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纪录片《沈泽民》首映式举行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23

文献纪录片战友_沈泽民 文献纪录片 首映仪式

纪录片《沈泽民》剧照。受访单位供图

在沈泽民逝世九十周年那天,8月4日,桐乡举行了文献纪录片《沈泽民》的首映活动,借此表达对这位桐乡籍革命先烈的深切追思和崇高敬意。这部纪录片是国内目前唯一一部完整展现沈泽民生平事迹的作品。

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许东良出席,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总监金俊出席,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黄国强出席,桐乡市各级领导于会游、俞奕凌、袁杰、戴建国、施如玉、陈炳荣等出席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研究学者也出席了活动。外孙刘秉宏以及沈泽民亲属和战友子女,还有沈泽民曾经战斗过的革命老区相关领导共同见证了文献纪录片《沈泽民》的首映仪式。

桐乡市委书记于会游谈到,沈泽民等革命先烈的身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好、马克思主义为何行”的关键所在。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需要让后来者知晓、敬佩并传承,在迈向未来百年的征途上,促使我们坚守初衷,不忘宗旨,从革命传统的根基里不断获得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持续前行的力量。

桐乡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共产党人曾在此奋斗过,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记住他们,就是记住过去。沈泽民,原名德济,字泽民,是1900年6月23日出生在桐乡乌镇的人。他诞生于社会动荡不安、清廷统治逐步腐朽衰败的年份,在文化积淀丰厚且对外交流频繁的长江下游地区长大,得益于父母进步观念的引导和兄长茅盾的教诲,很早就接触了革命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首批成员之一,是中共创建初期的关键人物,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中共鄂豫皖区域领导人等要职,1933年于反围剿战争中捐躯,享年三十三岁。

为了纪念这位我党早期杰出成员的爱国情怀、积极精神、责任意识和无私付出,展现其完整人生历程,同时传承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永恒不变的初衷,2019年岁末,桐乡市委宣传部开始策划这部专题片,该影片由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负责拍摄,主题为沈泽民。

“抢救式”拍摄

“织补”起完整记忆

三十三载岁月,生命本身已显仓促,文献资料又极为匮乏,这是我们遭遇的首要难题。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透露,为确保纪录片内容真实可靠,史料精确无误且覆盖全面,必须搜集众多口述资料并整理历史文献,我们已联系到沈泽民战友们的后代,打算借助他们提供的独特视角,进一步丰富对沈泽民的认识,可惜的是,尚未有机会进行采访,已有几位当事人因病逝世。这部纪录片制作过程,实际上是一次紧急的文献搜集和守护行动。

制作纪录片的过程,同样是我们不断接受启迪、精神持续得到洗礼的过程。纪录片导演吴芸在手记里说明,疫情三年和拍摄制作及奔波审片修改的三年交织在一起,其中有许多人未知的艰难,不过更多的是沿途的触动与进步。在吴芸看来,那些过去的印记会经由纪录片逐一烙印在人的心中。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制作人员沿着时间顺序,陆续前往乌镇、上海、南京、苏州、常州、湖北红安、武汉、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展采风和记录工作,采访了党史研究人士、学术专家以及沈泽民的家庭成员、战友的后代等共25位受访者,获得了极为丰富和真实的原始资料,从而全面地展现了沈泽民短暂却成就卓著的一生。

一路求索 一路觉醒

这部纪录片通过《向上追寻》《乘风破浪》《巍巍青山》这三个部分,让我们看到了沈泽民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经历,他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勇士,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追随者,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坚定守护者。

沈泽民的小说写作时间比茅盾早八个年头。沈泽民传记的执笔者,纪录片《沈泽民》的总策划,曾任浙江省新闻出版领域的负责人以及浙江电视台的负责人钟桂松说明,沈泽民的研究工作和茅盾对于中国社会属性的洞察,在诸多层面看法一致,这一情况促使茅盾的巨著《子夜》得以问世。

1931年,沈泽民在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三个月后,转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一职,他由一名党的宣传工作者和马列主义研究者,成长为负责管理跨越三省的省委事务的领导者,抵达了土地革命的前哨阵地。他到苏区后做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此之后,沈泽民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分配、武装力量发展、政府机构运作、经济活动开展、社会秩序维护以及文化教育推进等所有事务,都倾注了大量精力。沈泽民始终将党群军关系看作革命成功的核心要素,红军转移后,他坚决留守苏区,再度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为革命保存了火种,并担当起保卫苏区的重任。

定格的是岁月 流动的是精神

纪录片里有个物件特别突出,那是一块苏联产的钢制怀表,它从莫斯科来到上海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后来又到了鄂豫皖地区,先后被瞿秋白、沈泽民、徐海东、彭德怀等好几位重要人物使用过。现在,这枚怀表安放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那些遥远地方的战火纷飞岁月,以及各位曾经拥有者的经历起伏,都凝聚在它的指针之内。这块不再走动的怀表,却似能令人听到时代精神的“滴答”作响。

鄂豫皖百姓感念您,您的遗骸长眠于您奉献的这片土地,故乡民众缅怀您,将您英灵安放于您所信仰的辽阔天空,我们追思您,需继承您的精神传承,绽放生命的价值。首映典礼中,沈泽民的后代刘秉宏代表亲人递交了一封写给外祖父的信件,令在场来宾深受感动。

期待影片尽快上映,它能有效促进红色精神的继承,传播红色文化的价值,尤其有助于引导年轻一代树立志向,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向前辈革命者看齐,将天下大事视为己任。朱佳木曾任中央党史办副主任,也是当代中国研究所前负责人,他以党史学者的身份,为纪录片制作给出了关键性建议,他近期到访桐城期间,盼望该片能迅速面向公众,以此鼓励年轻群体。

这部时长为75分钟的纪录片,通过影像记录了沈泽民三十三个春秋的点点滴滴,同时更清晰地展现了他的品格风范与时代发展同步。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奕凌谈到,在桐乡这块秀美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党史先驱,包括茅盾、沈泽民、张琴秋、王会悟等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光照千秋,他们的经历感人至深。回顾革命先辈的辉煌历程,我们定能从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中,获得前进的启迪和动力。

后人曾这样评价,革命先辈们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始终如一的初心,才顽强战斗到最后,大别山的革命火种因此得以延续,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共同构筑了共和国的脊梁,才实现了无数先辈所期盼的繁荣中国。

纪录片《沈泽民》8月5号到7号,每天晚上19:22,CCTV9纪录频道会播出,向观众介绍这位来自桐乡的优秀人物沈泽民,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