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为何引人入胜?它既非单纯的历史故事书,更是一部充满谋略的作品。这部著作汇集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三十六计》中的每一条计策都能在书中找到实际案例。
第1计:瞒天过海
此计旨在用假象迷惑对方,以实现己方真实意图。
诸葛亮再度领兵攻打魏国,从祁山出发取胜后继续推进,司马懿趁机收买苟安,指使他到成都散播有关丞相心怀不满的谣言,后主刘禅听信了这些话,下旨命令丞相返回,孔明只好撤军,为了防止司马懿追击,每天撤退时都增设军灶,司马懿派士兵连续多日去蜀军营地侦察情况,发现军灶数量每天都在增长,于是认定诸葛亮在增加兵力,担心遭遇埋伏,就没有追击。诸葛亮妙用此计,让蜀军得以顺利退回汉中。
第2计:围魏救赵
此计旨在避开敌人锋芒出击,曲线救国。
官渡之战期间,曹操派出部队去偷袭乌巢并焚烧那里的粮草,袁绍打算派兵去救援,谋士郭图建议此时曹营兵力不足,应该先派部队攻击曹操的大本营,曹操一旦得知消息必定会回师救援,乌巢的危急情况就能解除,郭图想运用孙膑“围魏救赵”的策略,但曹操已经预先做了安排,张郃和高览进攻曹营失败后反而投降了曹操,转而攻击自己原来的阵营。
第3计:借刀杀人
此计旨在巧妙地利用矛盾,制服或消灭对手。
曹操对付祢衡,就运用了这种策略。孔融向曹操推荐他的朋友祢衡,等祢衡来到之后,曹操却对他毫无敬意。祢衡很不高兴,放肆的本性就显露出来,当场指责曹操的部下没有能人,也贬低其他人。张辽见他说话无礼,想要杀掉他,但被曹操拦住了。曹操担心会失去人心,害怕承担杀害贤能者的名声,于是把祢衡用作鼓手让他受辱,然后派他去荆州当使者,去劝说刘表投降。刘表明白曹操的计谋,还是派祢衡前往江夏拜见黄祖,到了江夏之后,祢衡却因言语冒犯黄祖,最终被黄祖处死。
第4计:以逸待劳
此计旨在避其锋芒,养精蓄锐,待机而动。
黄忠斩杀夏侯渊,正是运用了这一策略。当时,黄忠攻占了夏侯渊部将杜袭防守的对山,夏侯渊非常愤怒,带着部队来到山脚下,迫切想要夺回对山。黄忠听从了法正的建议,只见法正挥动白旗,无论下面曹军如何出言挑衅,始终不出战。后来,法正观察到曹军锐气已经衰退,开始疲惫休息,于是举起红旗,战鼓齐响。黄忠亲自率领部队冲锋下山。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来一刀砍死。
第5计:趁火打劫
此计旨在趁虚而入,乘危取利。
刘表的部下吕公按照蒯良的建议,在岘山处决了孙坚,不过黄祖却被黄盖擒获了。孙策随即派遣桓阶前往荆襄地区,声称愿意归还黄祖来换取父亲的遗体。刘表起初打算同意这个提议,但蒯良坚决反对,建议刘表处死使者,趁着“孙坚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们都还年幼,江东方面力量薄弱的当口”,迅速出兵攻取江东。可是刘表因为同情黄祖,没有采取军事行动,结果错过了绝佳的战机,最终导致了后来的麻烦。
第6计:声东击西
此计旨在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曹操带兵攻打南阳张绣时,发现南阳城护城河又宽又深,一时难以攻破,于是构思了声东击西的计策。曹操勘察地形后,让士兵白天在城墙西北处堆放干柴,搬运泥土填平壕沟,制造出全力攻打城池的假象。到了夜幕降临,却突然改变攻势,指挥士兵从城墙防御相对薄弱的东南方位攀城进入城中。倘若没有贾诩巧妙地顺着计策行事,张绣在这场战役中恐怕会被曹操生擒。
第7计:无中生有
此计旨在凭空捏造,或以假代真。
徐庶在刘备麾下效力,致使曹军遭遇挫败。程昱为了引诱徐庶归附曹操,伪造了徐母的信件,冒充家书,以此欺骗徐庶离开刘备,前往许昌。程昱伪造徐母的书信,堪称凭空捏造。
第8计:暗度陈仓
此计与“声东击西”相似,只是假象制造或暴露更明确。
钟会带领魏国大军正面攻打汉中,和姜维在剑阁对峙,与此同时,邓艾带领少量部队,经由阴平小道翻山越岭实施突袭,西蜀各地纷纷投降,成都的刘禅最终不战而败,钟会和邓艾虽然策略各异,并非事先勾结,但如果没有钟会“虚张声势”牵制蜀军,邓艾又怎能“出奇制胜”,成功偷袭?
第9计:隔岸观火
此计旨在坐收渔翁之利。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和刘备都想要南郡这块地盘。诸葛亮承诺让周瑜先去夺南郡,如果周瑜攻不下来,再由他们去攻取。周瑜带兵进攻南郡,和曹军的曹仁展开了多轮智谋较量,甚至还因为曹军的毒箭而受了伤。后来,周瑜利用计策,假装自己中了毒死掉了,骗曹仁前来偷袭,结果大败了曹军。周瑜自以为即将为老板攻下南郡,诸葛亮却早已利用吴魏两军激战之机,得了便宜,派赵云偷袭并占据了南郡,又用骗来的兵符调走了驻守荆襄的曹军,因此刘备毫不费力就得到了荆襄一带,这怎能不令周瑜怒火中烧!
第10计:笑里藏刀
此计旨在伪装自己,外示柔和,而暗藏杀机。
吕蒙假装生病,安排陆逊接替自己负责陆口防务。陆逊刚到任,就派使者送信和礼物给关羽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言语间极力表达仰慕和尊敬。关羽觉得陆逊是个没什么名望的人,便调派荆州军队加强对樊城的围攻。孙权和曹操商定同时进攻关羽。趁着这个机会,吕蒙和陆逊偷袭并夺取了荆州,关羽最后逃到麦城,结果被俘斩杀。
第11计:李代桃僵
此计旨在权衡轻重,丢车保帅。
曹操讨伐袁术期间,处决王垕便为此计的例证。彼时,曹、袁两军僵持日久,曹军粮草告急。曹操思忖片刻,召见掌管粮仓的王垕,吩咐其改用小量器分发粮食。此举引得众多士兵颇有微词。曹操随即处死了王垕,将头颅悬挂示众,并张贴告示说明,称王垕私吞军粮且克扣份量,依军律严惩,方才平息了军心。
第12计:顺手牵羊
此计旨在乘虚而入,伺机取利。
十八路诸侯起兵征讨董卓,董卓于是挟持皇帝迁都长安,联军先头部队孙坚率先进入洛阳,在皇宫废弃的井中找到了一枚象征天命的玉玺。获得这件意想不到的宝物,孙坚便将其占为己有,随后返回江东地区。
第13计:打草惊蛇
此计旨在诱敌暴露实情,针对性采取行动。
周瑜企图利用孙尚香吸引刘备,以便收回荆州。赵云按照诸葛亮的安排,陪同刘备抵达南徐,让部下士兵敲击锣鼓,大家身穿红色装饰,举行盛大仪式,宣告刘备已与国太成婚,并且拜访了乔国老。乔国老随后向吴国太报喜,吴国太不明真相,召来孙权责骂他。后来在甘露寺找对象,吴国太又看中了刘备,刘备被赵云告知廊下藏着持刀持斧的护卫,于是向吴国太痛哭,吴国太又转而责备起孙权。孙权和周瑜设的美人计原是伪装,结果弄假成真,不仅损失了女儿,还未能夺回荆州。诸葛亮首个计策就是“打草惊蛇”。
第14计:借尸还魂
此计旨在借助外力,东山再起。
曹操在平定山东之后,听从谋士的计策,以护送皇帝、安定国家的名义,率军进入洛阳,将皇帝迁往许都,从此凭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各路诸侯。利用已经衰微的汉朝作为幌子,实际上自己却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曹操因此开创了曹魏的基业。
第15计:调虎离山
此计旨在诱敌离巢,见机行事。
曹睿登基之后,诸葛亮打算借此机会发起北伐,只是担心司马懿统领雍凉两地军队会进行阻挠。马谡提出策略,诸葛亮便暗中派人前往洛阳、邺城这些地方,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并且伪造他的告示贴满各处。曹睿果然产生怀疑,又加上华歆、王朗等朝廷重臣的弹劾,最终听从大将军曹真的建议,以前往安邑视察为借口来试探司马懿。司马懿带领十多万人马前来对峙,曹睿最终认定他心怀异志,于是撤销其职务让他返回故里。司马懿这只诡诈的“猛虎”被调离岗位,诸葛亮便着手发起对魏的征讨,接连取胜,一直打到长安附近。倘若不是钟繇出面担保魏帝恢复司马懿的官职,诸葛亮的初次北伐本可取得圆满成功。
第16计:欲擒故纵
此计旨在消耗对手力量和斗志,达成己方之目的。
诸葛亮多次生擒又释放孟获,这是非常出名的案例。南蛮所在位置十分偏僻,诸葛亮听从马谡提出的瓦解对方军心的策略,连续七次捉拿孟获,又连续七次将他释放,最终使孟获真心实意地投降,不再造反了。这样以后边境才得以安宁,诸葛亮才能够专心致志地推行他的北伐计划。
第17计:抛砖引玉
此计旨在以小谋大,先予后取。
官渡之战即将爆发时,曹军与文丑率领的袁绍部队在延津交战,曹操指挥部队进行阵型转换,让原本的后方粮草辎重提前部署到前线。当袁军逼近,曹军突然丢弃头盔和铠甲,同时抛弃了粮食和战马,各自溃散逃命。袁军见状,争相上前夺取粮草和战马。此时袁军内部已显混乱,阵势大乱,曹操立刻命令将领抓住这个机会发起攻击。袁军阵脚大乱,要么彼此踩踏,要么遭曹军剿灭,文丑急得无法劝阻,挺身一人迎战,最后也被关羽斩除。曹操用粮草辎重化作“砖石”,击垮了文丑率领的七万袁军“玉壁”。
第18计:擒贼擒王
此计旨在抓住关键,击其要害。
请召关公前来相会,鲁肃设下的正是这个谋略,他在江边亭子内埋下刀兵,倘若关公不肯归还荆州,埋伏的兵士便会将他斩杀,借此夺取荆州,但关羽早已洞悉鲁肃的计策,宴席上他瞅准时机抓住鲁肃手腕,右手紧握刀柄,左手牵住鲁肃,假装醉酒般将人推出船舱返回。鲁肃惊恐万分,吴军担忧伤及鲁肃因而犹豫不决,关羽反用对方手段对付对方,不仅顺利脱困,还确保荆州未被索要。
第19计:釜底抽薪
此计旨在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又面临军粮短缺的困境,若硬碰硬地相持不下,曹军必定惨败。然而曹操采纳了归降的许攸献上的计策,暗中袭击乌巢,掠夺并焚毁了袁军的粮仓。这一招“抽薪止沸”,立刻导致袁军军心动摇,因而步步败退。曹操抓住时机猛追,最终击溃了号称百万的袁军,赢得了载入史册的辉煌胜利。
第20计:混水摸鱼
此计旨在抓住可乘之机,乱中取胜。
汉中张鲁计划夺取西川,蜀地首领刘璋邀请皇室成员刘备前往支援。刘备在张松、法正、孟达等蜀地官员的协助下,成功进入西川地区,接着被命令前往葭萌关抵挡马超的进攻。后来因为刘璋不肯真心出兵和提供粮草,刘备非常生气,转而攻击刘璋,带领军队进入成都,迫使刘璋交出益州。刘备这一行动,正是“趁乱获利”。
第21计:金蝉脱壳
此计旨在伪装欺骗,暗里逃脱。
刘备曾经被逼无奈采用这个策略,从而躲过了蔡瑁的追捕,因为争夺继承权的事情,蔡瑁对刘备怀恨在心,借着在襄阳举办庆祝丰收活动为名,想要除掉刘备,在聚会期间饮酒,刘备被伊籍提醒,到后园去上厕所,伊籍告诉刘备真实情况,让他赶紧逃跑,刘备于是骑上卢马,从西门逃出了城外。前方檀溪阻隔,后方蔡瑁兵马紧逼,刘备陷入绝境,被迫纵马跃入溪中,由此成就了驰骋檀溪、绝处逢生的著名场面。
第22计:关门捉贼
此计旨在切断退路,聚而歼之。
诸葛亮在第七次擒获孟获之前,就曾运用这个策略,成功将兀突骨率领的三万藤甲部队引入盘蛇谷并全部焚毁。盘蛇谷的地形酷似长蛇,谷内有一条宽阔的主道,两侧是陡峭光滑的崖壁。诸葛亮派魏延接连失利十五次,以此引诱兀突骨的军队追入谷中。蜀军随即用巨石和干柴封堵了前后谷口,点火后,预先放置在谷中的油柜车上的火药被彻底引爆。三万藤甲部队最终葬身火海,孟获随后被活捉并归顺。
第23计:远交近攻
此计旨在趋利避害,由近及远,各个击破。
孙权与荆州刘表,先前就结有弑父之恨。为了夺取隔江相望、军事价值极高的荆襄区域,在周瑜及后续都督的策划运作下,东吴多次向汉室和丞相曹操表示臣服,同时与占据荆州的刘备产生嫌隙。吴魏结盟,曹魏出兵从两侧夹击,吕蒙等人最终帮助东吴收复荆州,斩杀了关羽。孙权所运用的手段,便是区分对待远近敌对势力。
第24计:假道伐虢
此计旨在示假隐真,借机渗透。
周瑜为夺回荆州,起初的计策失败后,又想出新的策略,他派鲁肃向刘备和诸葛亮转达,吴国君主对他们表示理解,愿意协助他们攻取西川,并将西川作为聘礼来交换荆州,刘备只需在东吴军队经过时出城欢迎军队,提供一些物资支持即可,刘备很快同意了,但是当周瑜率领五万水陆大军来到荆州城外时,城内却没有人前来慰劳军队等到周瑜来到城下诘问时,赵云已经在城楼上揭穿了其中的奥秘,随后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又从四个方向冲杀过来,喊叫声惊天动地,吵闹着要捉拿周瑜,周瑜因此暴怒跌落马下,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原来周瑜盘算中使用的正是“假道伐虢”的计策,可惜他遇到了诸葛亮,被对方早就看穿了他夺取荆州的真正目的。
第25计:偷梁换柱
此计旨在暗中玩弄权术,以假代真。
为了联合孙刘对抗曹操,诸葛亮巧妙地刺激周瑜,声称曹操渴望得到江东的两位美女,打算将她们安置在铜雀台,以此享受晚年时光,东吴只需效仿范蠡献西施的计策,将这两位美人献给曹操,曹操便会撤兵,周瑜对此表示怀疑,诸葛亮于是吟诵了曹植创作的《铜雀台府》,但在念诵时,故意将原文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这两句,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听闻此言后怒不可遏,指出大乔乃已故主公孙策的妻子,小乔则是自己的配偶,孔明则假装不明白,面露惊惧之色,从此周瑜更加坚定了不投降而决心抵抗曹操的想法。
第26计:指桑骂槐
此计旨在含沙射影,旁敲侧击,借题发挥。
赤壁战事失利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曹操仓皇退守南郡。守城将领曹仁设宴为主公排遣愁绪,众多智囊齐聚一堂。席间饮酒,曹操突然捶打胸口恸哭不止。同座谋士们不解主公为何不因脱险而欣喜,反而伤心落泪。曹操解释道:"我哭的是郭嘉啊!倘若郭奉孝健在,绝不会让我有如此惨败。"众谋士听后都羞愧无言。曹操此举用郭嘉的"桑榆暮景",暗讽诸位谋士的"槐安之梦"。
第27计:假痴不癫
此计旨在假装糊涂,麻痹对手,深藏不露,待时而动。
曹芳年纪尚小即登基,大将军曹爽掌握军权,司马懿称病不露面,他的儿子们也都不再担任要职。曹爽派李胜去探望司马懿的健康状况,司马懿便摘下帽子,散开头发,躺在床上,装作听不见也说不出来,看起来像是快要不行了。曹爽因此不再防备司马懿。接着,司马懿趁曹爽带着皇帝到城外打猎的机会,在京城发动了政变,迫使曹爽交出军权,最后诛杀了他的全族,从而让司马家族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第28计:上屋抽梯
此计旨在诱敌深入,断其退路。
公子刘琦在荆州王位继承问题上,受到继母和蔡瑁的排挤,于是向刘备寻求帮助。刘备让孔明去拜访刘琦,刘琦随后又向孔明请教对策。孔明认为这是家族内部的事务,不宜介入亲属之间,便以此为由推辞。刘琦说小楼上有本古书,便叫人搬来梯子请孔明上楼,等孔明到了楼上,又向他询问计策。孔明察觉到被欺骗,转身准备下楼,却发现梯子已经被撤走了。孔明感到无计可施,只好出个主意,让刘琦向其父刘表请求调任江夏。刘琦依计而行,躲过一劫。
第29计:树上开花
此计旨在借助外力,威慑敌人。
曹操攻占了荆襄地区,刘备带着新野百姓和军队撤退。曹军紧追不放,刘备派张飞负责后卫。张飞带领二十多个骑兵来到长板桥,忽然想到一个计策。他让部下都到树林里,砍下一些树枝,系在马尾巴上,接着让他们骑马在林子里来回奔跑,扬起漫天沙尘。曹军追到,看到张飞独自一人手持长矛站在桥上,又望见桥东边的树林里尘土四起,都停下了脚步不敢前进。等到曹操赶过来,张飞又大声喊叫着要求决战。曹操觉得诸葛亮足智多谋,担心树林里藏着埋伏,于是带着军队撤走了。张飞一个人,就吓跑了曹操号称百万的大军,这真可以说是“虚张声势”计策的高明运用。
第30计:反客为主
此计旨在争取主动,控制对方。
黄忠率军抵达定军山,与夏侯渊交战。双方僵持日久,黄忠采纳法正的谋略,鼓舞士兵士气,撤除营寨向前推进,每一步都谨慎设防,逐渐逼近曹军大营,引诱夏侯渊出兵应战。夏侯渊未 heed 张郃的劝阻,派遣夏侯尚迎战,最终夏侯尚被俘,曹军遭遇惨败而撤。
第31计:美人计
此计旨在用美色迷惑对方,瓦解对手的斗志或者分化对方。
王允计划铲除董卓,便运用了这个策略,他承诺把美女貂蝉送给吕布,但随后又暗中献给董卓,同时骗吕布说是董卓的义父要接貂蝉与他成亲,吕布因此对董卓心生怨恨,再加上貂蝉善于见机行事,从中煽风点火,最终导致吕布和董卓反目成仇,吕布于是杀死了董卓。
第32计:空城计
此计旨在敌众我寡时,用心理战术,不战而屈人之兵。
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赶紧去西城调运粮食,正巧听说司马懿带着大队人马急速逼近,诸葛亮一时慌乱,使出了空城计,居然把十五万曹兵给吓跑了,当时西城里面总共只有两千五百个士兵,孔明让士兵把所有的旗子都收起来,把城门大开,士兵们都躲进了城里的店铺,不允许随便走动和说话,大声吆喝。司马懿抵达城池外围,观察得知城内仅有少量民众在清理道路,四周十分安静,城楼之上更是没有士兵把守,只见孔明在悠闲地弹奏琴曲,因此他误判城内设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便率领部队撤回。
第33计:反间计
此计旨在挑拨离间,以假乱真。
赤壁战役期间,荆州归降的蔡瑁和张允替曹操打造水师,周瑜观察他们操练的队伍十分精干,感觉是个严重威胁。正好曹操派遣蒋干前来劝降,周瑜打算借助这位同窗好友铲除蔡张二人。周瑜先伪造了蔡瑁、张允与他勾结的密信,随后假装喝醉,在夜间把他带到自己房间同榻而眠。蒋干无意中看到蔡瑁和张允的密信,信以为真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便悄悄将其带回禀报了曹操。曹操勃然大怒,处决了蔡瑁和张允,事过之后冷静回想,深感追悔莫及。这一事件的发生,周瑜运用了反间计谋,成功达到了借他人之手除掉对手的企图。
第34计:苦肉计
此计旨在制造内部矛盾激化受害的假象,诱使对方信而不疑。
赤壁战役里,周瑜运用黄盖实施苦肉计,颇具代表性。老将黄盖主动献策,甘愿接受鞭打,被打得体无完肤,随后派遣阚泽去送伪造的归降文书。曹操果然上当,以为黄盖真的要来归顺,不料等到的却是黄盖驾驶着满载火药的船只,趁着风势冲向敌军舰队。大火迅速蔓延,烧毁了曹操麾下的所有船只,最终导致曹军惨败而逃。
第35计:连环计
此计旨在一计套一计,计计连环相扣,进而实现终极目标。
某些时候,一个策略难以达成目标,常常需要连续运用多种策略,环环相扣。以赤壁之战为例,周瑜相继实施“虚张声势”“借力打力”“离间之策”“自残求荣”等策略,最终战胜曹操,确立了三国分治的格局。又如汉中之战,诸葛亮依次采用“暗度陈仓”“抽薪止沸”“声东击西”等策略,才从曹操那里夺取了汉中,使刘备成为汉中王。
第36计:走为上
此计旨在保存实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曹操在府邸备下酒宴,请刘备共论天下豪杰,曹操请刘备列举各方英雄,刘备所提之人曹操均不以为然,最后曹操自言道:如今普天之下,英雄不过你我二人而已,刘备闻言大惊失色,恰好此时雷声大作,便借怕打雷掩饰心惊,刘备回到住处后,日夜难安,第二天便上表汉献帝和曹操,请求率领军队前往徐州讨伐袁术。他先前曾对关羽、张飞二人讲过,刘备此次离开,如同飞鸟冲向高空,似游鱼潜入深水,从此不再受困于樊笼的束缚,彻底摆脱了束缚。三十六计之中,“退避为安”乃是上策,正因如此,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这类情节屡见不鲜。
《三十六计》是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还适用于商业活动、政治运作、事业开拓以及人际交往等众多生活场景。虽然我们倡导真诚相待,然而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仍需具备警惕他人的意识。要是觉得《三十六计》那些条文看起来费解又无趣,可以试着看看小说《三国演义》,在欣赏经典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三十六计”的精妙之处和它散发出来的巨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