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利器,还是“隐身工具”?
近期,人工智能与网络文学的互动备受关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55次发布的报告内容,人工智能在网络文学领域的应用正成为推动力。首先,它助力创作,为网络文学创作者带来新的灵感来源。其次,它还能提升翻译效率,使得“一键翻译”和“全球同步更新”成为现实。
创作者借助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强大能力,得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构建框架、整理线索、设定人物和描绘场景,从而提升创作速度。然而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AI在自我意识和生命体验方面存在不足,尚无法深刻领会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世界的多样性,这些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近期,在江苏师范大学成功举行了一场以“AI时代网络文学创作”为主题的研讨会。此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文学创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通过主题演讲、专家讲座以及对话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探讨了如何促进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以推动网络文学的优质发展。本次盛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引领,江苏省作协精心策划,并由江苏师范大学以及徐州市文联共同负责执行。在此次活动中,我们聚焦研讨的核心议题,邀请了数位业界专家,共同举办了一场深入的圆桌讨论。

AI辅助创作 曹 一作(新华社发)
主持人:张鹏禹 徐妍迪
对话嘉宾: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
龙迪勇(东南大学教授)
马 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黎杨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李 玮(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温德朝(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部分网络作家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写作领域带来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巧妙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与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呢?
欧阳友权指出,人工智能能否成为创作的助力或成为隐匿的工具,关键在于人类对其的控制能力。AI在效率与大批量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文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作品的质量和其文学创新性。若文学界能够重视作品质量而非仅仅追求产量,那么才有可能充分享受到人工智能在创作领域带来的益处。
李玮指出,2025年伊始,DeepSeek的崛起催生了AI网文写作的迅猛发展。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网文创作的效率,却也给平台审核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并影响了新作者们的曝光机会。通过量化测评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我们可以准确评估AI写作的优劣,并明确人机在创作过程中的各自角色。因此,借助量化测评来检验AI在网络文学创作方面的能力,有助于避免主观的价值评判,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当前,媒介融合的趋势愈发显著,网络文学与影视、游戏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激发了IP转化的巨大潜力。面对故事载体的日益多样化,网络作家在跨媒介叙事方面应如何着手?
龙迪勇提到,所谓的跨媒介叙事,就是利用一种媒介来追求另一种媒介所呈现的美学境界,而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本身并未发生任何变化。所以,无论是AI的创造还是人类的创作,都必须确保故事讲述得精彩,并且要巧妙地融合新技术和新叙事手法,以推动新作品的产生。
黎杨全指出,文艺的审美价值并非仅来源于作品本身,它同样源于现场表演和人际间的交流互动。在数字化时代,交互性应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结构之一,我们应当让那些以往难以显现的读者或观众的“反应”——包括阅读、观赏、评论、传播以及二次创作等——融入当下的文艺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杰出的创作者和作品将不断涌现,进而催生出令人瞩目的文艺创造力。
温德朝指出,徐州的网络文学近年来进步显著,该地秉持“网络、文学、人工智能与IP相结合”的创作模式,目前IP开发已构建起“小说至动漫、影视、游戏再到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将网络文学的运营模式从“单一突破”转变为“全链条运营”。这一理念不仅有助于徐州网络文学进军国际市场,还能展示徐州的城市形象,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在当前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网络文学有哪些恒定的文学元素?网络文学创作中,有哪些特质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拥有的?
欧阳友权指出,文学作品中必然蕴含着人的元素,其根基深深扎根于人的生命历程,诸如生老病死等生命体验。与此相对,AI创作却显得冷漠无情,缺乏生命温度。AI缺乏意识和自我意识,无法赋予作品深层意义。相比之下,人类在文学作品的原创构思、创作过程、文本修订以及艺术效果呈现等方面,拥有AI所无法比拟的独到能力。
温德朝指出,网络文学的兴起离不开对文化和地域资源的巧妙运用。人工智能处理的是数据,其运作机制基于算法,因而难以捕捉到地方的真实感受。以徐州为例,这座城市作为两汉文化的摇篮,蕴藏着丰富的汉文化资源。在网络小说《下一站,彭城广场》中,作者以徐州为地理背景,巧妙地将明朝、民国和当代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一部展现城市发展壮阔历程的巨著。淮海战役的红色传奇、煤炭老工业基地的变革历程、彭祖的养生智慧以及烧烤文化等,这些构成徐州特色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网络作家创作的丰富素材。
网络文学自其诞生之初便成为了一种面向广大民众的文艺形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119.8万人,而网络文学的用户群体更是高达5.75亿。在当前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网络作家们如何与读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创作出更多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季提到,网络文学在经历代际变迁时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融入了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元素,这其中包括了更紧密地贴合时代脉搏、更浓郁地展现青春气息、以及更突出地重视想象力和故事的连贯性。在创作手法上,网络文学普遍采用了节奏紧凑、情节逆转等叙事技巧。网络作家在坚持网络文学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应当展现现实风貌、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借助艺术魅力、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编织出富有创新性、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的精彩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是符合读者和市场需求的作品。
黎杨全指出,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新兴的大众文艺形式应运而生,这实际上是对文艺大众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新的大众文艺在人民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它让普通大众成为文艺作品的欣赏者、成为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核心,以及成为创作的主动参与者。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探索网络文学与新兴大众文艺的交汇点,并考虑建立公共文艺交流平台,以此促进网络文艺向新大众文艺的转变。
李玮指出,网络文学凭借其独特的“网生性”属性,自问世以来,便赢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追求新颖与独特的“Z世代”群体,广泛涉足于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及消费环节,促使网络文学从传统模式向更宽广的文化领域拓展,从单纯的阅读产品演变为更为丰富的多维文化媒介,年轻一代的创新优势让网络文学散发出长久的魅力与活力。鉴于这一点,网络作家应当广泛聆听年轻群体的心声,努力创作出更多能够触动年轻人心弦、体现时代风貌、引领文化风尚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