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戏伤身 5大不知觉引发的惊人病症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49

3. 游戏沉迷

游戏成瘾这个议题,现阶段我们探讨时仍需小心,由于医学界当前尚未将游戏成瘾视为确凿的医学病症。但是,针对这一现象的探究,此刻已经相当普遍。

游戏成瘾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当前社会上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人们并非对某个特定的游戏产生依赖,而是对虚拟环境中的成就感深陷其中。有时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难以获得突出的成就,但在游戏领域取得成功却相对容易,因此部分人容易陷入其中。

这种现象可谓令人不安,或许有人听说过,人的快乐被划分为不同档次。在那些档次里,**是最顶级的快乐。一旦有人借助毒品轻易体验到这种巅峰快乐,便不再在意那些需要付出才能获得的满足感,进而深陷其中。如果把快乐换成成功体验,这不就是游戏成瘾吗?

2005年曾发生一桩令网民骇然的事件。韩国一名《星际争霸》的狂热爱好者,28岁的Lee Seung Seop,在网吧连续奋战50个小时《星际争霸》后,因极度疲惫,健康耗尽,当场离世。这位年轻人此前刚与女友分手,又遭到老板解雇。也许在他看来,现实中的挫败可以在游戏中借助虫族的力量得到弥补。然而,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

5. 俄罗斯方块效应

俄罗斯方块现象,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反复玩这个游戏后给人的心理带来的改变。它如同《盗梦空间》一般,把一个概念牢固地印在了参与者的脑里。那个时期,俄罗斯方块刚面世就立刻受到大家的喜爱,人们到处都在讨论它,工作期间分神去玩它,晚上用来消磨时光的必备活动也是它。因此,玩家很可能在未来分辨不清现实与游戏中的虚拟世界。

这一现象最早由Garth Earling于1996年揭示出来。他同时指出,1995年面世的射击游戏《Descent》同样引发了类似情况。相当一部分驾驶者在坐进私家车时,会感到莫名的违和,原因是车内缺少游戏中配备的武装装置,他们甚至可能无意识地寻觅起射击的开关来……

二零一一年,英国学者Mark Griffith在探讨“游戏转换现象”这一议题时,再次阐述了“俄罗斯方块效应”。此类现象并非使游戏者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而是当游戏者接触现实情境时,其思维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游戏中的虚拟元素。在一家卖牛排的店里,我曾亲眼目睹一位男士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他忽然发出感叹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声音是“Ah…新鲜的肉!”(这个音效出自游戏DOTA里的屠夫技能)。

再有,当人们连续游玩GTA系列游戏相当长的时间后,是不是偶尔会萌生一种念头,看见一辆漂亮的车就立刻冲上去把司机拉出来的冲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真的有这种念头,也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波动而已,完全无需过分在意。

4. PS拇指

各位不要搞错,我们并非索尼的拥趸,这里的PS并非特指某款产品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而是泛指所有采用方向键的手柄,在拇指持续快速大幅度地重复按压后,手指会不受控制地自行晃动。

这种毛病最初见于Atari 2600的玩家群体,接着NES取而代之,成为了新的“手指杀手”,后来又轮到了PS来接替这个称号。有时候游戏确实很费手,玩家不得不反复“磨动”手柄或者按住某个按键,常常导致手指起水泡。所谓的PS拇指,其危害不止于起泡,甚至可能引发肌腱问题。

依然清晰记得世嘉游戏中那些非凡角色的↓→拳、↓→↓→拳以及↓←→拳之类的攻击方式吧!我的左手可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