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沉睡资金”,江苏规范管理省级预算单位账户
为全面执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财政资金和预算整合的指示,从基础环节加强管控,促进财政资金集中,集中处理预算分配权限,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江苏省财政厅启动了针对省级预算单位账户资金(简称“单位账户资金”)的规范化治理工作。该行动消除了单位账户资金被闲置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
单位账户资金亟待统筹规范
省级财政部门直接对接预算收支的单位涵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近些年,由于财会监管、巡视检查和审计等监督工作持续加强,单位账户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许多闲置资金缺少周密的规划控制,开销没有明确标准,容易产生不廉洁的问题,同时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服务作用。
省财政厅国库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一些机构长期以来坚持资金“自筹”的意识,对于本单位账户资金的开端和属性有着偏颇的理解,特别是某些机构将上级拨款、事业营收和经营所得等款项,看作是通过提供服务和商业活动赚取的收益,自然而然地当作能够自由管理的“自有”资本。部分机构出于预防将来财务困难的需要,更愿意首先争取国家财政援助,大量积存内部流动资金,构建资金库,导致资金被闲置不用。
单位账户资金管理不够规范是个问题,具体表现为省级预算单位数量多,收入来源多样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单位账户资金构成复杂,而且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监管,底数不明,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财会监督。此外,“大财政”观念尚未完全树立,零基预算改革没有完全实施,财政科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因此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如今,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经济迅猛进步,政府收入显著提升,省级支配资金大幅增长,常规的预算处理方式更倾向于增加拨款,各行业、各单位财政支出大体上获得充分满足,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各机构内部资金流动的合理监管。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转变,急需强化财政资金的整体协调,单位账户资金统筹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该负责人表示,单位账户资金管理规范化,对于增强财政聚财水平、推动财政长久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财政资源统筹和保障能力
对省级预算单位账户资金进行归类管理,是单位账户资金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拓展了预算管理环节,强化了财政资源的整合与支持作用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切实提高了财政的科学化治理水平。
这一行动有效促进了单位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该负责人说明,将单位资金交由财政代管专户实施统一监管,预算单位必须依照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进行操作,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完成集中支付,落实全程监督机制,消除了超预算及无预算的支出情况,强化了预算的刚性约束和管控水平。此外,也加重了财政机构认真执行行政部门一贯厉行节约的职责,强化了财务规章的执行力度。
起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直属的机构对于此事抱有诸多疑虑,害怕波及到日后的平稳运行和事业开支,但只要该单位依照零基预算的规范,参照单位长远蓝图所列出的公允且必需的开销,财政方面仍会提供支持,确保其工作不受干扰,且事业前进不受阻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财务审计处相关人士对此感受颇深,所以,各机构应消除疑虑、达成共识,主动配合这项任务,并且依照规定,准时将现有资金移交给省财政厅。
我们机构负责的财政单元在省级行政单位的资金汇集任务上最先实现,资金汇集完成,省财政厅也立刻展开核实操作,确保了资金得到快速有效运用,各单位的财政规划能力也在这次标准化的管理活动中获得了明显增强。省农科院财务部门的主管这样表示。
省财政采用三种途径规范资金运用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分别是资金上缴后收回,申请财政代为管理,以及允许单位自行保留;这种做法提高了财政资源的调配水平,显著增强了为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支持的能力;同时,也清点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提升了预算的完整性,并集中了预算分配的权力。
将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账户管理
为了加强单位资金类别管控的效果,省财政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着重加强非公共财政资金的处理,改进账户的运作方式,同时鼓励公共机构增加收入来源,以此增强财政资金的筹集能力,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据悉,省级财政部门将构建非公共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完整流程,分阶段把预算机构的非公共财政资金悉数划入财政代管账户,执行“收入上缴、支出下拨”制度。此举意在消除预算规划中的部门壁垒,促成公共财政与非公共财政的有机结合。此外,推动财政机构账户资金全面实现零余额管理,依据国库集中收付机制,制定《非公共财政资金统一收付管理规范》,以此提升资金运用效益。
江苏会对单位账户进行彻底核查,停用长期未用的账户,合并性质相似的账户,同时严格限制新账户的开立。从2025年开始,所有政府部门的账户都要统一放到一个综合管理平台上,进行集中管理。
省财政为体现对事业单位贡献的重视,尝试构建一种将绩效表现与经济效益联动的奖惩体系。具体做法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激励方向,改进收益分配方式,加强预算控制力度,健全业绩评估标准,以此激发事业单位有效利用国有资产资源。鼓励这些单位在发挥政策支持、专业人才、先进技术及资金保障等优势的同时,既能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又能提升自身的创收能力。(杨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