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赚金币” 沉迷“直播间养生”老人缘何“困”在手机里
当前,不少网民在社交网络中关注起“网络依赖的长辈”议题,纷纷自称与家中老人情况相似:部分人为了获取虚拟货币,每天上网八小时仅能换取两元人民币;还有人因此忽视饮食,整夜观看短视频、微短剧或听有声读物;更有人盲目信任网络主播,跟风购买各种质量低劣的健康产品。
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数字信息冲击中,老年群体上网经历既有收获也有风险。
“网瘾老人”成家人“心病”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返乡过年的年轻人惊讶地发现,家中长辈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们自己。根据第三方平台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老年群体每月平均上网时长达到129个小时,其中,观看短视频占据了全部时间的35.1%,是使用时长的最大组成部分。
——有些老人沉迷于做任务、“赚金币”。
四川的李奶奶近些年热衷于获取虚拟金币,通过观看时长半分钟的视频,每回能得10个金币,攒够1万个金币便能兑换1元钱,她每天持续操作,即便每天只能赚到两元钱,依然兴致高昂,她的孙女表示,平台运用算法规则,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收益会逐渐降低。
“新华视点”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那些吸引老年人赚钱的软件,其内部都设置了很多复杂步骤,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投入很多时间,而想要将钱提现,则面临着诸多困难。
——有些老人陷入微短剧的“微陷阱”。
前些日子,云云无意中发现母亲沉迷于“富贵人家”“速配”“家政阿姨”之类的微型短剧。更为惊人的是,母亲单月微信支付的账目竟达到一万多元,经查看付款明细才知晓,这些开销是由许多金额几十元的小笔交易构成,收款账户多为“XX影城”“XX剧集”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绝大多数是自动划扣。
这些短视频应用存在不少收费套路,起初只需支付少量费用便可观看下一集内容,然而在缴费环节,通常会预先勾选自动续订之类的隐藏选项,导致老年用户在未察觉的情况下被开通了持续扣款服务,云云对此表示了关注。
——有些老人非理性网购成瘾。
山东的刘奶奶最近常常守在直播间里购买保健品。一些主播会编造出“兄弟反目”“夫妻分离”“千里寻人”之类的情节,并且经常使用“现在只有最后一批货,各位家长请快帮我下单”这样的话术来催促购买。刘奶奶深信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她觉得自己的购物行为就是在行善积德。
另外存在针对老年群体的直播健康活动:首先借助健康知识短视频吸引关注,接着引导老年用户转入微信群;群内所谓专家持续举办免费直播讲座,并安排奖励问答环节,逐步加深用户对相关产品的了解;约半个月后,群内开始推广商品,并有托儿配合表演,促使老年人跟风下单。
许多民众指出,部分网络直播通过不实宣传等伎俩,故意唆使老年群体购买商品,涉案金额往往高达数万元之多。媒体人员于黑猫投诉网,以“网络直播老年群体”为检索条件,查找到近千份相关申诉记录。
既伤身又“伤心”
这些在年轻人眼中极易看穿的伎俩,为何却常常轻易地控制住老年人的心神?
网络上的各种沉迷现象,反映出老年群体的情感诉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魏万青指出,由于独居家庭数量增加,互联网成为老年人重新构建情感联系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关键途径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中频繁出现的“家人们”“爸爸妈妈”等称呼,弥补了他们现实社交中的不足。
媒体注意到,当前短视频、直播以及微短剧等平台上的部分宣传方式和欺诈行为正逐步向年长者群体渗透,同时借助智能推荐系统的个性化推送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导致辨别力较弱的老年用户容易对其产生习惯性跟从。
老年群体容易轻信虚假宣传,因为他们的信息核实途径比较有限,所以网上的违规推销信息特别容易让他们上当,而且他们更在意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而不是物质的价值。
老年群体长时间上网,不仅会招致钱财损失,还容易导致眼睛受损、睡眠不佳、颈椎不适等身体毛病。
2020年以来,小莫的父亲已经投入超过十万元用于购买营养补充品。小莫透露,他父亲深信通过服用这些产品可以延年益寿,因此拒绝就医,饮食也不规律。在他意外摔倒导致骨折后,医学检查揭示其体内不仅存在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健康问题。
长时间使用网络会破坏身体节律,造成睡眠质量下降、梦境增多等现象,同时也会让眼睛感到不适、精神疲惫,甚至可能诱发眼部健康问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负责人蒲唯丹指出,沉迷网络,与真实世界脱节,还可能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障碍、与人交往能力减弱,甚至容易产生低落和担忧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