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上屋抽梯”:如何巧妙运用三十六计中的积极成分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5

上楼后撤走梯子,称为拆桥断路。意思是引诱他人前进却切断其退路,让对方陷入困境。从用兵之道来看,这个计谋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引诱敌人进入圈套再切断其逃跑路线;另一方面是主动断绝自己的退路,设置背水一战的阵势,让士兵下定死志奋勇冲锋,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上屋抽梯的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刘表更喜爱幼子刘琮,对长子刘琦并不器重。刘琮的继母担忧刘琦将来可能威胁到儿子的位置,对他怀有强烈的怨恨。刘琦察觉到处境十分凶险,屡次向诸葛亮寻求建议,但诸葛亮始终没有给予回应,原因是他在刘备手下任职,且与刘表有姻亲关系,因此不便介入此事。

某日,刘琦邀诸葛亮登高饮酒,二人落座未久,刘琦便暗中遣人拆除了楼下的梯子。诸葛亮见此情形,面露难色,转而向刘琦进言道:"昔日申生困守宫中而亡,重耳流亡他乡却得安身。"刘琦闻言立刻醒悟,当即上书朝廷请调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以此远离后母的猜忌,最终得以保全性命。

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刘琦请诸葛亮登楼,意在寻求他的建议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然后又撤去下山的路径,这样做是为了消除诸葛亮的担忧。这个计策名为“上屋抽梯”,属于一种极为巧妙的迷惑敌人的策略,关键在于,对于难以战胜的对手,可以先为其提供“方便”,也就是假装设置好登高用的“阶梯”,等其进入自己预设的“圈套”中,再立刻撤去“阶梯”,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实现消灭敌人的目标。

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

赵匡胤用上屋抽梯计稳定皇位

这个策略既能应用于军事领域,也能用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实现目标,例如赵匡胤借助它巩固了皇权。

赵匡胤经历陈桥兵变,被拥立为帝,成为宋太祖。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禁军将领,以及众多有功之臣,都身居高位,声名显赫。他忧虑这些人的权势若继续膨胀,会严重威胁到他的统治。然而,他又不忍心,也缺乏借口,突然将他们处死。于是,赵匡胤想出“上屋抽梯”的计策,设家宴邀请众功臣前来。

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

大家正吃得尽兴,赵匡胤突然起身,脸色阴沉地对众人说道,自从他登基为帝,日夜都不得安宁,倒是你们,还能逍遥自在,难得轻松。众将回应,如今天下太平,谁还敢来威胁陛下的皇位呢?赵匡胤却表示,你们或许真心效忠于他,但无法确保,你们的部下会不会擅自拥立你们为王,那可就不是你们能控制得了的事情了。

大家一听,觉得他言外之意,顿时吓得汗毛倒竖,急忙询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赵匡胤随即回应:“你们如果能够安稳地享受荣华,不去过问国家大事,避免卷入政治纷扰,那是最理想的选择。各位要是能够脱下战袍,回归田园生活,我会赏赐丰厚的财物给你们,让你们安度晚年。要不然,你们的个人前途,我就难以保证了。各位将领听完这番软硬兼施的话,认定这分明是一场“杀机四伏的宴席”,虽然心中极为不情愿,但为了保全性命,最终都选择辞官归隐了。从这以后,赵匡胤没有耗费一兵一卒,也没有错杀一个无辜之人,他的帝王宝座终于安稳如磐石。

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

法国军官用计识破德国间谍

上屋抽梯是一种十分高明的计策,运用得当的话,也能借此计看穿那些诡诈的伪装。

二战期间,法国情报部门审讯了一名自称是比利时北部农民的流浪者,其体态、行为和目光让一名法国情报官员认定他是纳粹间谍,但这需要更确凿的凭据,审讯就此展开。

法国军官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询问对方能否计数,这个提问十分基础。流浪汉用法国语结结巴巴地数数,完全没有露出任何马脚,就连德语使用者最易暴露破绽的环节也处理得十分完美。因此,他被带回了狭小的房间里面片刻之后,屋外有人升起一堆火,站岗的人用德语高声呼喊:“失火了!”那个流浪汉依旧睡得香甜,似乎完全没听见,直到站岗的改用法语呼喊,他才有了动静。接着,一位法国军官找来一位农夫,和流浪汉聊起耕作的话题,对方讲的种植技巧和当地习俗都完全吻合。由此看来,法国军官最初根据外表形成的看法显然是靠不住的。

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

接下来,第二天那个无家可归者在被押送入审讯场所时,表现得十分镇定,毫无慌乱。那位法国军官仔细看过一份文书,并在上面画了押,然后忽然抬起头,说道:“行了,我已经无话可说了,你可以离开了,从此恢复自由。”无家可归者顿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抬起面孔,高兴地吮吸着无拘无束的空气。可他转瞬间察觉到,那位法国军官的脸上也浮现出凯旋的笑意,立刻意识到自己判断失误了。法国军官在说刚才那段话时,说的是德文。他声称自己明白,这样一来,他的真实身份就败露了。随后的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位法国军官大概未曾察觉,他运用的克敌良策,源自中国古老谋略典籍“三十六计”中的“上屋抽梯”。他识破德国间谍的妙计在于:用德语声称释放——这便是刻意布设的“梯子”,等到受骗的德国间谍不由自主地松懈下来,这根“梯子”便该撤走了。

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上屋抽梯计在现代商业中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和人际交往中,这个策略屡见不鲜,在商业活动里同样应用广泛,下面分析一个典型案例。

日本有个叫山叶乐器的公司,老板姓川上。川上这个人,特别爱钻研中国用兵之道,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乃至《三国演义》都下过一番功夫。在他看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界中取胜,要想吸引住顾客,就必须提前打好取胜的基础,引导顾客自己走进圈套。

川上曾一度专注于在日本各地设立音乐教学点,大力普及音乐知识,招收了数千名学员,并且为这项“教育使命”初期投入了二十多亿日元。表面上看这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因为其赚钱途径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明确,但川上却始终如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执着?

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

川上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其根本目的在于将音乐教育理念引入日本,力求活动完全脱离盈利性质,同时严肃承诺,教学过程中不会涉及山叶乐器的广告或销售。然而,川上是否仅出于公益动机?是否完全排斥经济收益?显然并非如此,商人行事必然会考虑利益,川上自有其盘算,他实际运用的是“诱敌深入后设伏”的策略。

这个音乐培训班在川上设有多个等级的教学体系,学员年龄跨度很大,既有三岁的小宝宝,也有家庭主妇,涵盖人群广泛,开设了多种课程,包括钢琴课程、长笛课程、电子乐器课程以及专门人才培育项目,教师团队实力雄厚,而且考核认证过程非常严谨。培训课堂上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老师不允许做山叶乐器的宣传,不过他们会把学员名单交给山叶乐器公司的业务员,这些名单中的家庭,就变成了业务员主要的推销目标。

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

此外,该培训班的课程设置均由音乐振兴会负责,这个组织是山叶公司的另一家分支机构,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若非借助山叶的乐器则难以顺利实践,而随着班级等级的提升,对山叶乐器的依赖性愈发显著,因为只有使用这些乐器才能演绎出符合相应水准的音乐,因此许多学员及其亲属在不知不觉中,已转变为山叶乐器公司的长期消费者。因此,川上明面上声称完全是为了艺术追求,但实际上从中获取的收益相当可观,更核心的是,他非常成功地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如何提防别人使用上屋抽梯计

当今社会,有人会暗中使绊子,布置圈套,凭借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特点设下陷阱,让人吃亏,甚至推向不归路。这类情况确实不少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屋抽梯的计策不能用于行善。即便对方不是对手,而且自己并无恶意,也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法。

那个年代,有位职工因为要照看老家的双亲,根据政策有资格调到某地任职,他为此写了若干申请,却等了许久,事情仍未办妥,后来通过别人打探,方知所有流程都已办完,唯独被某个负责人给耽搁了,那人明里暗里告诉他,不拿出进口电视机作为好处,这事就别想有结果,让他耐心等待。这位工人万般无奈,终于下定决心,用原本要筹备婚事的钱,购置了一台外国品牌的彩色电视机,然后送到了负责办理此事的人手里。

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没过多久,调动的事项就顺利完成了,紧接着,工人的双亲便着手为儿子筹备婚事,却因缺少资金购买电视机而感到忧虑。工人则显得很有把握,他约了两个同伴一同前往那位负责人的住处,明确表示要拿回先前“借给”负责人观赏的进口电视机。经办人手握彩电票据正要抱怨,工人却满脸笑容地拆开电视机箱,揭掉贴着的一小块胶带,露出自己先前刻下的署名。毫无疑问,经办人立刻如同吞了黄连般无法言语,只能眼睁睁看着工人们把进口电视机抬走。他不敢向警方求助。他对于那名员工采取的“撤梯断后”、“拆桥自弃”的手段深恶痛绝,然而不会有人对他表示怜悯,因为他的行为本质上就是索取贿赂的非法行径。

实际上,要想避开上屋抽梯的计谋,方法非常容易,就是记住这六个字: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而轻举妄动!

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使用上屋抽梯计的秘诀

这种策略属于设计陷阱类手段。首先会营造出一种看似有利的场景,让对手误以为存在可利用的机会,接着引导对手采取行动或落入预设的圈套,然后突然切断对手的退路,使其陷入无法脱身的困境,最终目的是迫使对手依照己方的意图行事,或者给予对手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计策跟让人爬楼后撤梯、爬树后拔梯一个意思。先诱导对方登顶,再撤走支撑物,使其陷入困境,类似于被迫走极端的选择。要成功实施这个策略,让对手登高是关键,而撤梯反倒是容易的事。那么,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愿意登顶呢?实施手段包括:首先,设计圈套,让目标者对情况一无所知,不知不觉登顶;其次,封锁所有其他通道,迫使对方非上不可,这便是所谓的强推;再者,将所有人的前途命运捆绑,你走我也走,置于绝境以求生机,置于死地以图存续,比如决绝断后,背水迎敌,都属于此类方法。

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这个计策既能用来对付敌人,也能用来对付朋友。对付敌人当然是为了消灭对方,对付朋友则是为了激发他的斗志,协助他下定决心,有点像教人学游泳,把他推进水里再说,游必须游,不游也得游,没有任何迟疑的余地。用时髦的话讲,就是——你只能这样做。李渊就是只能这样做才当上了唐高祖,李世民就是让李渊只能这样做才当上了唐高祖。

上屋抽梯 计谋 应用 案例_三十六计生活应用实例_上屋抽梯 计谋 商业 运用 案例

你对上屋抽梯计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