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未成年人周游戏时长不足3小时, 游戏行业实践互联网未保有效路径
2024年游戏产业年会产业发展分论坛期间,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公布了最新统计结果,自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1年8月30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游戏行业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未成年人每周的游戏时间被限制在三个小时以内。
当前互联网文化行业与民众日常行为模式快速演变,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已成为众多领域、众多方面必须共同应对的关键问题。今年,既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障法规》规定家庭及教育机构对青少年课外活动、网络行为等须加强指导,又有网信部门《移动应用服务领域青少年模式构建指引》呼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
当前情形下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家庭角色转变为游戏防止沉迷的关键力量,游戏产业多年累积的成功做法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也为其他网络行业未成年人保护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
游戏防沉迷,技术推动下的限制先行
到2024年岁末,游戏行业已经帮助绝大多数未成年用户养成了良好的游戏行为模式。依据《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施情况报告》的资料,2024年度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未成年游戏者单日使用时长不超过三小时,这一比例比2021年增加了三十七点二个百分点;另外,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未成年游戏玩家不会进行充值,或者每月充值金额不超过三十元。

未成年人周游戏时长情况
当时,众多公司和行业组织依照相关规章,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未保”工作方法:运用技术手段优化审核和约束流程,严格管理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以及消费活动;同时,提供更多元、有益的课外活动安排,连接家庭与学校等环境,协助青少年培养更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
技术驱动的筛选和控制构成了“维护”的根基,围绕身份核实、活动调控展开,涉及线上及线下诸多情境。多年来,众多领先公司已构建起相当完善的约束机制。
腾讯游戏早在2017年就首创了覆盖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机制,该体系分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干预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成长守护计划、健康游戏系统和未成年人专属营地。公司运用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用户登录和游戏过程中的面部特征及行为模式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准确识别未成年人身份,同时借助账号管理措施落实行为规范。
那时,三七互娱上线了“家长看护平台”,旨在降低儿童盗用家长账号的情况发生。世纪华通则开发了“多款游戏共用账号时长和费用”机制,同时在游戏里设置了“健康警示功能”,给予各种身体保护提示。
现在,身份核实以及“830新规”已经完全实施,不过成年人以及非法和灰色产业“帮忙代过”的情况仍然不时出现。调查表明,在玩超时游戏的未满十八岁人群中,高达69.2%的人会借助家中成年人的账号信息来规避系统设定的使用时长限制。

未成年人规避防沉迷系统方式
针对那种“上面出招、下面挡招”的难题,一些游戏公司促使技术应对措施能够持续更新变化。
针对家长以及不法分子“代替过人脸”等现象,腾讯游戏在本年度改进了既有的人脸验证方法,通过“防止代替过人脸的检查”来增加“代替”的难度。对于成年人替他人过户的情况,增设了“充值意愿核实”;对于租号等非法及灰色产业代替过户的行为,则采用人脸识别“锁定功能”来应对。
此外,腾讯进一步增强了家长使用的辅助工具,推出了“防沉迷四件套”。家长能够通过一个按钮操作,达成“禁止游戏禁止充值”以及“隔绝陌生联系人”等效果,还可以借助“个人账号控制”功能,自行设定个人账号的游戏时间与消费额度,或者在“安全手机登记”里预先登记亲友账号,避免孩子使用成年人账号导致游戏时间过长。

腾讯游戏“防沉迷四件套”
多年以来,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社会各界实施了众多以阻止为主的管控措施。然而,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这一规模庞大且具有特殊性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限制性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尝试。在“830新规”出台的2021年,我国同时进入了“双减”政策实施阶段。控制游戏时间和学习任务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不过在减少游戏等日常活动范围时,需要准备更多元、更有价值的新事物来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身心需要。
头部游戏公司以腾讯为例,已经针对限制措施,开展了一系列以“疏导”为核心的新阶段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多维疏导,丰富课余选择助益成长
电子游戏之所以广受年轻人欢迎,不仅因为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很强,还因为年轻人正处于思维活跃、创意旺盛的时期,他们对新颖的事物和独特的体验有着本能的向往。所以,除了短期的约束和脱离,还应该为他们拓展更多元的领域。
腾讯游戏于2021年启动了“智体双百”项目,在科技与体育方面进行游戏化探索,为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建立线上线下的“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内容。到2024年12月,这个项目已在各地建成103个“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超过837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
腾讯还在努力吸引更多游戏爱好者,同时扩充未受保护的用户群体。在2024年“久久公益节”期间,腾讯成长守护携手腾讯游戏核心用户、壹基金以及57款游戏和参与者,共同启动了“腾讯游戏爱心回馈”计划,旨在鼓励玩家们支持“为孩子提供科技教育”的公益行动。活动开展过程中,超过18万名参与者为326所院校捐赠了超过8150节科技课程,惠及学生人数超过32.9万。

孩子们动手组装未来科技小车
2025年,腾讯成长守护计划携手数款游戏产品,启动名为“触梦计划”的新项目,旨在探索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所能带来的更多积极意义。当前,《穿越火线手游》《英雄联盟》《地下城与勇士》这些知名游戏纷纷宣布启动“火线燃梦计划”、“守护燃梦计划”、“星火燃梦计划”等多项公益活动,NBA2K Online2的“篮球燃梦计划”也即将启动,旨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积极引导。
通过关注青少年网络及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提供契合青少年喜好与行为模式的信息,领先的游戏公司正合力构建起更为全面细致的青少年安全防护体系。
共治共建,未保已是全民、全行业议题
保护未成年的任务,向来是全社会、各领域必须合力推进的整体性事业。现阶段,国内未成年上网者数量将近两亿,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达到了97.3%。与此同时,移动通讯设备和网络内容的迅猛发展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使得未成年的网络休闲方式正朝着多元化、方便化的方向不断演变。
当前状况下,公司方面无法完全监管少年在家庭、教育机构等环境中的休闲活动,与此同时,除网络游戏外,影像、音频、互动交友网站等也变成了少年热衷的网络活动,这些同样要求强化管理。因此,非游戏领域的相关方面也应倾注全力,家庭环境、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整体必须共同加入,各行各业普遍关注,联合治理共同建设,一起构筑完善全面的未成年人安全屏障。
关于游戏防沉迷问题,家庭监管的必要性正日益凸显。根据《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的数据,超过七成的家长清楚孩子会借用成人账号规避限制玩网络游戏,而在这些家长中,超过八成对此种行为选择默认或纵容。针对家庭看护的难题,除了丰富的手段,众多游戏公司也在主动开拓多方协作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途径,和监护人一起把游戏防沉迷的最终环节做好。
今年,腾讯游戏强化了面向家长的防骗信息推广与支持,同时启动了防骗教育课程和相关主题的传播项目。2023年,盛趣游戏设立了护苗行动的专门网络平台,将其建设成为守护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宣传窗口。
游戏以外,2024年11月国家网信办公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要求整个行业和产业都要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娱乐领域里,无论是游戏、视频还是社交平台,都必须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电子科技产业方面,像应用程序、智能硬件、内容分发平台等,也应当加强支持,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未成年人保护管理措施。
虽然讨论内容众多,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持续多年的进步中,游戏产业已经成功打造了许多针对青少年安全的有益模式。像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这些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社交与内容平台,也借鉴了游戏行业的做法,陆续设置了青少年模式等防护机制,对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长加以控制,同时对内容进行筛选,并且实施了有害信息管理、强化直播监管等措施,旨在为年轻人上网营造健康的社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