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能开椰子 以柔克刚是真的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4

【长知识】

近期,有网民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用未咀嚼的口香糖打破了椰子外壳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椰子外壳那么坚硬,竟然被柔软的口香糖“摧毁”了!

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网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口香糖属于非牛顿流体

在阐述为何用口香糖能打开椰子壳的问题之前,我们得先认识一种特别的液体,这种液体叫做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物理学上,是指不遵循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其剪切力与剪应变率之间存在非线性联系,在不同受力状态下,这类流体可能表现出固体或液体的特性。

非牛顿流体有多种类型,大致能够分为纯粹黏性类和黏弹性质类。日常生活中,诸如鸡蛋清、口香糖、血液等物质,均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接触到的非牛顿流体,主要属于纯黏性非牛顿流体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能随剪切力增强而变稠的流体,以及会因剪切力增大而变稀的流体。此前讲到的能够击碎椰子壳的口香糖,就属于前一种流体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下面将具体阐述这种流体的特性。

剪切增稠流体:吃软不吃硬

剪切增稠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就是当剪切速率或剪应力达到某个程度,液体内部会形成新的结构,从而引发阻力提升,使得液体的表观黏度变大,并且同时出现体积膨胀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该类流体显得较为松散,一旦遭遇剧烈外力作用,例如发生猛烈的撞击,其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显著增强,外在特征体现为粘性增大,触感变得坚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遇压愈强”“难被轻易屈服”。

口香糖之所以能够击碎椰子壳,是由于其内部含有的胶基成分属于剪切增稠流体这种类型;当人们轻轻按压口香糖时,会感受到它非常黏腻柔软,然而一旦迅速敲击,口香糖会立刻变得坚硬无比;在用很大力气向下砸椰子时,冲击产生的反作用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效果,因此只需很短时间就能穿透椰子壳也就很正常了。

我们平时也很容易就能调配出一种剪切增稠物质,比如说把玉米淀粉和清水搅拌后得到的那种淀粉糊。

用工具翻动这种淀粉糊,就能察觉到,随着翻动频率的提升,翻动的工作量也在增加。当翻动达到某个程度后,你用工具用力、迅速按压淀粉糊的表层,或许会按不下去;然而把工具放在淀粉糊的上层,它却会逐渐往下陷。

这种流体在现实中有诸多用途。科学界已经研发出基于其特性的液体式防护衣,这种防护衣与常规纤维材质的相比,穿着体验更佳,防护能力也更为出色。

剪切变稀流体:吃硬不吃软

与剪切增稠流体截然不同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剪切变稀流体(剪切稀化)的特性在于其黏度会随着剪切变形速度的提升而降低,表现出“强则弱,硬则软”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它们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表现出浓厚特性,一旦遭遇强大的剪切作用,例如进行快速搅动,这些流体就会变得稀薄。

番茄酱是剪切变稀流体的一个实例。用完的番茄酱瓶底部经常留有一层酱料。仅轻轻倒置瓶子,剩余的酱汁无法流出。然而,通过敲击瓶底或者用力摇晃瓶子,酱料便可以流出。

沼泽属于剪切变稀物质,当人体陷入其中,倘若剧烈活动,反而会使沼泽质地变得更稀,从而加速身体下陷。因此,一些生存手册会提醒,一旦陷入沼泽,应当避免用力折腾,而是尽量伸展肢体,以此减慢下沉的进程。这一生存技巧,务必牢记在心。

嚼过的口香糖或失去“神力”

探究“口香糖击碎椰子”的议题,若是采用咀嚼过的糖块,它能否依然击碎椰子?

这个现象需要从口香糖的构成讲起。口香糖的基本构成是糖分和酯胶基质,在咀嚼过程中,糖分会逐渐被身体消化吸收。随着糖分减少,水分相对增多,口香糖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生变化,原本具有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也会随之丧失。

嚼过的口香糖的粘稠度不如未嚼的,所以它的威力减弱了,敲击椰子壳的能力也相应降低了。

通过观察网络上的“口香糖击碎椰子”视频可以发现:首先,口香糖需要塑造成锥形,尺寸宜大;其次,击打时必须保持稳定、精准、有力,这样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此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是要在稳固耐用的容器中进行操作,否则即便击破了椰壳,椰子里的汁液也很有可能会全部流失掉。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