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鬼博弈:如何避免世界大战?博弈论与纳什均衡(三)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李永乐老师。现在我们接着聊博弈论。先前已经讲过两期内容,分别是策梅洛定理和囚徒困境,没看过的人可以点链接补课。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三集是:胆小鬼博弈。
当今全球正经历着历史罕见的深刻转型,策略分析是否有助于洞察国家间关系的演变?
事实上,在国际交往中,无论是处理政治事务还是经济问题,抑或是应对军事冲突与外交关系,都能发现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存在。时常出现两个国家之间气氛紧张,似乎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但最终却并未开战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呢?为了探究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借鉴古巴导弹危机的实例进行分析。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大国展开了军备竞赛,核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形势十分紧张。1959年,英国一位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提出了一个名为胆小鬼博弈的问题。

罗素
罗素曾言:当两人同向行驶于一条车道,彼此正对,任何一方都有机会随时变换方向驶离该车道,率先离开的人会被讥讽为怯懦之徒,而始终保持在车道上疾驰的人则被誉为勇士。
倘若这两台车辆都未驶离各自的行车道,那么它们最终必将相撞,导致双方车辆损毁殆尽。

那么,双方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可以将两个人称作甲和乙,他们能够挑选妥协退让,抑或顽强对抗这两种做法。现在我们考察一下在各种抉择下双方能够获得的利益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
我们可以先设想:A已经决心拼死到底了,而且,这个情况被B知道了,这时候如果B决定退让,那么A赢得胜利,收益是3,B显得怯懦,收益是1;如果B也决心拼死,那么最终AB双方都会毁灭,收益都是0。
假如B具备理性思维,为了提升自身利益,必然会采取退让策略,那么A坚持对抗而B选择退让,双方所得为(3,1)便构成一个纳什均衡状态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任何一方都不会有动机去调整自己的选择。
反过来讲,如果B决定坚持到底,而A得知了这一情况,A也必定会表现出退让的姿态,因此B坚持而A退让便构成一个纳什均衡点,其对应的收益值是(1,3)。
换言之,一旦某一方决意坚持到底,另一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表现出退缩姿态。这种懦夫博弈存在至少两种纳什均衡状态,分别对A和B有利。双方都渴望让局势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演变,期待对方让步而自己成功。基于这种心态,双方通常会采取相同策略:假装毫不退让。
比如,A坐进驾驶座,首先把车把弄出车外,接着便猛踩踏板加速。车把被弄出车外就不能转弯了,A实际上是在向B施加压力,他向B表明:自己准备拼死一搏了。按照博弈理论,B肯定会改变方向,所以A会赢得这场较量,B显得怯懦,双方都不会出事。
国际上时常出现两个国家关系紧张,看似下一刻就要全面开战,但实际真正爆发冲突的情况却很少,这其实往往是双方在虚张声势。不过,在实施伪装时必须考虑对手获取的信息以及他的判断力。倘若对方是个疯子,你把车钥匙拔掉,他也会把车钥匙拔掉,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不要命的最大,这就是胆小鬼博弈。
罗素借助这个游戏,形容了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这两大强国都掌握着足以毁灭全球的核攻击力量,整个冷战阶段,仿佛是两个驾驶着汽车、正朝着彼此冲撞的年轻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件发生在1962年,古巴导弹风波骤起——那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自我毁灭的关头。

我们回顾一下古巴导弹危机的由来,古巴革命后,卡斯特罗掌权,美国支持了部分反叛武装想要颠覆卡斯特罗的统治,爆发了臭名昭著的猪湾事件,美国策划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卡斯特罗最终选择投靠苏联。

古巴是苏联非常看重的战略据点。美国在土耳其布置了大量针对苏联的导弹,以此对苏联实施军事压力,这些导弹能在半小时内抵达莫斯科。苏联认为需要采取报复行动,在美国的近邻地区也部署了类似的导弹。

苏联R-12导弹,后来运送到古巴
1962年5月,苏联启动了阿纳德尔方案,准备在古巴设置核导弹,并秘密向那里调运物资。然而,这一计划被美国情报机构察觉。美国总统肯尼迪立刻向苏联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决定实施反击,具体措施包括对古巴实施禁运,不允许任何船只接近该岛。

肯尼迪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于美国的立场表现出了强硬的对抗,他明确表示:一旦苏联的船只遭遇美国的阻挠,苏联方面将展开最为激烈的反击行动。

赫鲁晓夫
那个时期的苏联与美利坚都掌握了二次核反击的力量,率先发动战事已经毫无价值了。即便将对方多数城市及核装置夷为平地,对方仍能借助第二次核反击与你一同毁灭。
这一系列行动自1962年10月16日启动,至10月27日抵达顶点。当天,美国科尼号驱逐舰针对在古巴海域游弋的苏联狐步级潜艇,投掷了用于演习的深水炸弹,意图迫使潜艇浮出水面。然而苏联与美国的指挥体系对“上浮”指令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苏联潜艇未能准确接收并执行该指令。当炸弹让自己失去知觉的时候,苏联潜艇上的水手都认为冲突已经爆发了。令人担忧的是,这艘潜艇装载了具有核弹头的鱼雷。
那个时期苏联军队制定过一项条例,假如无法与莫斯科取得联系且战事已爆发,舰队能自主选择是否动用核弹头,但必须得到船上三位最高指挥官的一致许可。这三位负责人是舰队的领航员、政治委员和副领航员。当时领航员和政治委员都赞成使用核弹头,然而副领航员坚决反对,他清楚一旦动用核弹头必将导致全球范围的核冲突,声称宁愿让潜艇沉入海底,也不愿牵连整个人类一同毁灭。这个人的名字叫阿尔希波夫。

阿尔希波夫
由于阿尔希波夫的坚决抵制,潜艇最终选择浮出水面,从而将人类从濒危状态中解救出来。
美国态度强硬,苏联行动同样强硬。苏联当天在古巴用防空导弹击落了美国的U-2侦察机,美国飞行员牺牲。这个消息让美国军方十分恼火,要求肯尼迪下令轰炸古巴。但轰炸古巴会攻击苏联的核设施,可能引发核战争。肯尼迪反复权衡后,决定取消轰炸计划。

被击落的U-2侦察机展出在古巴哈瓦那革命博物馆
美苏两国如同两个驾驶汽车互相冲撞的年轻人,均期望对方退让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自己能获取最大好处,因此都竭力装出要和对方决一死战的神态,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均无法承受毁灭性的结局,危机期间,尽管两个大国表面上气氛紧张,但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私下里持续联络,最终达成了共识肯尼迪口头同意不再入侵古巴,撤除欧洲部署的针对苏联的导弹。

赫鲁晓夫获知此事非常欣喜,1962年10月28日,他通过莫斯科电台公开发布声明:由于美国的承诺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苏联决定撤除已配置的导弹,几个月后,美国也相应地从土耳其撤走了瞄准苏联的导弹,这场危机最终平息。

赫鲁晓夫
1962年10月16日到1962年10月28日,这段时间总共只有13天,然而这短短的13天里,全人类都站在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悬崖边上,核冲突随时可能爆发,世界面临着全面战争的威胁。幸运的是,即便在生死攸关的对峙时刻,双方最终都展现了克制,维持了理智,避免了灾难性的冲突。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曾有一段论述:我们并不畏惧接近战争的边缘,然而必须掌握一种技巧,那就是在靠近战争边缘的同时避免真正爆发战争。这种技巧显而易见,是每位领导人不可或缺的能力,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

杜勒斯
日常交往中,比如驾驶时强行加塞引发争执,职场上下级间交涉,夫妻间拌嘴,本质上都是怯懦者的较量,这种较量里,人们需掌握假装强硬到底,却在紧要关头又表现得胆怯的技巧,毕竟,当个怯懦者总比当个顽固分子要好得多。
当今,冷战已经终结,曾经强大的苏联现已分崩离析,但东西方在军事层面、经济领域以及思想观念上的竞争依然持续,乌克兰战事尚未平息,中美两国关系也时有波折,全球正经历着百年来少有的深刻变动,回顾胆小鬼博弈的原理,或许能为现代人面对抉择时提供些许借鉴。
怯懦者对决是两人对弈的范例,其实,参与对弈的也能是众多方。在下次,我们将为各位呈现一个著名的多方对弈案例——海员分财宝难题。关注我,听我闲聊对弈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