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蓝鲸死亡游戏组织者致人自杀可定故意杀人

频道:新闻中心 日期: 浏览:44

近期,我国15个省份的公安网络安全保卫部门陆续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向公众发出警示,敦促大家拒绝参与“蓝鲸”这款致命游戏,并鼓励大家积极进行举报。

这款源自俄罗斯的流行网络游戏,要求玩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自虐和自残的挑战,并以悲剧性的自杀作为终结。截至目前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我国尚未出现因沉迷此游戏而导致自杀或自残的报道和官方公告。

一旦出现自杀或自残事件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相关组织者可能面临哪些法律指控?若有人参与该游戏,但尚未执行发布自残或自杀任务,组织者又将承担何种罪名?针对这一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法律专家进行了专访。

“致人自杀,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在中国刑法体系内,并未设立独立的教唆罪条款。若有人教唆他人进行犯罪活动,其行为将根据所涉及的犯罪类型来确定相应的罪名进行处罚。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的刘昌松律师指出,所谓的“蓝鲸”死亡游戏流程可以概括为:游戏的策划者逐步对参与者进行心理操控,逐步使参与者对生活失去希望,在极度绝望的状态下,参与者会遵从策划者的指令,寻找机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坚信,该组织指挥者犯有故意杀人罪,这源于其内心深处存在杀害他人的恶意,并热切地、积极地追求导致游戏者丧命的结果;在行为上,他通过游戏手段,使游戏者丧失生存的意志,陷入死亡的陷阱,最终利用游戏者自身之手将其杀害。刘昌松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表示,一旦行为者的年龄达到14周岁,且已达到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那么其行为便完全满足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条件,从而构成了该罪行。

关于教唆自杀的行为是否可直接定性为故意杀人罪,业界存在分歧。若将“蓝鲸”游戏的幕后黑手视为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则可消除这一争议。而是否能够将幕后黑手认定为间接正犯,关键在于其对于游戏参与者自杀行为的控制程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童策如是表示。

在刑法理论中,“间接正犯”这一概念涉及将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如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或无法辨识或控制自身行为的人——作为犯罪工具,其危害行为虽由这些人实施,却可以将这些人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直接归咎于行为人,这等于是行为人亲自实施了犯罪行为,亦即所谓的间接实行犯或间接正犯。

童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根据“蓝鲸”游戏的规则,该游戏通过一系列任务逐步操控自杀自残者的行为,这足以被视为间接正犯。若该游戏导致玩家自杀,将按故意杀人罪进行处罚;若导致玩家自残,则将按故意伤害罪进行处罚。

若犯罪者已借助工具着手实施此罪行,却因非自身意志所能控制的因素而未能得手,那么应当认定其为犯罪未遂,并可以参照相关法律条款,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刘昌松如是表示。

律师建议出台司法解释

童策分析指出,当有人正在参与游戏活动,却尚未进入组织者下达自残或自杀指令的阶段,若存在自残或自杀的风险,便可能被视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的预备犯;而一旦组织者发布了自杀或自残的任务,即便最终未实施自杀或自残行为,仍可视为犯罪未遂。

此外,“蓝鲸”游戏作为一种网络娱乐项目,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条款,若通过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以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且情节恶劣,则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童策进一步指出,“若同时触犯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将根据其中处罚较重的规定来进行定罪和处罚。”

刘昌松提出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国家应效仿以往处理邪教犯罪的做法,迅速出台相应的刑事应对措施。政府部门应颁布相关法规,严格禁止引进那些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的游戏,并设定相应的严厉惩罚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应联合发布司法解释,明确指出,若有人利用此类游戏导致他人死亡,将根据其行为是导致他人自杀还是自伤,分别以刑法中的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他还特别指出,玩家们切勿过分自信,不应冒险去体验这种可能带来生命危险的电子游戏。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