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好,陷阱也不少 这几种新骗术要警惕!
受疫情之影响,现场招聘活动全面中止,转而采用线上招聘方式。在通过网络进行求职的过程中,求职者需警惕不法分子趁机进行诈骗活动。
骗术1:小心你的简历被卖了
这里有一份整理好的求职资料,有需要的人吗?在HR们常聚的微信群里,时常有人推销这样的资料。这些资料背后,往往是一些专门买卖个人信息的机构。他们通过散布虚假的招聘广告,搜集大量的求职者简历,然后把这些简历打包转卖。更有甚者,连一些正规的招聘平台,也有工作人员私下将简历出售的案例。
近年来,前程无忧平台遭遇了195万份求职者简历的泄露事件;同时,智联招聘的两名员工利用公司系统漏洞,将数万份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以每份两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他人,此行为被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两起事件都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骗术2:警惕传销组织
非法传销活动频繁发生,难以遏制。这些传销团伙常在正规招聘平台投放虚假职位广告,声称待遇优厚、薪资丰厚,吸引求职者关注。随后,他们以面试或入职为名,诱骗求职者前往传销窝点。求职者一旦陷入其中,往往难以脱身。
骗术3:兼职刷单的甜头只是诱饵
从事兼职刷单业务,可迅速获得回报;无需外出,收入可达万元……倘若你拥有若干微信群或QQ群,多半能在其中发现此类广告信息。
网店常以急需提升交易量和信誉度为名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招募兼职刷单人员,并保证在交易完成后退还购物款并给予额外奖励。这类兼职因其门槛低、可兼职、收入丰厚且可在家工作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纷纷尝试。起初,求职者确实能收到小额退款,体验到一些甜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骗子们开始变本加厉地榨取求职者的钱财。他们投放高额任务,循序渐进地诱导受害者自愿缴纳费用。
在疫情期间,众多人因居家隔离而减少外出,面对无所事事却渴望收入,兼职刷单因而显得极具吸引力。不久前,一位名叫王女士的待业者便不幸上当受骗。她甚至未曾体验到起初的喜悦,刚一尝试便遭遇了诈骗,被骗走了370元。骗子声称这笔钱尚未达到返款条件,催促她继续投入。缺乏辨识力的王女士信以为真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再次汇去了6600元。直到第二笔款项支付完毕,对方仍要求她继续付款,这时她才如梦初醒,决定报警。
骗术4:“高大上”的猎头可能也是骗子
猎头服务主要针对高端人才市场,涉及的薪资水平通常从数十万元起跳,而能够被猎头关注的往往是非凡的行业佼佼者。此类人才搜寻活动通常在较为私密的环境中进行。正因如此,人们对于这种高端招聘模式往往容易产生信任,进而放松了自身的警觉。近期,部分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了猎头行业,假借高端职位招聘之名,收取服务费用后便销声匿迹。
去年,人社部披露了一则案例——陈某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自称为“高级猎头顾问”,他能精确地报出陈某的详细信息,并宣称能为他提供一份高薪工作。陈某对此深信不疑,于是按照“猎头”的指示,将简历发送给了对方。很快,陈某收到了面试的邀请,但对方要求他先通过网银汇款2000元作为服务费,并承诺入职三个月后退还此款。陈某完成汇款后,前往了约定的面试地点,却发现那里是一家从事外贸业务的公司;该公司表示并未委托任何猎头进行招聘。随后,陈某再次尝试联系所谓的“猎头”,却发现对方手机已经关机。
防骗指南:
面对招聘领域涌现的新型欺诈手段,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向求职者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请访问官方认证的网站平台,包括由政府部门创建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高等院校所搭建的就业信息平台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以及那些享有盛誉的招聘服务公司运营的网站。
请务必维护个人隐私安全,切勿在网络上向招聘方“雇主”泄露敏感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信用卡信息等。
在投递个人简历之前,务必留意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先登录企业信用查询平台,核实企业的合法性和资质,从而确保所选择的招聘单位是合规且值得信赖的。
在确定求职目标后,有针对性地发送简历,切勿随意投递,应基于所学专业和求职意愿,精心挑选合适的企业,然后进行简历的投递。
遇到那些打着各种旗号向你索要费用的招聘机构,务必将其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