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如何成为20世纪著名“禁书”的?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22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尤利西斯》、《北回归线》齐名,被公认为20世纪禁书之列的三大经典。这部作品如今再度被搬上荧幕,这是其第四次被改编。近期,它已在网飞(Netflix)平台上与观众见面。此刻,或许正是回顾原著的绝佳时机。
这部作品是英国作家D.H. 劳伦斯在1930年因肺结核去世前所著的最后一部小说,完成之后并未受到广泛欢迎。在英国、欧美、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日本等地,它不约而同地遭到了禁止。直至1960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案件引发了全球关注。在那场持续了六天的辩护中,三十五位知名人士为其作证,这部小说的全本最终得以面向公众发行。这起诉讼也成为出版业“人权与自由的里程碑”。
小说中所展现的坦率描述和心理分析,令历经一个世纪之久的读者为之震惊。尤其是那些大胆而露骨的情色描写,细致刻画了女性的愉悦,频繁运用了被当时视为低俗的四字词汇,这些词汇在当时甚至无法被印刷出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所以被禁止,并非因为其涉及色情内容,亦非由于出轨行为,根本原因在于贵族夫人康妮与猎场看守麦勒斯这对跨越阶级的伴侣,他们的结合挑战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男女竟敢谈论所谓的“真爱”。劳伦斯非但没有对此进行批判,反而以祝福和赞美的态度,过分地给予了肯定。
数十年之后,查泰莱夫人形象的魅力以及小说对社会常规的挑战仍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这部作品已然成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经典。新版改编因包含激烈的性爱描写和裸露镜头而被定为R级(成人级),而这一故事至今依旧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带给他们愉悦。
下文摘选自冯唐《了不起》,经出版社授权推送。
谈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这一主题不可避免地被提及。劳伦斯在性描写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带有强烈的革新精神。他直言不讳地向世人宣告,性具有强大的力量,然而其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
劳伦斯作品中显著的一个核心议题聚焦于人类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所经历的痛苦,而另一个核心议题则探讨了男女关系的光明面、阴暗面、复杂性以及纠葛不清的状态。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其难度堪比攀登苍穹。
劳伦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D.H. 劳伦斯,其人影响力远超其任何一部独立作品。他热衷于文艺创作,同时对社会的运作机制抱有浓厚兴趣。他的一生,始终徘徊在社会边缘,不断尝试挖掘文学创作的边界与个人体验的深度,堪称一位颇具魅力的个性人物。
D.H. 劳伦斯,原名David Herbert Lawrence,生于1885年,不幸于1930年离世,享年45岁。作为20世纪英美文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与诗人,他的创作极为丰富。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儿子和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多部重要作品。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生于1885年,逝于1930年。
劳伦斯的父亲是个工人,母亲有些文艺气质。
劳伦斯与母亲情感深厚,这却导致他与情人的关系变得紧张。母亲的离世给劳伦斯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促使他创作了著名的《儿子和情人》。当时的女友在阅读此书后,选择了与他分手,自此两人关系彻底破裂。
劳伦斯或许因长期居住于粉尘弥漫的矿区,加之他自身体质敏感且孱弱,长期饱受肺病的折磨。当肺结核发作时,其症状看似并不严重,仅仅是表现为敏感和乏力,并无显著异常。然而,当免疫力下降时,肺结核可引发严重肺炎及多种并发症。最终,劳伦斯因肺炎引发的并发症不幸离世。
国家遭遇不幸,诗人却得以幸存,身体遭受痛苦,精神却得以升华。身体孱弱,多病之躯,往往能助作家笔耕不辍,创作出佳篇。肉体上的病痛,使得精神世界更为敏锐。因此,疾病、酒、药,都成了作家、艺术家们的良伴。然而,遗憾的是,D.H. 劳伦斯在45岁时便离世了。
劳伦斯对写作情有独钟。他笔耕不辍,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他长期处于一种自我流放的境地,不仅与导师的妻子私奔并结为连理,而且缺乏稳定的工作,生活贫困,社会认可度极低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甚至多次被英国政府怀疑为德国间谍,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遏制他对写作的热爱和作品的高产。

劳伦斯不仅遭遇了出版审查的困扰,一战期间还遭受了迫害,其妻弗里达被疑为亲德派。这导致劳伦斯一家不得不离开英国,历经辗转,途径意大利、德国、锡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塔希提岛、法国里维埃拉、墨西哥和美国,四处寻求新的安身之地,然而始终未能如愿以偿。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场自我流放的旅程,他始终远离社会的中心,始终保持着一种旁观的淡然与超脱。我认为劳伦斯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自由书写:公开审判获得胜利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首次问世于1928年,正值劳伦斯逝世前两年,当时在美国仅以删减版形式发行,而在法国与意大利则完整出版。在英国这个被誉为“现代文明摇篮”的国度,该书被禁长达三十余年,直至解禁后才得以面世。回顾过去,那些如今看似无足轻重的细节,在当时却成为了许多国家与文化中的禁忌。

这是1938年的画面,展示了乔伊斯与西尔维娅·毕奇、娜·莫尼耶在莎士比亚书店的场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由劳伦斯的两位友人奥尔丁顿与赫胥黎携至出版《尤利西斯》的莎士比亚书店寻求出版机会,却不幸被拒。
1959年,伦敦掀起了一场关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否为淫秽书籍的激烈辩论,这场讨论甚至引发了一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审判。在这场审判中,众多知名作家与文学评论家被要求出庭作证,就这部小说究竟是文学作品还是淫秽读物发表看法。诉讼人不断追问: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妻子、朋友或仆人阅读这部作品?最终,在1960年11月2日的审判中,法庭作出判决,认定该书并无任何淫秽成分。
这位杰出的作家在世时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使得一部杰出的小说得以问世于世。他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在生前将其付梓,也不介意是否能够获得赞誉;事实上,这部作品在他故乡长期遭受争议,然而他仍旧坚持创作。尽管他体格不强健,常常疾病缠身,但他依然坚韧不拔、勇敢无畏地付诸实践。热烈的掌声献给D.H. 劳伦斯,赞誉他敢于创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认定不含淫秽成分,这一事件在人类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缅怀这一重要时刻,企鹅出版社在最新版中特别致谢那些十几个理智的陪审员,他们作出了明智的判断。
任何年满18岁且心智成熟的人,我都希望他们能阅读这本书。毕竟,性是隐私中的最高级别,而阅读同样是一件极为私密的活动。你无需在街头大声朗读,也可以选择躲进房间,关闭窗户,拉上窗帘,独自享受阅读的时光。

在1960年的某一天,伦敦某家书店门前,两位女性手握《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
阅读没有限制,创作同样不应设限。为何人类的思维会让人感到恐惧?个体的言论理应受到尊重,我们应当具备聆听的素养与包容的心态。即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便我们不愿倾听,也有权选择沉默,但绝不能剥夺他人发声的自由。写作是必要的,唯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创作,才能产出优秀的作品。身为一名作家,我追求写作的自由,同样期盼每一位读者在阅读时也能享有不受限制的广阔天地。
找回你的野性和灵性
总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我拟定的主题是:探讨性欲与现代化进程。
性别蕴含着力量,若失去性,便无你我他。劳伦斯对现代化问题深有思考,视其为恶魔,或至少带有恶魔般的特质。他自身多病,45岁便离世,这与现代化工业的弊端亦有关联。在自我放逐的日子里,劳伦斯不断思索:为何人类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却愈发感到不快乐,对身体的认知却日渐减少?为何会爆发那场荒谬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为何要拼尽全力相互残杀,无数年轻人因此丧生,这究竟暴露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何种问题?
康妮,当之无愧的领衔主演,堪称独立女性的典范。她从无知少女蜕变为一位拥有独立个性的成熟女性,这一成长历程,堪称女性成长之路的必然选择。她出身于一个中产阶层家庭,对艺术、自然以及自身,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自身的身体、那部分未被驯服的野性、以及心中模糊的神性,她有着细腻而敏感的感悟和追求。机械工业的心脏区域,康妮被自由的思想所环绕,却显得与众不同。她坚守自我,拒绝融入,因此得以挣脱束缚,无拘无束地舍弃了金钱、名誉、社会地位等并非绝对必需之物,重拾自身的肉体、灵魂和神性,迈向新的生活。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22
康妮的转变,与麦勒斯的情感交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坚守,以及新生命的诞生,劳伦斯通过象征性的艺术手段向那些顽固的机械工业贵族发出警示:过分追求利益与破坏环境,完全摒弃人身上的兽性与神性,终将招致被遗弃与消亡的命运。劳伦斯借助康妮之口,传达了他想要对工业贵族表达的观点: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完美无瑕。
麦勒斯,这位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守护森林的人。他对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情感,不拘小节,面容红润,身穿深绿色的棉绒外套,脚蹬绑腿,身边还伴有一条灰色的猎犬。他的这种随性不羁,让人感受到了他与众不同的“自然气质”,与那些英国的没落贵族和新兴贵族截然不同。随着康妮与麦勒斯关系的逐渐加深,她逐渐认识到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麦勒斯并非仅仅是热爱自然,也并非仅仅是从事体力劳动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实际上,他有着丰富的学识。麦勒斯自小便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好学精神,中学毕业后,他在巴特莱事务所担任过职员的职务。然而,他并不喜欢城市那种了无生机的日子,尽管表面上看去颇为光鲜。于是,他决定通过打工来维持生计,选择独自生活在山林之中,与大自然为伴,远离尘世的喧嚣。他既无金钱,也无显赫的地位,只是将自己融入山林之中,将孤独视为生命中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自由。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与中国的庄子有着相似之处。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2022
劳伦斯的描绘细腻入微,既触及肉体亦触及灵魂。他运用了优雅、富有感情、诗意、如同花草、小动物般的语言来刻画性,其笔触灵性十足,仿佛与神明相通,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将查泰莱夫人与守林人的数次欢愉作为全书的核心线索,据我所知,这是唯一一部以此作为主要情节的小说。《金瓶梅》中的性描写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单调的反复,主要用以表达强烈的欲望,其表现手法并不算高明。
爱情=爱+性
我同意这种说法:爱情=爱+性。
若缺乏思维上的共鸣、价值观的相互契合、情感上的依托、生活习惯的相似以及灵魂层面的交融,那么爱情或许不复存在,你也许便不愿与某人共度时光,亲密无间。因此,爱情的首要要素便是爱。
仅有爱意尚显不足,还需具备欲望。欲望在双方心灵贴近之际油然而生,促使你渴望更进一步,期望两个躯体能够融为一体,渴望实现:1加1等于无限,等于永恒。这正是性的真谛。
然而,爱情的作用不应被过分强调,因为除了爱情,生活还有其他方面。对于一些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生活并不依赖于爱情。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更非生活的必需品,否则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出家人、僧侣、修士……以及那些没有爱情的婚姻呢?
生活并非等同于婚姻,婚姻亦非爱情的全部,爱情与性亦有所区别;然而,若想爱情得以长久,保持和谐的性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劳伦斯在其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向世人揭示,性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其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在当今社会,性往往被严重忽视,我们甚至常常挥霍自己的身体。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81
人类现代化之路上的痛苦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长达三十余年的禁令背后,不仅因为其性描写内容引发争议,同时也因其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
劳伦斯塑造了三位核心角色:第一位女性角色属于中产阶层;第二位男性角色则是社会底层的无产者;第三位男性角色则是准男爵,代表了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在英国那个时期,阅读的主力军是中产阶级,他们所崇尚并认同的社会规范,是中产阶级应当努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他们对于上流社会的男性对中产阶级女性的追求持宽容态度,并将中产阶级女性嫁入上流社会视为一种荣耀。他们无法容忍中产阶级女性与下层社会男性发生不正当关系。即便你可以与上层人物私通,却不能与下层人物有染。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所以引起争议,并非因为其情色内容,而是因为书中描绘的向下层社会偷情的“堕落行为”激怒了众多读者。

康妮和因战争而受伤的丈夫,1981
偷情行为并非绝对不可接受,然而却不宜向下阶层发展。查泰莱夫人已成功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嫁入贵族家庭,然而仅仅因为性需求未得到满足,便导致了阶层地位的下降。这一行为在当时社会中遭到了长达三四十年之久的持续不容。
英国既有其迷人之处,亦存在诸多败坏之处,其传统与文化正是如此复杂。因此,简·爱才会勇敢地宣称:“尽管我贫穷,容貌平平,但我同样享有爱的权利。”反之,这也映射出英国的风俗,即贫穷与貌不惊人,往往意味着失去爱的资格。你若强调门第匹配、看重财富、渴望社会地位的提升,那么你需要依靠美貌与心计,这正是简·奥斯汀作品中探讨的一个核心议题:如何成功跻身更高的社会阶层。而在这一过程中,若能隐约体会到爱情的甜蜜,那便堪称人生至美之事。
本文节选自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