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时,很多人有这种癖好,可能是得了一种“病”……
每当你看见干货满满的文章或视频,你通常的选择是:
[id_1692927015]
B:很好,进我收藏夹吃灰去吧!
如果你选 A,那么恭喜你,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如果你选择了 B, 那么也祝贺你, 你已经加入了庞大的“数字仓鼠”群体。
喜欢收集数字资料的人被称为数字仓鼠,现在网络时代,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收藏了一些值得保留的网络资源,甚至还会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将来使用或再次查看,这种现象被网友称作“数字仓鼠症”。

不妨立刻去查查你各个平台、软件的收藏记录,用不了十秒钟你就会惊讶地喊出来:我究竟是什么时候把这些东西加进去的?
我们为何对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网上内容如此着迷,可最终却总是被闲置一旁?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珍贵的收藏资料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已收藏=已完成?
自己骗自己最简单
我们常记不住自己保存过的文章或视频,这背后有心理学中的一个知名现象在起作用: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它说明未完成的事情会在记忆里留下更深的痕迹,相比之下,已完成的事情反而容易被遗忘。
这一现象首度被苏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研究揭示出来,在该研究中,她组织了47名参与者执行了22项基础活动,诸如记录个人喜爱的诗句,进行珠子串珠,倒数数数等,不过这些任务中仅有半数允许参与者顺利完成,而另一半则会在进行到一半时被强行中断。实验最后的数据表明,对于尚未完成的任务,人们的记忆效果更佳,其平均回想程度高达 68%;相比之下,已经完成的任务,人们回想起来就比较困难,回忆程度仅达到 43%。
当我们遇到一篇写得特别棒的文章却没空慢慢读,或者偶然看到一段特别有用的教学视频还没时间动手做,“慢慢读文章”或“动手做”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
设若内心常有未竟之事萦绕,是否总觉心神不宁?然而采用“收藏”这一举措,却能令我们释怀,因为一旦想到运用此法,心态便悄然改变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待办事项随之转化为“存档的文章/视频”,如此收藏便代为收束,在大脑中形成一种“任务已了结”的假象。
当前,蔡格尼克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促使大脑启动遗忘机制:既然这些事情已经以完成状态被收藏,那么继续保留记忆便无必要,可以将其遗忘,以便将精力用于处理其他事务。
已收藏=已学会?
知识:你想得美
关于数字仓鼠症,有一种颇为引人入胜的看法,那就是我们似乎真的会认为,一旦知识被添加到收藏夹,就等同于它们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这种观点源自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目标追求学说,主张人的思维机制天然具备目标驱动特性,不仅会持续追踪既定方向,即便在看似无所事事的状态下,潜意识也会不断探索新的目标方向,因此,即便我们只是在漫无目的地滑动手机屏幕,大脑依然保持活跃,持续地为自己设定任务和目标。
然而,在当下信息量庞大的网络环境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许多与自己相关的资讯,人的思维如何能够兼顾众多不同的追求呢?
人的大脑比我们料想的要灵活得多,它存在两种处理方式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第一种是干脆不把某件事当作追求的目标,内心活动可能就是:“算了吧,我实在懒得动,尽管这件事挺有价值的,但我肯定不会着手去完成。”
其次,可以借助一种非常简便自在的方法达成这些目的。究竟何种途径能够迅速实现目标呢?
没错,就是收藏起来。

想象一下,你遇到一个特别实用的教学短片,但当时没空观看,于是决定把它加入个人库,这时你心里大概会琢磨:“先保存一下,等我有空了再回来看学习。”这种考虑其实就是在思维里构思了一个基础的执行步骤。
这个简明的方案,可以降低我们对未达成事项的留意程度,大脑便不再持续追踪这个事项,其后果就是我们会迅速遗忘这个教学影片。
心理领域的学者马希坎普同鲍迈斯特(Masicampo & Baumeister)于 2011 年通过一系列研究验证了这一学术设想,两位学者将 68 位大学生受试者划分为三个类别:目标类别、规划类别与参照类别,并将两周后的期末考核获得优异表现设定为共同任务,那些视此任务价值不大者被归入参照类别,而视此任务意义深重者则被均等分配至目标类别与规划类别之中
接下来,对照组要说明通常参与哪些项目,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打算参与哪些项目,目标组要解释期末考试为何关键,而计划组要为一个详细的期末复习方案,比如确定复习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最后,研究者借助填词测验来检测三组参与者的目标关注水平,只要某组在测验中填入更多与考试挂钩的词汇,就表明这组参与者对目标维持了更强、更稳定的专注力,意味着他们的认知参与度较高。
实验结果显示,策划小组在涉及测验的用词数量上,明显少于目标小组,同时和控制小组也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规划方案能够降低个体对特定目标的思考程度,从而让该目标更易被忽视。(当然,这并非否定规划的价值,核心在于能否有效实施)
这就证明了那个说法:信息收藏起来,和真正理解了有什么不同呢?
收藏夹怎样才不会吃灰?
我们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初衷是为了在闲暇时完善自我,或是丰富日常,因此这个收藏功能本身相当便利。以下几种方法,或许能协助你更有效地运用收藏,使这个工具不会闲置。
01
有选择性地收藏
网络中存在大量对个人有益的内容,然而若不加分辨地将所有看似有用的信息都存入浏览记录,这些内容便仅能充当闲置的档案,无法发挥辅助成长的效用。应当有选择地保存那些具有实际意义且可能付诸行动的资讯,以此降低需要管理的资料数量。
02
对收藏夹进行断舍离
许多人手中积攒了不少长期无人问津的浏览记录,里面存放着部分曾经具备参考价值,却已不再契合个人需求的资料,现在应当对浏览记录实施清理,剔除那些无用的内容,仅保留对自身仍有帮助的部分,从而方便后续逐步吸收这些信息。
03
制定学习计划
新增的资料或经过筛选保留下来的资料,我们都能为它们安排一套学习步骤,明确每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借助手机上的应用来设置闹钟,确保按时完成学习安排。要明白,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大脑负担,让我们能集中精力处理眼前事务,而不是让学习内容直接被遗忘在待办事项中。
04
定期回顾
依照个人具体状况,确定一个周期进行定时回顾,比如每月挑选一个休假日审视个人收藏夹,剔除无用内容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并且针对有意义的收藏资料规划适宜的学习安排。
好了
看完这篇文章的你
还不快点个收藏……
本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