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营销心理应用方法论!
我们完成了一项创作,能够自行分析,了解其中运用了哪些心理策略,我见过一个广告完全没有借助心理技巧,结果显而易见,评价一个作品的优劣,关键在于它运用了多少心理策略,商业推广的传播量都是购买来的,无需担忧因为过度宣传而导致传播量不足。
2.2、内容制作应用心理
2.2.1、明确产品功效
产品的核心卖点有哪些?
产品能解决哪些需求?
产品的能展示的效果图或视频?
产品有哪些技术优势?
产品有没有价格优势?
产品有没有品牌优势?
2.2.2、明确用户需求
制作广告投放素材时,确定受众期望非常关键。需要从几个主要方面入手,才能准确把握广告信息与视觉呈现:
目标用户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兴趣
目标用户目前的痛点是什么?
目标用户为什么需要你的产品?
目标用户在马斯诺需求模型中属于哪一层?
目标用户的需求是刚需还是?
2.2.3、提高说服力
了解商品的独特之处和顾客的期望后,能够借助心理层面的策略来引导顾客,心理层面的策略能显著增强推广成效,比如一个宣传物料运用了心理层面的策略,一个没有运用,吸引顾客所花费的开销就会存在明显差别,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我们需要顺应人的本性。
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种,也能是多种,它们能够互相搭配,灵活运用,触类旁通,无需拘泥于固定模式。
自我检测方式:试着站在他人角度,完整感受一遍服务流程,倘若整个过程顺畅,没有任何不顺畅或反感,便视为合格,当然,也可以采取逆向思维,刻意设置障碍,以此淘汰部分顾客,我把它称作过滤环节
3、心理学效应
3.1、影响力原理
3.1.1、承诺和一致性原理
人们习惯于使自己的行动与先前的承诺或行动相吻合,我们注意到,如果促使客户做出某些承诺,那么他们之后履行承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比如用户预约了某个公开课程,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发生的情况下,他们去上课的可能性就会很高,这正是承诺与一致性效应所产生的现象。
促使小决定、正面鼓励回应、统一奖励措施都是为了顺应决定与统一效应
3.1.2、对比原理
人们借助对照来评估事物的优劣。俗话说,没有参照物就无所谓好坏,在顾客面前进行对照,优劣立现,能够辅助顾客做出判断,终究对照的要点,取决于你的决断,换言之对照的成效,在你事先的考量之中。
效果对照情境,失去对照情境,特性对照情境,指标对照情境等,都是为了遵循对照法则。
3.1.3、社会认同原理
人们常常效仿他人的做法,特别是在面对未知状况时。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某种身份,每种身份都属于某个集体(例如种族、性别、国籍、信仰、职业等)。这些集体拥有共同的特质,许多人希望加入其中,于是做出选择。人们热切期盼融入某个集体,并且会遵守集体的行为准则。
某些特定产品,例如满足身份需求或必需品等,都是依据社会认同效应而设计的。
3.1.4、权威原则
人们往往容易听从权威人士的指令或意见。若希望他人采纳自己的观点,需具备专业素养,所传递的信息应十分精深,以高水准解析低层次问题,由于自身是行家,遵循建议能降低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代价。或者身为业内泰斗,抑或主导了相关规定,那么其言论便会极具影响力。
例如:专家分享,权威讲座,响应政策等都是为了迎合权威规则。
3.1.5、稀缺心理
珍贵的物件往往更受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古董价格高昂,但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其实古董本身并没什么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这些物品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它们数量稀少,同时还能在市场上交易,并且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某种物品如果供应量稀少,而需求量很大,那么它的价值就会提升,因此人们更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些难得的物品。
例如:限量售卖,限时抢购,限量赠送等都是为了迎合稀缺心理。
3.1.6、从众心理
人们往往模仿多数人的做法或看法,当许多人都接受的事物出现问题时,受损的不只是自己,既然有众多人支持,就表明该事物经受住了考验,已经过实践检验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尝试错误的代价太高了。
群体跟随现象,时尚潮流情境,他人意见与口碑,限时促销和资源有限,社会规范(普遍看法),集体体验场合等都是为了顺应大众心理。
3.2、情感驱动心理
3.2.1、恐惧心理
借助人们的惊惧心理来左右他们的作为。对于不熟悉的事物人们通常都会感到不安,由于这种不安情绪会促使他们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在具体操作时,让客户明白若不选用本产品将会遭遇严重的麻烦,从而促使他们购买,但必须注意把握尺度。
警示信号,紧急状况,对照呈现,突出不作为的严重性,不良结果呈现,专家意见警示等都是为了激发担忧情绪
3.2.2、自私心理
人们往往把自身得失放在首位,这种天性决定了大家只关心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也就是追求有利的条件,这种自私心态具体表现为占有欲,希望把好处全部自己占着,不乐意别人分享,表现得很排斥。
个人追求明显,彰显自我完善,定制化服务,非凡特质突出,稀缺性吸引(限量商品、特别待遇),即时利益等都是为了顺应自利倾向
3.2.3、好色心理
人类对异性产生的本能吸引,源于生物繁衍的本能需求,基因通过遗传确保种族延续,性欲正是这种生命力的体现,其行为模式不受思维控制,完全由原始冲动主导。
明星代言,吸引眼球,营造氛围,精心构思,流行元素等都是为了取悦大众
3.2.4、懒惰心理
人们更愿意挑选耗费精力更小的方案。懒散是人的本性,可以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广告宣传时,客户成交步骤越复杂,要求客户操作的环节就越多,脱节的情况就越严重,情况相反也成立。
一键就能完成。节省时间,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方便随时使用,提供快捷配送,简化整个操作过程,附带简单易懂的指导,提供全面的处理方案等,都是为了顺应人们图省事的心态。
3.2.5、贪婪心理
对钱财或物质有着极度的渴求,贪心是人的本性,不论自己是否需要,总是先获取,追求越多越好,从不设限。
折扣力度大,组合售卖,加赠商品,限定时间活动,附赠礼品,累积积分回馈等手段都是为了迎合贪欲
3.2.6、存在感心理
人们盼望得到赞赏和关注。获得赞赏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它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使用户感受到被看重。
特色化服务,顾客深度交流,专属化商品,网络平台传播(感受),高级会员权益,情节式推广(人与物的经历),权威人士联动,品牌团体共同建设等都是为了满足归属感需求
3.2.7、名片效应
借助揭示彼此间的共性来提升亲信程度和感召力,发掘与对方相仿的特质,向对方表明彼此属于同一范畴,从而获得对方的信赖,减少对方的戒备心理。
相似的价值观,源于同一群体,某某课程的同窗等,都是为了借助标签效应,提升认同感。
3.3、行为驱动心理
3.3.1、猎奇心理
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探究欲。没接触过的物件,最让人着迷,这就是新奇感,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充满探求心,从个人认知层面看,只要不觉得有风险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就会下意识想去了解。
制造悬念,强调非凡之处,稀少物品发售,透露部分内幕消息,采用发现式宣传,将文化特色融入商品,进行联合品牌活动,呈现创新科技特性等都是为了吸引追求新奇的人,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
3.3.2、即时反馈心理
人们总想马上看到自己行动的成效,玩游戏时,每次点一下,金币数目就增加,这就是迅速的回应,心情会变得很愉悦,由于得到了成果。
参与式宣传,数据收集和投票,即时交流平台,意见交流,更新广告素材,即时折扣和回馈,进度指示和达成情况,实时顾客意见等都是为了适应即时回应倾向。
3.3.3、成就感心理
经历一番艰辛,投入诸多心力,逐一突破重重阻碍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达成目标后便会有一种愉悦,这种愉悦感或强或弱,但都能体现付出的价值
目标的确立,成就的显现,激励的运用,荣誉的表彰,意见的交流,经验的传播,专属的标记等,都是借助满足荣誉感需求
3.3.4、攀比心理
人们总爱拿自己和旁人做对比,渴望超越对方。这种比较是天性使然,没人愿意落后于人,个个都想更胜一筹,为此不惜付出各种代价。
身份标识物品,限量发售及稀有物品,顶级生活情调体现,名人背书商品,顾客反馈和社交凭证物品,商品使用后所获成就体现等,都是为满足虚荣心态
3.3.5、慕强心理
人们往往倾向于敬仰或效仿强者,一个人能力出众会吸引众多仰慕者,追随者,大家普遍渴望在社交中占据上风,与卓越者共事,向卓越者付费,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展示自身力量,让旁人知晓自己实力强大。
著名背书,丰硕业绩,顶尖品牌形象,精湛技能彰显,上乘格调建立,发展潜能揭示,长处呈现,卓越成就列举等都是为了投合人们崇尚强者的心态
3.3.6、捷径心理
人们总想找到迅速解决难题的途径,走捷径这种做法不妥,可大家还是渴望找到便捷之路,即便可能因此承担更沉重的后果,也心甘情愿,为顾客提供一条近道,便是极好的成品,但条件是你必须能够兑现。
便捷设备,迅速达成,统一流程,辅助管理等方式,都是为了迎合快速需求。
3.4、决策心理
3.4.1、损失厌恶心理
人们对失去的感知力度,远超对同等得到的好感程度,人们不介意没有某样东西,但无法忍受失去已有之物,营销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心理,让消费者感受到将要失去,从而促使他们做出非理性的决定,进行冲动性购买。
短期体验,限定数量,折扣促销临近尾声,都是针对人们害怕失去的心态而设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