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游戏来拓宽教育方式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致力于为青少年打造一个既健康又积极、既安全又可靠的虚拟游戏环境。

问怎样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下更好驾驭网游?

家长普遍知晓戒除网瘾的机构,其中一部分家长甚至将子女送至此类机构。那么,这些机构是否值得信赖呢?

刘梦霏指出,众多戒除网瘾机构的资质存在较大疑点。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已将游戏成瘾归类为精神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戒网瘾机构天生具备合法地位。事实上,这些机构对于“网瘾”的定义标准各异,且权威性不足,难以达成统一。

有证据显示,将孩子送至特定戒除网瘾的机构,可能会对家庭关系产生深远且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孩子重返家中后,对父母的信任感显著降低,家庭关系可能变得极其冷淡,甚至可能演变成紧张对立的局面。

探讨网络游戏,我们究竟应如何审视与行动,才能有效遏制沉迷现象的持续蔓延?

张海波提到,面对网络,我们应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既不能将其视作洪水猛兽,亦不能对潜在风险置若罔闻。家长需主动引导,使网络成为我们娱乐、学习、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并成为我们表达自我、融入社交的渠道。

刘梦霏指出,我国游戏玩家数量已突破数亿。鉴于玩家基数如此庞大,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我们必须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

在关注网络游戏时,家长、学校和社会不能仅仅着眼于其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学校需提供正确的引导,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游戏企业应推出高质量的内容和防止沉迷的系统,相关部门则需负责制定相应的规则并进行监管,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全面且有效的管理体系。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