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二)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28

在机场及火车站中使用的安检设备,其输送系统可抽象为图示的简化模型。该输送带持续以0.4米每秒的速度匀速前进,行李与输送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2,A与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米,重力加速度取值为10米每平方秒。旅客将行李(可视为质点)以零初速度置于A点,据此,以下陈述中正确的是:行李在起初阶段的加速度数值为2 m/s²,行李在2秒后抵达B点,行李抵达B点时的速度量值为0.4 m/s,行李在传送带上形成的摩擦痕迹长度为0.08米。图示中,一条足够长的传送带以倾角θ等于37°倾斜设置,并以恒定速度v等于4 m/s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块煤炭以初始速度12米每秒从A端冲向传送带,煤炭与传送带之间存在动摩擦因数0.25,重力加速度取10米每秒平方,正弦37度等于0.6,余弦37度等于0.8。D.煤块在传送带上造成的划痕总长度达到16米。当木板承受着随时间t而变化的水平拉力F时,我们通过传感器测量其加速度a,并据此绘制出了类似于图乙所示的a-F曲线图。在g等于10m/s²的条件下,最大静摩擦力等同于滑动摩擦力,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滑块的质量是2.5千克;B. 木板的质量是3千克;C. 当作用力为8牛顿时,滑块的加速度达到2米每平方秒;D.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65。在图甲中,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逆时针旋转,将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煤块轻轻放置在传送带的A端,煤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2秒后煤块到达B端。沿传送带向下设定为正方向,tan 53°的值为,g取10m/s²,据此可以推断:A. 传送带的倾角θ为37°;B. 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4;C. 2秒内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6米;D. 2秒内煤块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内能为20焦耳。在图示的倾斜传送带上,滑块以某一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运动,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保持恒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在图甲中,长木板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t=0时刻,质量为1千克的物块A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从长木板B的左端开始静止运动,1秒后外力F被撤去,物块A和长木板B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g=10m/s²,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 长木板的最小长度为2米;B. A、B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C. 长木板的质量为0.5千克;D. 外力F的大小为4牛顿。滑沙运动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其过程可以比作图示的模型,斜坡的倾角为37°,滑板长度为1米,滑板与沙之间的动摩擦系数未知。小孩(可视为质点)位于滑板顶端,与滑板同步从静止状态下滑,小孩与滑板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受小孩衣物材质影响,图中所示的小孩与滑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4。小孩与滑板的质量相同,斜坡长度充足,sin 37°的值为0.6,cos 37°的值为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²,据此判断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 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为2 m/s²;B. 在小孩与滑板尚未分离前,滑板的加速度为0.8 m/s²;C. 经过1秒钟,小孩会与滑板分离;D. 小孩与滑板分离时的速度为0.8 m/s。多选题,正确答案为ABCD。在图甲中,质量为mA=2 kg的木板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B=1 kg的滑块B静止于木板左端,对滑块B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F,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B从木板A的右端滑出,木板A继续在地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在此过程中,木板A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若将最大静摩擦力等同于滑动摩擦力,并设定重力加速度为g=10 m/s²,那么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多选)A. 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6;B. 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C. 力F的数值可能达到9 N;D. 力F的数值可能与板长L存在关联。在t=0时刻,小车以初速度v0向右行驶,随后在车右侧端点处放置了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小滑块,结果该滑块并未从车上滑落。图乙展示了小滑块与小车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v-t)关系图,图中标注的t1、v0、v1均为已知数值,且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g。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结果:A. 小车的实际长度;B. 小滑块的实际质量;C. 小车在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D. 小滑块与小车之间存在的动摩擦系数。机场地勤工作人员运用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1=0.6 m/s,通过倾斜角度α=37°的传送带,将行李从飞机上卸下。图中展示的传送带,其转轴之间的距离为L=3.95 m。工作人员以每秒1.6米的速度,从传送带顶部推动一个小包裹,该包裹可被视作质点。包裹与传送带之间存在动摩擦,摩擦系数为0.8。已知重力加速度为每秒10米,且sin 37°等于0.6,cos 37°等于0.8。现需计算:(1)包裹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加速度a;(2)包裹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t。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存在一块长度足够的长木板,其质量为4千克。木板右侧放置了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小物块。木板与物块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2。初始状态下,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此刻,我们施加了一个大小为14牛顿的水平恒力F,用以拉动木板。经过1秒钟的时间,我们停止施加这个恒力。在重力加速度g为10米每平方秒的条件下,那么在恒力F的作用下,长木板的加速度是多少呢?当F力被移除之后,小物体与长木板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而长木板和小物体最终将以怎样的速度保持匀速移动?最后,小物体与长木板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将变为多少?AC解析:起初,对行李进行受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等于ma,从而计算出加速度a为2 m/s²,因此A选项正确;假设行李进行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其末速度为v,即0.4 m/s,通过公式v等于at1,代入数值求得t1为0.2秒,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计算为at1的一半,即0.04米,匀速运动的时间t2为4.9秒,因此行李从A到B的总时间为t1加t2,即5.1秒,故B选项错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定行李在抵达B点之前已经与传送带同步,因此行李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同样为0.4 m/s,故C选项正确;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Δx为v乘以t1减去x,即0.04米,因此D选项错误。煤块初始阶段进行匀减速运动,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μmgcosθ=ma1,计算后得出a1=8 m/s²。假设经过时间t后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根据v0-a1t=v,解得t=1 s,因此A选项错误;速度相同后,摩擦力方向朝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osθ=ma2,解得a2=4 m/s²。煤块先以12 m/s的初速度、8 m/s²的加速度减速至4 m/s,随后以4 m/s²的加速度减速至0,再反向加速回到A点。v-t图像显示,煤块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移等于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即x=×(12+4)×1 m+×4×1 m=10 m,因此B选项错误;物块上升到最高点后,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2=4 m/s²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返回A点所需时间为t1,下滑位移x=a2t,解得t1= s,结合图像,物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端的总时间为t总=(2+) s,因此C选项错误;在0~1 s内,传送带速度低于物块,划痕长度L1=×(12+4)×1 m-4×1 m=4 m,划痕位于物块下方;在1~2 s内,传送带速度超过物块,划痕长度L2=4×1 m-×4×1 m=2 m,由于L2<L1,上升阶段产生的划痕为4 m,此时煤块位于划痕中点;在2~(2+) s时间内,煤块向下移动了10 m,传送带向上移动了4 m,因此煤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L=(10+4+2) m=(12+4) m,故D选项正确。故选D。由题图乙可以看出,在0至1秒的时间段内,物体A的位移为5米,物体B的位移为2米。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微小的摩擦力等于物体A的加速度乘以质量;对物体B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微小的摩擦力等于物体B的加速度乘以质量。1秒之后,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并一起以匀速运动,速度可以表示为v0减去加速度a乘以时间t。物体B的位移可以表示为xB等于加速度aB乘以时间t的平方,即2米,从而解得加速度aB为4米每平方秒。因此,两个物体共同的速度v末等于物体B的速度vB,即aB乘以时间t,等于4米每秒。对于物体A,其位移xA等于时间t,速度v末等于v0减去加速度a乘以时间t,解得初速度v0为6米每秒。摩擦系数μ为0.2,因此正确答案为B。解析:从题图乙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F为12牛顿时,加速度a达到4米每平方秒。通过整体分析,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等于a,将数值代入后,计算得出M加m的总质量为3千克。当F超过12牛顿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等于F减去某个值,题图乙中F大于12牛顿的图线斜率为k,计算得k等于2千克每牛顿,从而解出M为0.5千克,滑块的质量m为2.5千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观察F大于12牛顿的图线,当F为10牛顿时,加速度a为零,即0等于2乘以F减去2乘以摩擦系数μ乘以2.5千克乘以10牛顿,代入数值后,计算出摩擦系数μ为0.4。当F为8牛顿时,对滑块和木板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等于(M加m)乘以加速度a',计算得出a'为某个值米每平方秒,因此C和D选项错误。[id_971771261]题图乙显示,在0至1秒的时间段内,煤块的加速度为10米每平方秒,而在1至2秒的时间段内,其加速度降至2米每平方秒。传送带的速度恒定为10米每秒。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得到以下方程:mgsinθ+μmgcosθ=ma1,mgsinθ-μmgcosθ=ma2。通过解方程,我们得出θ=37°,μ=0.5,因此选项A正确,而B错误。在0至1秒内,传送带和煤块的位移分别是x1=10米和x1′=5米,它们的相对位移Δx1=5米。在1至2秒内,传送带和煤块的位移分别是x2=10米和x2′=11米,相对位移Δx2=1米。在0至1秒内,煤块的位移小于传送带,导致传送带上留下5米长的痕迹。在1至2秒内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煤块的位移大于传送带,但新增的1米长痕迹与之前的痕迹重合,因此传送带上留下的总痕迹长度为5米,故选项C错误。在2秒内,由于摩擦,煤块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的内能为Q=μmgcosθ(Δx1+Δx2)=24焦耳,因此选项D也是错误的。故选A。BC解析:设定传送带的倾斜角度为θ,滑块与传送带接触时的动摩擦系数为μ,滑块的质量标记为m。当mgsinθ超过μmgcosθ时,滑块所受的合力方向是沿着传送带向下,此时滑块将进行匀加速下滑;若mgsinθ等于μmgcosθ,滑块在传送带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零,滑块将匀速下滑;而若mgsinθ小于μmgcosθ,滑块所受的合力方向则是沿着传送带向上。在这种情况下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滑块会先进行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降为零,然后开始反向加速。当滑块的加速度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的时候,由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块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滑块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因此,选项A和D是错误的,而选项B和C是正确的。由题图乙观察,2秒后,物块与木板同步加速,共同以恒定速度移动,这表明木板与地面间不存在摩擦力。在v-t图像中,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区域代表物体的位移。因此,在2秒内,物块的位移是4米,木板的位移是2米。据此,长木板的最短长度应为物块位移减去木板位移,即2米,选项A正确。从题图乙中可以看出,在1秒时外力F被移除,根据1至2秒内物块A的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动摩擦因数μ为0.1,选项B正确。木板的加速度同样为1m/s²,根据木板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木板的质量为1.0千克,选项C错误。在0至1秒内,物块A的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外力F减去摩擦力等于物块A的加速度乘以质量,加速度为3m/s²,从而得出外力F为4牛顿,选项D正确。故选C。BC解析:针对小孩,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列出方程mgsin 37°-μ1mgcos 37°=ma1,通过计算得到加速度a1为2.8 m/s²;同理,对于滑板,加速度a2可计算为0.8 m/s²,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当小孩与滑板分离的瞬间,根据方程a1t2-a2t2=L,解得时间t为1秒;据此,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v为a1t,即2.8 m/s,故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BD解析: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的加速度为a1,等于2 m/s²。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A而言,μ1乘以mB的重量减去μ2乘以(mA加上mB)的重量等于mA乘以a1。滑块滑出木板后,木板的加速度变为a2,等于-1 m/s²。同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μ2乘以mAg等于mA乘以a2。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得μ1为0.7,μ2为0.1。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对于滑块B,作用力F减去μ1乘以mB的重量等于mB乘以aB。由于aB大于a1,即aB大于2 m/s²,因此F必须大于9 N,所以F不可能等于9 N,C选项错误。根据公式L等于aB乘以t的平方减去a1乘以t的平方,其中t等于1秒,联立解得F等于(2L加上9) N,即F的大小取决于板长L,D选项正确。ACD解析:最终,小滑块并未从小车中滑出。从题图乙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长度L等于t1减去t1,即t1。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同样,从题图乙中,我们可以得出小车进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和滑块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但无法求出滑块的质量,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而选项C是正确的;针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有a等于m乘以a,等于μ乘以g,再结合a等于a',联立这些方程,我们可以解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某个值,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的。因此,我们选择了ACD选项。解析如下:首先,小包裹的移动速度v2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v1,因此它受到了传送带施加的摩擦力,该力沿着传送带的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摩擦力与重力的分力之间的关系,即μmgcos θ减去mgsin θ等于ma,从而计算出加速度a为0.4 m/s²。小包裹起初在传送带上沿直线方向进行匀减速运动,其运动持续时间t1为2.5秒,据此计算其在传送带上的滑动距离x1为2.75米,即x1=t1×2.5。由于小包裹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超过了重力在传送带方向上的分力,即μmgcos θ>mgsin θ,因此,小包裹与传送带达成共同速度后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便随传送带一同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至传送带末端,此阶段的匀速运动时间t2为2秒。因此,小包裹通过整个传送带的总时间t为t1与t2之和,即t=t1+t2=4.5秒。在长木板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计算得出为3 m/s²。在撤去外力F之前,小物块仅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加速度am等于μg,即2 m/s²。由此,小物块在摩擦力作用下的位移Δx1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即Δx1=at²-amt²,其值为0.5 m。撤除F力后,长木板的运动速度v降至3 m/s,而小物块的速度则降至2 m/s。继续撤除F力后,长木板的加速度变为0.5 m/s²。假设再经过时间t′,两者的速度最终相等,记为v′,则有v′=vm+amt′=v-a′t′。通过计算,我们得到v′=2.8 m/s,t′=0.4 s。在时间t′期间,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相对移动量Δx2达到了-0.2米。因此,最终小物块与长木板右端之间的距离x计算为Δx1加上Δx2,即0.7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