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游戏调整后依然暴力 专家称企业要有道德底线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31

游戏观察11月30日讯,近期“吃鸡”游戏已成为游戏界的热门话题,众多游戏企业都在积极争取这一市场机遇。这种情况已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并责令进行修正。专业人士在考察了市面上修改后的“吃鸡”游戏后指出,这些游戏仍然含有暴力成分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呼吁企业能恪守道德规范,不可将色情及暴力内容纳入游戏设计。

调查动机

今年初,海外公司开发推广的《绝地求生》游戏面市,立刻吸引大量目光,不过其展现的残酷血腥场面,以及传递的不良思想,也遭到公众广泛批评。

十月二十七日,中国音数协游工委官方微博通报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关于“PUBG”类游戏流行情况征询广电总局意见,广电总局表明不赞成这类游戏玩法。这类游戏常常充斥着大量血腥场面和暴力元素,其游戏模式类似古罗马角斗场,生存理念的设定也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习俗及道德标准相去甚远,对青少年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针对那些鼓动暴力、主要依靠消灭其他玩家扮演的角色来达成目标的“PUBG”这类游戏,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认为国内游戏公司不应该开发或引进此类产品,也不应提倡通过试用这类游戏来招揽玩家。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PUBG”类游戏火爆之势不减。

游戏角色正搜索一处房屋,突然一声枪响,游戏角色应声倒地。

游戏尚未结束。

看见那个人走上前,不再用火器攻击,而是用拳头把已经倒下的虚拟角色给打死了。

这就是当前火热的“PUBG”类游戏中的一个场景。

游戏角色的血液虽然变成了绿色液体,但逼真的枪响声,以及徒手将“人”杀死,这些游戏设定依然能够散发出暴力、血腥的气息。

持枪对射拿板砖砸人

“PUBG”类游戏源自国外。

依据维基百科的说明,每场“PUBG”类型游戏最多有100名参与者在荒岛进行,游戏启动时所有人没有任何装备。选手们必须搜集岛上各类物资,在范围逐步缩小的安全地带与其他选手较量,争取成为最后的幸存者。

这类游戏又被称作“吃鸡”。

西北师范大学2015级新闻学专业的宋昶儒,是“PUBG”类游戏的资深爱好者。他向记者讲述了“吃鸡”的起源:很久以前,美国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推出过一种鸡肉晚餐,价格为1.79美元,而当时的标准赌注是2美元。因此,对于经济拮据的赌徒而言,赢得一场游戏就能享用“鸡肉晚餐”。因此便产生了“万事顺遂,今晚饱餐”的俗语,这亦是游戏中存活者得胜时的呼喊。

玩“PUBG”类游戏,有何感受?

宋昶儒表示,所谓“PUBG”之类的游戏极其残酷凶狠。即便游戏中把血液的色调改成了青绿,其射击对抗的核心依旧是粗暴的,特别是游戏设定的条条框框。

宋昶儒在玩射击游戏时,有个画面让他印象特别深。他当时藏身于草丛之中,目睹了连续两次的交火。有个人把驾车中的敌人消灭,尸体悬挂在车门的部位,脑袋已经呈现深褐色。他说了这件事。

记者也体验了一局游戏,游戏中一个场景让记者震惊不已:有位玩家用板砖击打一名队友,队友因而倒地。击倒队友后,该玩家又将其扶起,随即再次用板砖将其打倒。这种动作重复了好几次。最终,被击倒数次的队友抛出一枚手雷结束了自己的游戏。

游戏调整后依然暴力

这类游戏在情节设置上和日本恐怖电影有相似之处,电影不适合未成年的孩子观看,因此这类游戏也应该禁止未成年的孩子去玩,这是宋昶儒的观点。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许东表示,以“PUBG”为代表的这类游戏在同学们之间非常受欢迎,这类游戏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沉浸感,游戏中的场景、武器、交通工具以及医疗用品等元素都力求模仿现实,“每当比赛进入最后阶段,圈子里还剩下十几个选手时,自己心跳都会明显加快”。

这个游戏不适合小学生或者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参与,它的玩法就是消灭其他玩家以求生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游戏的这种残酷设定会产生很坏的影响。他们还无法清晰地分辨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不过我认为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玩这个还行,因为他们明白游戏只是游戏,生活还是生活。这是许东的看法。

官方机构对于“PUBG”系列游戏的观点,与游戏参与者们的看法一致。早些时候,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的官方微博平台公布信息,转达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于这类游戏模式的否定立场,同时向国内游戏制作公司提出不建议开发或引进此类游戏的建议。

紧接着,某个网络平台公布了关于“PUBG”类游戏管理规定的实施通知,表示会依照国家相关机构的指导精神,迅速对同类游戏产品进行改动和优化。

目前上线的“PUBG”类游戏调整了哪些内容?

天津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生樊宇,目前是该校的学生,玩过很多款“PUBG”类手游。他向笔者透露,当前市面上的“PUBG”类游戏,有的把玩法调整成了模拟演练,玩家在淘汰时显示的是受伤而非被击毙;有的把红色血条替换成了绿色;有的把战斗背景设定为外星生物和人类的冲突,整个游戏看不到任何血腥场面,角色在倒下后直接化作一个箱子。尽管将死亡结局作了各种改变,但游戏的本质仍是杀人取胜。

暴力条款波及儿童 关于“绝地求生”之类的游戏,未成年的爹妈们是什么态度?

了解记者对“PUBG”类游戏的介绍后,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某银行工作人员张华华表示,她的孩子现在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她基本上不会允许他接触网络游戏,原因是首先对视力有损害,其次是担心孩子受到游戏的不良影响,像“PUBG”这类游戏,她更不会让他去玩

男孩对赛车、枪械等玩具或游戏的兴趣通常比女孩更浓厚,假如存在一款游戏能够迎合他们的这些喜好,他们极有可能迅速对其产生痴迷。这类游戏的视觉效果非常逼真,孩子在游玩时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我无法断言孩子一定会从游戏中习得什么,但若长时间处于那种充满暴力元素的氛围中,其负面影响恐怕难以避免。张华华表示,这种游戏的玩法就是消灭对手以求自保,这种玩法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某中学体育教师顾维杰在电话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于这款游戏略有了解,确认其属于射击类生存游戏,成年人玩的话可能会觉得非常刺激,但必须认识到,心智尚未完全发育的孩子,也有可能参与这类游戏。我深感忧虑,孩子是否会效仿游戏里的行为,如果孩子从这类游戏中获得与他人竞争的快感,该如何是好。

顾维杰表示,网络游戏中得到的愉悦,和体育竞赛中获得的成功不一样。在游戏中,打斗、射击这类动作不会造成真实伤害,所以孩子们会更大胆,慢慢对暴力反应减弱。

含有暴力血腥因素的网络游戏会对未成年人产生哪些影响?

负面影响显而易见。青少年的人生观尚未成熟,他们热衷于效仿成年人的举止,以此标榜自己已经长大,渴望得到关注。游戏里那些涉及情色、暴力、血腥以及脏话的内容,很容易被青少年当作模仿的蓝本。这样一来,游戏公司虽然获得了经济利益,但整个社会所承受的潜在代价更为沉重。游戏公司必须为这些负面效应承担责任。游戏公司或许会感到不甘,可能觉得我们并未鼓动青少年效仿、钻研或从事违法活动,不过公司须承担社会责任,经营者更需具备经营者的特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健指出。

王健主张,教育需具备“社会担当”,应指引社会文化的正确走向。此外,社会也须承担“教育义务”,需齐心协力,关爱下一代的培育。因此,游戏开发者应坚守道德准则,恪守职业规范,应思考在尚未建立游戏分级体系的情况下,不能将色情、暴力的成分纳入游戏中,毕竟未成年的群体随时可能接触到。

倘若企业为谋取私利,悍然推出模仿“PUBG”的游戏产品,应当促使相关机构创设企业的社会责任信誉评估体系,并将这些公司纳入不诚信档案。我们热切盼望那些具备社会担当和商业远见的游戏制作公司,能够与教育界的专业人士携手,将手机游戏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特点,同富有意义的教育素材融合,从而催生出以游戏理念打造的教育手机应用,王健表示。

我们都不希望小孩子过度玩网络游戏,不过只靠禁止游戏公司是不妥当的,最好是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的孙道萃博士这样认为,现在,需要完善政策引导,促进文化进步。针对市面上“PUBG”类游戏存在的乱象,可以先采用行政协商手段进行干预,后续再运用法律手段实施监管,并给予行业自我约束机制更多支持,借助柔性法律措施来妥善化解这一挑战。

孙道萃认为,网络游戏应该按照不同类别区分受众,分别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采取内容分级措施。网络服务提供商有责任这样做。立法进程需迅速推进网络内容分级制度,明确区分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的网络信息供给规则,对未成年人接触的涉网内容实施必要的预先筛选,以降低他们进入与自身年龄、身份等存在显著差异的网络游戏环境的机会,借此净化网络环境,维护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安全,并能有效预防某些极端情况的出现。

最新游戏行业资讯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点击进入游戏观察!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