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游戏防沉迷“830新规”三周年:未成年人玩手游频次、花费下降
2024年8月28日,恰逢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实施满三年的日子,每日经济新闻正式发布了《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830新规”被赞誉为“史上最严格防止沉迷的新规”,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游戏厂商的防沉迷措施进行了正式的规范,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以及登录保护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规定。在“830新规”的指导下,我国未成年人游戏保护工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众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政策在近三年间已逐渐成为全球最为严格的典范;《报告》指出,众多知名游戏企业纷纷加大了防沉迷措施的力度,国内未成年游戏玩家的数量、游戏时长以及消费金额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态势。
尽管多数家长对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有所了解,然而,他们中不少未能有效运用游戏平台所提供的防沉迷功能。更有甚者,他们甚至故意协助孩子规避平台的防沉迷监控措施,这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领域遇到的最突出问题。
头部游戏平台在执行“830新规”时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然而,在保障机制方面,科普宣传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自2019年起,我国游戏监管机构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政策进行了五轮修订,每次更新都使得管理规范愈发严格,监管内容愈发周密,监管层级亦逐步攀升。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已经从原先的夜间禁止提供,调整为了更为严格的每周五至周日每天仅限1小时,同时对游戏付费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
国内领先的游戏企业及平台普遍实施了严格的防沉迷策略,涵盖了登录身份验证、充值流程监管、游戏时长控制以及风险警示等方面。此外,它们还积极引入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游戏保护,并不断对防沉迷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在登录注册过程中,腾讯游戏将游戏充值年龄门槛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高至12岁,而网易游戏则要求70岁以上的用户在注册时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根据腾讯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长和产生的流水占比已经降至不到1%,这一数据与三年前同期相比,降幅均超过了90%。

同时,各大头部厂商为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监督管理工具,从多账号监控功能到一键禁玩设置,均致力于帮助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游戏时间。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规避家长的监督而进行不理智的消费,网络游戏平台不仅实施了实名验证、时间控制、消费管控以及风险警示等保护未成年人的技术手段,还推出了多种创新策略,比如设立专门的保护平台,以帮助家长更有效地监管孩子的游戏活动。

对于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途径向青少年出租或出售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识别认证等手段规避防沉迷系统的行为,领先的网络游戏企业正不断加强打击力度,且这一力度正逐年提升。
网易游戏运用先进的智能识别技术,对黑产工作室的账号进行精确打击;腾讯游戏则借助人脸识别的“炸弹锁”功能,构筑了一个全面的黑产防护体系。为了应对屡禁不绝的租号黑产问题,两家公司均实施了更加严格的打击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游戏开发和运营方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然而,家长们对于不同游戏产品所配备的防沉迷系统的认知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报告》揭示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大约只有一半的家长对游戏厂商或平台所采取的防止沉迷的具体办法有所了解,诸如对游戏时间的约束等措施。
众多低线城市中的家长渴望了解游戏开发商所提供的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然而,由于高昂的学习成本以及其他综合原因,他们往往感到难以接近。
有报道指出,一名40岁的母亲对某知名游戏公司推出的家长监控软件表现出浓厚兴趣,但遗憾的是,由于手机未能连接网络,她多次尝试登录均以失败告终。进一步调查发现,她为了节省移动数据费用,通常会关闭手机的数据连接功能。类似的情况并非少数,许多家长虽然渴望对孩子进行监管,但由于自身对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了解不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这也反映出,游戏制作方或运营平台在防沉迷系统的科普推广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提升其易用性和普及率,这对众多游戏企业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更有效地协助家长掌握并利用这些工具,我们才能共同有效地推进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这一艰巨而漫长的任务。
绝大多数父母同意子女借用成人账号来玩手游,而且超过七成的孩子掌握了父母的支付密码信息。
《报告》的研究发现,在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娱乐选择中,玩手戏位列第三,仅排在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以及刷短视频之后。
自“830新规”实施后,未成年人在玩手游的频率和消费金额均呈现下降态势,政府及游戏企业所采取的防沉迷措施成效显著。然而,在至关重要的家庭监管环节,一些家长在未成年人登录游戏和进行充值的过程中出现了监管疏漏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未能充分履行作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在游戏登录环节,有高达73.8%的父母了解到他们的孩子曾经利用成年人的账号来规避监管,玩起了手游。至于游戏充值,超过六成的未成年人的充值操作是由家长完成的,而在那些自行充值的孩子中,有七成是知晓支付密码的。此外,一些家长在支付密码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疏漏。

未成年人沉迷手游现象中,有高达48.7%的比例是由于他们利用家长的个人信息注册游戏账户。家长们迫切需要提升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防范意识,尤其是要严格管控手机支付密码以及“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等充值权限。
超过八成的家长每天能够用于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两小时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而工作繁忙则是导致家庭监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家长与游戏平台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众多社交平台上,家长们纷纷指责孩子沉迷游戏导致学业成绩下滑,对游戏公司诱导未成年人沉迷并诱导充值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这种批评的声音始终未曾减弱。
然而,《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显示,自830新规实施以来,相较于政府和游戏厂商所采取的措施,不少家长在“未保”政策的责任意识、认知程度以及实际执行方面,与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他们未能充分运用平台提供的工具,有的甚至默许或协助子女规避平台的防沉迷监管措施。
在调研过程中,大约有八成的家长对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有所了解,而超过六成的家长熟悉大型游戏厂商或平台所设置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然而,仅有大约五成的家长对游戏厂商或平台所采取的具体防沉迷措施有所认识,比如对游戏时间的控制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高达81.6%的父母不仅默许,甚至协助子女规避平台监管,沉迷于手游;超过六成的未成年玩家在游戏中的充值操作,实际上是由家长代为进行的。
面对众多家长对游戏危害的强烈批评,为何他们却仍旧选择默许,甚至主动为子女进行游戏消费充值呢?
《报告》的研究发现,一些家长之所以让孩子借用成人账号,以规避系统监控,主要目的在于将其作为奖励手段,例如,孩子完成作业、获得优异成绩或展现出良好表现时。
部分家长觉得,由于工作繁重,他们无法充分关注到孩子,这种情况也成为孩子进行游戏充值的默许因素之一。在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家长每天可用于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两小时,而且这一现象在面临工作压力巨大、生活节奏快速的一二线城市以及一些低线城市中普遍存在。
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障碍尤为明显。众多由祖父母照看的孩子们,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呵护,游戏成为了他们社交需求的主要渠道。只有当孩子们拥有手机时,他们才会显得较为听话。祖父母们往往出于对孙辈的疼爱,无保留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自身被依赖的满足感和快乐。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副教授周如南强调,在当前形势下,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社区联手打造一道坚固的防线。随着刚性监管措施的逐步实施,我们需要从技术强制治理逐步转向提升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家庭,理应成为这第一道防线。

2024年5月最新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是国内首个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和退款的具体规范,它首次对家长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若已依照法律法规实施防沉迷机制,但若发现是监护人协助未成年人规避这些限制,或者监护人未能履行其监护职责,那么,服务提供者需依据消费过程中的防沉迷措施效果等因素,承担相应的责任。建议责任分配为服务提供者承担30%-70%,而监护人则需承担剩余部分。
令人鼓舞的是,众多家长已深刻意识到家庭监管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所具有的关键作用。《报告》的研究发现,在应对或改善孩子过度沉迷手游的问题上,有高达48.1%的家长将监督与管理视为首要之选,紧接着则是加强游戏平台防沉迷系统的构建、强化行业监管以及提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