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心理学“蔡格尼克效应”,改掉儿子拖拉磨蹭的坏毛病,很管用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25

摊上一个重度拖延症的孩子,真是能让老母亲少活好几年。

01、儿子的慢性子,能把人逼疯

儿子今年四年级,他日常的拖延简直能让人崩溃:

早晨醒来迟疑了许久,穿衣时频频分神,用餐时行动缓慢,我这边催促得几乎要失去耐心,对方却依然显得无精打采。

做功课常常成为家庭内部冲突的直接原因。每当提醒他开始写功课,他总是找借口喝水或者上厕所,就是不愿意到书桌旁边去。

终于得以落座,却又变得拖沓不前,临近夜深时分,才幡然醒悟需赶工,常常要熬到子时方肯罢休。

假期里做作业更加困难,最初半个月根本不动手,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匆忙赶工,胡乱编造内容,你若指出就哭鼻子,还跟你发火。

我实在难以明白,作业的分量其实并不重,完成时的进度也算可以,为何起初就如此吃力呢?

于是我经常频繁的催促他:

我注意到,无论我怎样催促,儿子依旧难以克服拖延的坏习惯。长此以往,他似乎认为许多事情都不必他承担,时间观念也变得模糊不清,反正总有母亲在为他操心和督促。

养成这种极具破坏性的不良习性后,孩子的学业表现就很难令人满意。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期限才做,复习和预习乱七八糟,当天学的东西没能完全理解,一点一滴,没学好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情况更为糟糕,拖延问题对他造成了显著的负面作用,每次决心保证从此不再拖延,却总是无法实现。

儿子的迟缓难以更改,却因此常感心神不宁,总是被内疚感所困扰。

我已察觉此事需当心,否则恐会延误孩子学业,更会妨碍其身心健康成长。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_孩子拖延症怎么办

02、孩子拖延背后,是对未知的焦虑与恐惧

这些不良习性之所以难以戒除,是因为它们迎合了人类当下的心理需求:优先寻求安逸,而后才考虑付出。若要彻底克服,就必须借助严谨的心理学方法。

著名的蔡格尼克效应,就是摆脱拖延症的有效利器。

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个引人入胜的原理,称之为“蔡格尼克效应”,有时也简称为“蔡氏效应”。该原理说明,对于尚未解决的工作,人们的记忆会远比对于已经完成的工作更为鲜明。

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曾经做过一项记忆实验。

她安排实验参与者完成二十二项基础任务,包括写下自己偏爱的诗歌,或是从五十开始倒数至十等等。

一部分人能顺利做完,另一部分的人还没有做完时,就被叫停。

这个现象颇为奇妙,那些被要求暂停的人会对尚未完成的工作格外在意,他们不去留意已经完成的部分,反而对那些未竟的事情耿耿于怀,久久无法放下。

这是广为人知的蔡格尼克效应,其核心在于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记忆更加深刻。

这个记忆效应,同样也可以用来解决孩子的拖延症问题。

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_孩子拖延症怎么办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未竟之事,前方尚有诸多待办,这些念头便会反复萦绕心头,占据思维空间,分散他的精神专注。

未完成的事情越多,无形中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大。

这些尚未处理完的工作,会使原本计划用来消遣、舒缓身心的时刻,充满压迫感,让人烦躁不安,并引发内心的苛责。

这也是由于许多孩子即便在拖延期间,身心也未能得到舒缓,反而会感到心神不宁、痛苦不堪,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实现“清闲自在”的状态。

想要科学运用蔡氏效应,就要了解孩子产生拖延症的原因。

孩子拖延,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1、自控力差

当代青少年常被众多诱人事物所环绕,诸如短视频、连续剧、电子游戏及手机等。鉴于多数孩子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往往难以抵御这些引诱。

他们便把本应用于钻研的时刻,挪去嬉戏,日积月累,对于研习和撰文便养成拖延的习气。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孩子拖延症怎么办_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

2、孩子也很焦虑

当孩子面对的功课实在太多,或者内容有一定挑战性时,他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清楚第一步该怎么迈出,同时也对没完没了的练习感到厌倦。

然而,每天都要承受这种单调的循环,所以,孩子心理上常常会感到不安,接着就会掉进拖延的困境里。

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种行为的成因在于负面感受的积累。儿童难以有效排解内心的不快,因此会无意识地将"拖延"作为缓解不安的手段。

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小孩,都应当如此,只有当“蔡氏效应”不再占据思绪,你才能切实感受到轻松愉悦。

我正是借助蔡格尼克效应的原理,帮助孩子克服了延后行为的问题。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孩子拖延症怎么办_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

善于借助“蔡格尼克效应”,可以分三步,协助孩子纠正拖延的不良行为

1、从容易地点入手,让孩子先做5分钟

许多孩子在做事时会磨磨蹭蹭,常常惹得父母怒火中烧,可一旦他们开始行动,效率反而相当高。

蔡格尼克效应的关键点在于,促使儿童立刻开展某些活动,特别是那些未完成时会让他们念念不忘的任务。

成年人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看一部连续剧从第一集看起,到了特定日期就耐心等待下一集的播出,这是源于内心存在一个“尚未看完、必须接着看”的意念,这种现象正是蔡格尼克效应在起作用。

因此,对于那些总是拖延、总是难以开始行动的孩子,可以先让他们完成一项简单且擅长的任务,只要先进行五分钟,重点在于必须马上动手去做。

比如英语能力强的孩子,就让他先完成一页英语练习;数学基础好的孩子,就让他先解答五道题目。

一旦孩子着手进行,他先前感到的担忧、抵触心理便会慢慢消退,五分钟后,若你要求他停止,他仍会持续惦记着这项尚未完成的使命,会主动地把这件事情完成。

让孩子马上执行的小要求,效果远胜于向他们灌输诸多重要原则,或是说明为何不应耽搁。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孩子拖延症怎么办_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

2、做一个“事不过三”待办事项清单

蔡氏现象揭示,若未完成的工作遭意外中断,该工作就会在思维深处持续停留,默默消耗我们的心神、决心,使我们倍感焦虑。

许多孩子都使用过任务清单,然而却未能达成预期目标,由于家长常常包办代替,为他们安排了太多事务,结果导致孩子面对繁重任务时,因看不到完成的可能而选择拖延。

遵循“三次为限”原则的待办列表,有效化解了蔡氏现象,同时防止任务堆积导致行动迟缓。

方法很简单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协助孩子从他每天必须做的事情里,挑出3件:

首要任务:挑选一个容易操作的事项,诸如收拾学具,或是制定次日功课安排等;

第二件事:挑选一项对学业极为关键的,例如周五面临测验,该科目需集中精力订正错题、梳理知识要点等。

第三件事:选择一项今天必须完成的,比如作业等。

孩子拖延症怎么办_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

意志力像肌肉,是会被消耗的。

一旦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全是关键且急迫的事务,孩子光是联想到就要感到胆怯,巨大的精神负担会让他想要躲开,从而不自觉地开始耽搁。

依照该流程先后处理这三项工作,能让儿童从基础事务入手,进行充分准备,进而顺畅进入学习环节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同时也能得到迅速的积极回应和满足感。

心情变好时,最初完成的任务会带来满足感,这种感觉会激发更大的干劲,促使孩子去处理那些关键又紧急的事情。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当我把这些心理学基础理论应用到孩子的培养上时,我注意到,儿子慢慢有了转变。

从简单的活儿入手,让它变得容易着手,一旦开始,不断产生的满足感和自我肯定,又促使他不再回避后面的难题。

他逐渐养成了按时用功的规律,开始学习的步骤变得迅速许多。

摆脱了延宕困扰的儿子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状态相当不错,他兴高采烈地向我表态:没有牵挂的日子,确实令人舒畅。

我确信,一旦感受过不再拖延的乐趣,他绝不会愿意重新陷入以前那种心神不宁、手忙脚乱的状况里。

蔡格尼克效应生活应用_蔡格尼克效应孩子教育_孩子拖延症怎么办

3、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常言道,长辈是晚辈最理想的引路人,长辈的日常举止,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晚辈的品格,长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晚辈的成长。

“你的孩子不会按你说的做,但他会去模仿你做的。”

要让孩子不磨蹭、不延误,家长需要通过心理学方法进行合理引导,同时要做出表率,为孩子树立良好示范,这样效果会更好。

审视自身,明明清楚拖延有害,却总在为自己找理由,承诺带孩子外出游玩,却常因些微变动而搁置;抵达家中本该立刻处理的任务,却常先自我宽慰看会儿电视,直至迫不得已才从椅子上站起来......

我的所有行为,孩子都看得很清楚,他通过我的言行学习,我又怎能因为催促而让他信服呢?

为人父母,真的是一生的修行。

要培养一个心态乐观、行动力强的孩子,家长首先应当以身作则,积极面对事务,不推诿不耽搁。

我的心得体会,或许能为境遇相似的各位家长,带去些许思考,我亦会不断钻研。

育儿即育己,要一直加油啊~

请关注我@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每日分享家庭教育干货知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