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应用广 “刷脸”要方便更要安全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26

“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刷脸”要方便更要安全

面部扫描解锁、面部扫描支付、面部扫描进入校园等等,近些年,人脸识别技术持续取得进展,使用范围慢慢扩大,更加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同时也有一些难题困扰着产业进步,例如在非必需场合过分应用、存在资料外泄隐患等。

常态防疫好帮手

验证完成可以通行了。进行人脸识别、体温检测、通过闸机,能够快速进站,全程无需接触——这是在黑龙江哈尔滨地铁站的一个场景。今年7月份以来,“刷脸”乘车系统在哈尔滨地铁正式开始使用,乘客只需完成手机注册和身份验证,就能使用人脸识别乘车,即使戴着口罩也无需取下,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戴面罩通过人脸识别乘坐地铁。疫情期间,无需摘下口罩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也能人脸识别通行,既便捷又可靠。哈尔滨市民刘女士这样表示。

哈尔滨地铁运营部门的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个面部识别系统,乘客的进站和出站记录,以及他们活动过的场所等数据,都可以在后台被获取,从而达到精确掌握行踪的目的,这对于抗击疫情来说是一种非常管用的方法。据了解,国内其他一些城市,比如深圳、合肥、无锡的地铁站,也已经开始推行无需接触的人脸测温进站乘车服务。

人脸识别技术在景区疫情防控方面也具备重要作用。游客在先前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购票登记,随后进行抬头验证、面部扫描,能够迅速通过通道,仅需几秒钟即可抵达景区,并且同步实现了体温检测。与二维码确认、人工查验等常规手段不同,人脸验证无需额外动作,能迅速放行入园,这有助于缩短热门景点排队核验时间,减轻人工核对负担,促进景区管理效能,并且有益于园区数据收集和监控。

当前疫情防控已转为常态化,社会生产生活逐步回归正常,人们又开始频繁出入公共交通,游览风景名胜,前往剧院观赏节目,或是进入工作单位,参与项目建设等场所,在人员高度集中的地方,快速完成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变得十分必要,无需直接接触的需求大幅提升,将人脸识别与红外测温技术融合的“人脸识别+测温”方案,能够显著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常态化防疫工作中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

赛道竞争更激烈

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并非仅因新冠疫情,该疫情仅起到加速作用。近些年,国家积极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迅速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智慧城市的构建。人脸识别作为关键组成部分,随之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人们通过面部识别即可乘坐交通工具、完成支付操作、解锁设备、进入校园、办理婚姻登记等事务。随着技术不断成熟,面部识别在消费领域和身份验证环节的应用日益普遍。

人脸辨识能提升辨识精准度,简化验证流程,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资料,2018年该行业的整体规模为25.1亿元,从2010年到2018年期间,行业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是30.7%,预估到2024年,市场规模会超过100亿元,正迅速迈向“视觉物联时代”。大型网络公司、知名行业品牌以及众多新兴企业在这个领域内进行着白热化角逐,瓜分着总值上百亿的产业份额,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凭借其庞大的体量确立了稳固的市场位置,但一些初创公司在特定细分市场实现了显著进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2019年公开的行业专利数量达到了6700项,相比之下,2009年这一数据仅有200项

过去的面部辨识通常要求获取全部面部特征,但现在成都智元汇企业借助技术改进,仅需分析部分面部特征就能准确辨认身份。该企业技术负责人说明,从鼻梁顶部到前额底部的特征信息,就足以让系统完成比对工作,达成验证目的。

人脸识别领域的发展潜力吸引众多资本关注,2019年该行业的投资金额已突破65亿元,未来随着使用方式的持续优化,将有更多资金进入市场,从而为产业进步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人面”须知何处去

人脸识别技术方便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活动,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受到社会高度注意。

我的手机面部验证,有时会被他人轻易绕过。据了解,面部识别技术大致可分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两种类型,部分手机采用的是安全性不高的二维图像技术来获取并比对照片资料,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其他人借助图片等方式完成身份确认,进而解锁手机密码。

商家私下贩卖个人面部资料该如何应对?随便逛逛根本不清楚何时会被暗地里要求刷脸付款!上班要刷脸签到,吃饭要刷脸付钱,住店要刷脸注册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连去公共厕所领卫生纸都得刷脸才行。众多网友抱怨个人信息被滥用得太厉害,还担心资料容易被泄露出去。人脸属于生物特征,具备专属性,通常难以替换,这种情况不同于手机号、口令等资料外泄,因此对信息收集方及管理者设定了更高标准。

规范行业秩序的措施已经展开,人脸识别领域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19年整体启动,包括商汤科技、腾讯、蚂蚁金服、科大讯飞、小米在内的27家公司被吸纳至标准制定团队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这些公司均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实际应用、运行维护等环节的深厚积累。有关公司表示,工作组将重点研究个人资料管理准则、技术标准、测试手段等层面,全面构建人脸识别行业的国家规范体系,推动产业有序发展。记者 康朴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