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能开椰子 以柔克刚是真的
【长知识】
近期,有网民在网上演示了用未咀嚼的口香糖打破了椰子外壳的过程。令人惊讶的是,椰子外壳那么坚硬,竟然被柔软的口香糖给破坏了。
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网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口香糖属于非牛顿流体
在阐述为何用口香糖能击碎椰子壳之前,我们必须认识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作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依据物理学定义,是指不遵循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其剪切力与剪应变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在各种受力状态下,这类流体可能展现出固体或液体的特性。
非牛顿流体有很多种类型,主要分为纯黏性类和黏弹性类。日常生活中,鸡蛋清、口香糖、血液等物质,都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牛顿流体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纯黏性非牛顿流体里的剪切增稠流体和剪切变稀流体。之前讲到的能够砸开椰子壳的口香糖,就属于剪切增稠流体,下面将着重介绍这种物质。
剪切增稠流体:吃软不吃硬
一种流体特性,当其受到的剪切速率或剪应力达到特定阈值后,内部会构建出新的组织形态,从而引发阻力提升,使得该流体的表观粘度显著升高,并且通常会伴随体积膨胀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该类流体显得较为松散,一旦遭遇剧烈外力作用,比如突然的撞击,其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显著增强,外在反映为粘度明显增大,触感变得十分坚实,人们常形容为“遇压愈硬”“难被轻易屈服”。
口香糖之所以能够击碎椰子壳,是由于其内含的胶基成分属于剪切增稠流体;当轻柔按压时,口香糖会展现出黏软的质感,然而一旦快速施力,它便即刻变得坚硬;在用力向下砸击椰子时,冲击产生的反作用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效应,因此能够迅速穿透椰子外壳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在寻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方便地调配出一种剪切增稠物质,例如将玉米淀粉与水相融后得到的那种淀粉溶液。
用工具翻动这种淀粉糊,就能察觉到,当翻动幅度变大时,翻动起来就越费力。当翻动达到某个程度后,用工具用力、迅速地按压淀粉糊的上层,或许会按不下去;然而把工具放在淀粉糊的上层,它却会渐渐往下陷。
这种流体在现实中有诸多用途。科研人员已经借助它的特性,研发出一种新型液体防护衣。这种防护衣的舒适度,要远超传统纤维类产品。同时,它的防弹能力也更为出色。
剪切变稀流体:吃硬不吃软
与剪切增稠流体截然不同,剪切变稀流体(剪切稀化)的特性在于其黏度会随着剪切变形速度的提升而降低,表现为越受力越小,越遇强越弱。
通常情况下,它们在没有承受外力作用时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会表现出浓厚的特性,一旦遭遇强大的剪切作用,例如进行迅速的混合操作,流体的稠密程度就会降低。
比如番茄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剪切稀化液体。用过的番茄酱瓶底部,经常会有剩余的酱料,只是轻轻放倒瓶子,里面的酱汁却流不出来,但如果敲打瓶底,或者用力摇晃瓶子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酱料就能被倒出来了。
沼泽属于剪切变稀物质,当个体陷入其中,倘若剧烈活动,反而会使沼泽质地变得松散,从而加速身体下沉进程。因此,一些生存手册建议,一旦陷入沼泽,应避免用力反抗,而需尽量伸展肢体,以此减缓下陷速率。这一生存技巧,务必牢记在心。
嚼过的口香糖或失去“神力”
回到那个用口香糖敲开椰子的情况,假设是利用嚼过的口香糖,那么它是否依然能够击碎椰子壳?
口香糖的构成需要从其成分讲起。这种物品主要由糖分和酯胶基质组成。在咀嚼过程中,糖分会逐渐被身体吸收。随着糖分减少,水分相应增加。这种变化会引起口香糖结构上的转变。同时,它原本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也会因此丧失。
嚼过的口香糖,其粘稠度不如未嚼的,因此丧失了原本的效力,敲击椰子时威力减弱。
从网上关于“口香糖击碎椰子”的演示来看:首先,口香糖需要塑造成尖端形状,尺寸宜大;其次,击打时必须保持稳定、精准和力度,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最关键的是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一定要在稳固耐用的容器中进行,否则即便击破了椰壳,椰子里的液体也可能会全部流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