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博弈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26

博弈论探讨的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制定,是依据对对手会采取最有利于自身行动的假设而形成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规划自身的应对方案。

博弈论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

本文首先阐释了博弈论的概念,进而剖析了其核心法则,接着,针对部分社会及经济现象,借助博弈论方法展开探讨和审视。

文章认为应该借鉴博弈论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博弈论社会经济生活市场经济学被视作一门探讨如何抉择的学科,选择是这门学科的核心议题,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行为是其中的重要体现,有观点认为经济学本质上是关于选择的理论。

经济活动中,公司或个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市场中会制定最适宜的方案,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不同的市场情形会影响经济主体人的决策行为。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公司会参照商品的公开价值,确定投放市场的产品数量,目的是获取最优的收益,这样做可以达成利润最大化。

而寡头市场的情形要比完全竞争市场复杂的多。

企业大量面对的是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企业不知道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该如何做出抉择。

市场的时效性又要求企业必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在这样的决策中存在着三个合理的假设为前提。

第一是理性的“经济人”。

每一个行为主体都依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第二是每一个行为主体做出的决策都不是在真空的世界中。

现实的世界使得一个人的生存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为前提。

这种相互关联的状态导致一个参与者的选择会对其他参与者造成显著的作用,反过来其他参与者的选择也会直接左右这个参与者的选择成效。

第三是寡头市场的情形。

也就是说某个领域内仅存在极少数公司,有时甚至仅剩两三家,各家占据的领域份额都相当可观。

市场上对手很少,每个参与者的举动带来的结果,都受到其他参与方行动的强烈作用。

那么这样的决策就带有了博弈的色彩。

博弈论阐释的是多个竞争者或参与者如何决定行动方案,这些方案会共同作用并影响所有参与者的选择过程。

博弈论的基本理念在于:当你考虑到对手正在分析你的应对方式并且以实现自身最大化为目标时,你需要怎样决定最恰当的行动方案。

用实例阐释所谓“囚徒困境”:涉及两名罪犯,他们一同实施了犯罪行为,随后被执法部门捕获并分开审讯。

倘若他们全都认罪,各自要坐牢三年;倘若他们都不招认,因为材料不够,各自只需服刑一年;倘若一人不认罪而另一人招认并且愿意作证,那么不认罪者将服刑五年,而招认者将获得从轻处理。

这样两个囚徒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以便能得到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样的选择。

甲犯很清楚自己不是笨蛋,他立刻明白过来,他完全不能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察提供对他不利的证词,然后被释放离开,只留下他一个人在监狱里。

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因此甲得出的判断是,最合理的决定就是告发同谋,把所有情况都透露给警察,由于假如他的同伙愚钝只会坚守沉默,那么他将成为那个被释放的幸运儿。

假如他的同谋依照这个思路向司法部门坦白,那么,首要分子也只需坐牢三年而非五年。

同样乙犯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结果只能是两个囚犯都坐牢服刑三年。

用矩阵图形来分析两个囚徒选择的根据。

!--empirenews.page--

乙若招认,甲将服刑35年,乙若不招认,甲将服刑30年,甲若不招认,乙将服刑51年,乙若招认,乙将服刑1年,这个图示展示了囚徒困境,左下角的数字表示甲入狱的年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乙入狱的年数,对甲而言,不论乙采取何种行动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他选择招认总是更有利的选择。

同样对于乙来说选择坦白也是比较有利的。

在图中我们设想一下甲面临的选择。

甲犯如果坦白,不论乙采取怎样的选择,甲的选择总是最好的。

甲如果抵赖,不论乙采取怎样的选择,甲的选择总是最坏的。

有人会好奇,为何那两名囚犯没挑选图示右下方的位置呢,这个疑问留待后面解释清楚。

很显然甲的选择是一种占优策略。

当双方参与者都选择最优方案,且此方案对任何一方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带来更佳收益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构成了一种均衡状态,可以称之为优势均衡。

在图示中左上方的区域代表的结果就是占优均衡。

由于双方参与者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这就导致了当前的局面稳定下来。

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在押人员要想得到最大好处,不仅与他自己的选择有关,也与他竞争者的选择有关。

在只有两家公司运营的市场中,作为双头垄断的厂商是否会选择垄断定价,需要分析,如果两家公司成本相同,需求情况也一致,它们会权衡,是维持常规价格,还是提高价格来获取垄断优势,从而赚取最大化的超额收益。

用矩阵图形来分析两个企业进行决策的根据。

乙高价格对应正常价格A200B150高价格100-20甲C-30D10正常价格15010的对抗博弈示意图中,左下角数值表示甲公司收益金额,右上角数值表示乙公司收益金额单位为万元,图示显示两公司在A区域有最大重叠部分,当它们都采取高价策略时,合计获得300万元收益

如果企业之间合谋并且设置垄断价格,A区域中的情况就会出现。

在另一端是D区域,那里实施一般价格竞争策略,每家公司的利润达到十万元。

这个竞争场景里存在两种选择,一方维持标准定价,另一方则实施高价方案。

例如在C区域中乙采用高价格策略,而甲则削价。

甲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并且攫取了最大利润,与此同时乙正面临实际的损失。

在B地段里,甲方押上了高价位方案,而乙方按标准收费,这就导致甲方会赔本。

在这个案例里,因为甲方坚持采用价格有利的方案,不论乙方采取什么行动,甲方总能得到更丰厚的收益。

另一方面,乙没有占优性策略。

这是因为如果甲采用正常价格策略,乙也要采用正常价格。

如果甲实行高价,乙也要实行高价。

乙现在处在“两难处境”之中。

乙是否会选择提价,并期待甲也这样做?抑或为了稳妥而按常规价格销售?毫无疑问,乙还是应该以标准价格售卖。

这是因为乙会站在甲的立场上来考虑。

无论乙采取何种策略,甲都会采用正常价格策略。

这是甲的占优策略。

因此乙会假定甲将采取其占优策略方式以找出自己的最佳策略。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把自己的策略建立在对手会依据自身最大好处行事的这一前提下,这种方法被称为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

纳什均衡又可称作非竞争性均衡,意味着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确定之后,任何一方都无法提升自身收益的情况。

也就是说当博弈者甲的策略确定之后,另一方无法获得更优的结果,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甲方。

每一种策略都是针对其对手策略的最佳反应。

剖析纳什均衡时能发现,各方制定对策时均无勾结行为,他们仅挑选对自己最有益的方案,且不会顾及社会整体效益或任何集体福祉。

图中可见,无论甲方还是乙方,都无益于从该均衡状态(D区域)获取额外收益。

如果甲采用高价位模式,他的收益将从十万元跌至负二十万元,与此同时,当乙在原本的常规售价基础上提高售价时,其收益会从十万元降至负三十万元。

也有人会询问双方为何不选A区域里面积最广的联合地带,这个问题留待下文再作解释。

!--empirenews.page--

综合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引出了占优策略和纳什均衡的概念。

可以明确的是,当其他参与者选择既定方案时,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通过调整自身策略来获得更大收益,那么这种状态就形成了纳什均衡。

一种策略的优势地位在于,不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何种行动方式,这种策略始终能够带来最优结果。

关于纳什均衡,我们指出公司是参照其对手的做法而选择的最佳应对方案;至于占优策略,我们称企业实施的是它自身所能实现的最为有利的方案。

因而可以说占优策略也是一种纳什均衡。

现在来说明非合作博弈的原因。

为何甲乙双方在前面所述情形下无法联手以实现双方最优收益呢?譬如在双寡头市场格局中,乙公司会考虑尝试削减生产量,期待它的对手也会采取相同行动,进而推高商品售价。

乙企业知道如果竞争者不降低产出它的利润会降为-30万元。

但是,他还是试了一下。

在实践中这个策略注定是要失败的。

通过研究双头市场结构中的方格图,我们可以明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甲方会选择遵循竞争性产量准则的最佳方案。

乙选择角逐或降低产出以谋求独占,甲依然会遵循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原则来决定产量。

在纯粹竞争环境中,收益的驱使会使公司趋向于高效竞争状态,这种状态也可以称作非合作状态。

当多个公司暗中勾结,或者它们联手采取一致行动,也就是双方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共同收益而达成默契时,这种情况就叫做合作性均衡。

毋庸置疑,即便合作共赢在配合得当的情形下最为显著,但整体社会效益仍不如自由竞争的环境。

现实当中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一些主要企业通过联合或者相互串通,建立行业垄断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这种形成的合作关系被称为卡特尔。

卡特尔这个团体的维系状况非常脆弱,其构成中的各个公司都有强烈的意愿去违背约定,转而采取不合作的方式。

除此以外卡特尔在许多情况下是非法行为。

企业联手抬高价格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官方提倡公司间良性角逐,有助于促使公司优化管理运作,革新工艺,削减开支,增强员工效能,进而增强其市场地位。

大量存在而相互独立的企业非合作行为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低产出与高定价的联手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挥霍,同时也会让购买者蒙受财产损失。

在现实情况中,政府通常会运用反垄断法规,针对那些通过联合操控价格,意图分割市场并获取超额垄断收益的经济行为体进行惩处。

由于政府的力量也使得合谋或勾结变得非常困难。

当然这并不排除在现实中合作性博弈的出现。

通常情况下,协作性竞争多见于涉及国家经济与民众生活的关键领域或板块之中。

这里不多加以分析。

二、部分学者指出博弈论已渗透经济领域,社会科学范畴,工商业实践,乃至普通民众的日常活动之中。

这种看法或许会让人觉得博弈论包罗万象,其实并非如此。

但是博弈论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却是不争的事实。

运用策略互动理论能够说明市场恶性竞争、生态破坏、军事竞赛加剧、考试或体育比赛引发参与者激增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

限于篇幅,作者仅举两例来说明博弈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环境污染的相互角力一旦纳入经济外部性考量,企业若缺乏监管约束,为攫取最大利润,宁愿牺牲环境质量,也不肯投资购置成本高昂的净化设施。

当某家公司选择牺牲经济利益来处理环境问题,意图改善生态状况时,它必然要承担更高的运营开销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导致商品定价随之攀升,最终使得购买者会慢慢转向其他同类企业的产品。

如果成本过高甚至还会出现破产或倒闭。

参与市场活动的公司,首要目标是确保自身能够持续经营,其次需要在竞争中努力排除其他竞争者,防止被淘汰出局。

这种思维策略会使得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通过减少污染而增加利润。

用矩阵图形来加以说明。

!--empirenews.page--

乙公司低污染高污染A200B120低污染100-30甲公司C-30D100高污染120100污染博弈的示意图,左下角数字表示甲企业治污收益金额,右上角数字表示乙企业治污收益金额,单位为万元,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在优势策略的驱动下,甲乙两方都会选择D区域对应的方案

对于甲公司而言,不论乙公司有何种行动方针,其决定不处理污染问题(高污染程度),通常都会获得更多好处。

同样对于乙来说选择不治理污染(高污染)也是比较有利的。

这个图示恰好与“囚徒困境”的图示相反。

在图示中右下方的区域代表的结果才是占优均衡。

由于参与竞争的双方企业都选择了最佳应对方案,进而形成了这种稳定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看出非合作或纳什均衡是无效率的。

一旦市场活动出现严重失衡状况,政府便需及时采取行动进行调控。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