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军医顶级期刊上发了篇论文,主角居然是……你吃完薯片后扔掉的东西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24

学术探索,难道必须显得非常神圣、难以理解吗?实际上,学术研究同样可以非常贴近生活。

用干净的A4纸卷在薯片筒里,上面写着“听诊器”三个字。这种我们随处可见的包装,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手中,转眼间就化身为抗击疫情时的重要工具。

自制听诊器_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_薯片筒听诊器

5月4日,“听诊器式薯片包装”还出现在影响因子为24.8分的权威学术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上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成为该领域内备受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

响亮发声

中国军医登上全球顶尖期刊

听诊器,对医务工作者而言,特别是在诊治心血管及肺部相关病症时,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与地位。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主任高旭辉,对此进行了说明。

疫情之中,医务人员需要穿戴密不透风的全身防护装备,传统听诊工具无法正常操作;而新型无线听诊设备价格高昂且供应不足,难以广泛推广。所以,许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再使用听诊仪,转而采用超声波设备或者CT扫描进行替代。

最近,三月份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些海外的学者在声誉卓著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冠病毒疫情:少用听诊器,多用超声检查》的评论文章,建议医学界减少使用听诊设备,增加运用肺部超声技术。

高旭辉是一名心胸外科医生,他在临床工作了30年,每天几乎都要用到听诊器,因此他感到非常不安。意识到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广泛传播,全球同行遭遇相似困境,高主任马上召集科室ICU主任谭焱、护士长朱豫、主治医师朱健和研究生黄斌组建小组,马上安排论文的撰写与提交,努力让这例中国军医通过简单方式攻克疫情期间"听诊"难题的做法,向国际社会展示。

四月中旬,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人员完成了一篇关于自制听诊器的论文,随后将其投往影响因子高达24.889分的国际顶尖心血管专业SCI期刊《欧洲心脏杂志》;四天之后,该杂志给出了积极反馈,到五月中旬,文章便被迅速安排在期刊首页发表。

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_自制听诊器_薯片筒听诊器

将繁杂状况变得容易些,用纸筒来充当听诊设备,能够帮助基层医疗人员以及偏远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解决听诊难题,同时也是向世界各国防疫人员提出一个参考意见!既然这篇内容获得了心脏学权威期刊的收录,这就表明了全球医学界对听诊技术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显示出听诊方法正在重新受到重视。高旭辉对此表示感到高兴。

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_薯片筒听诊器_自制听诊器

大道至简

薯片筒成为救命武器

用卷好的消毒A4纸包装薯片筒,上面工整地刻着“听诊器”三个字。这种手工制作的简易听诊器不仅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完全免费,还能检查到超声波设备无法探测到的气管痉挛状况。这项贴近实际的研究参与者,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ICU的谭焱主任,向媒体讲述了在疫情期间抢救刘爹爹时的紧张过程。

自制听诊器_薯片筒听诊器_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

2月中旬某日,68岁的刘爹爹身患重症肺炎,正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谭焱在例行查房时注意到异常变化,刘爹爹的气道压力明显攀升,二氧化碳分压快速飙升,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心跳也随之加速。

立刻,听诊器!谭焱马上下意识地取来床底下的自制听诊器,一探查,发现患者双肺充斥着呼啸般的声音,这种声音正是支气管哮喘的标志。紧接着,他立刻给刘爹爹服用了平喘的特效药氨茶碱,果然没过多久,老人的不适感明显减轻了。

自制听诊器_薯片筒听诊器_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

刘爹爹目前的状况,跟病毒感染恶化时的特征完全吻合,如果没有听诊设备开yunapp体育官网入口下载手机版,单靠超声波检查是无法识别出患者气管炎症的,幸亏有这个简单的听诊工具,才使得刘爹爹得以存活下来。

不止刘爹爹,有位患者也是被薯片筒解救的。谭焱补充说明,他们工作单元另外还有三个病患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都遭遇了痰块阻塞呼吸管导致二氧化碳在体内积聚的情况,同样借助这种方法迅速听诊发现了症结所在。在那个危急关头,听诊器这个放在病床旁或者直接佩戴在身上的医疗器械,对于医护人员迅速挽救生命来说,其作用比超声波仪器要更加有效。

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_自制听诊器_薯片筒听诊器

那么,这个简易的听诊工具是怎么出现的呢?其实,由于疫情关系,常规听诊器使用受限,早在二月开头,谭焱就联想到从前见过的一幅图画。图里,古代郎中在缺少听诊设备的状况下,借助一个木制管子为病人诊病。他立刻领悟到:为何不利用现有材料,手工打造一个听诊装置呢?

他平时爱打羽毛球,起初拿装羽毛球的长筒试了试,可发觉这筒子太长,对听声音不方便。后来又寻来装薯片的筒子,稍加改造,一个简陋的听诊器就做出来了,用起来效果挺好。

自制听诊器_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_薯片筒听诊器

这个听诊器之所以在疫情期间能发挥良好作用,是因为防护服的辅助,耳朵部位的防护服如同听诊膜,能放大声音。使用时有个诀窍,纸筒两头都不能透风。这是谭焱介绍的要点。

据了解,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应对新冠病毒期间,这种听诊工具为超过300位病人提供了诊疗服务,效果显著,后来被移植到其他医疗机构,同样获得了积极的评价。

自制听诊器_薯片筒听诊器_听诊器原理生活应用

最初,医学界通过将耳朵紧贴病人的胸腔与背部来辨别心肺是否正常,直到 Rene Laennec 医生发明了空心木管

返璞归真

我们和患者紧紧相“连”

高旭辉主任谈到,超声技术这些年进步很快,不过它完全不能替代听诊器这类基础检查方法。特别是在新冠流行的时候,听诊器这个工具千万不能不用。

高旭辉团队在本次论文中,还罗列了下面多条理由:

新冠病毒感染者状况变化极快,要求医师迅速做出判断,超声科医师抵达、仪器部署需要一定时长,众多医疗机构也缺乏足够的超声科医师来执行必要的检查

其次,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肺部和呼吸道炎症会持续发展,听诊设备在监测这方面展现出超声技术无法企及的长处,超声波仪器无法像听诊设备那样持续动态地掌握病情变化,并且听诊设备还能随时检查病人体内肠道和胃部状况,从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超声检测时,病毒或会传染给后续同样需要床旁超声检查的病患,形成交叉感染隐患。

最后,手持的袖珍超声波设备都很昂贵,这也是很现实一点。

高旭辉主任表示:

许多人认为当前行医较为容易,主要依靠先进设备进行诊断,然而事物本应返璞归真,我们的宗旨是立足于实际诊疗工作。

这个角度看似缺乏复杂理论探讨,实际上完全是科学范畴,薯片筒听诊器的运作方式,也体现了回归本真。

此外,还向全球表明,不论什么时候,中国的医务工作者都和病患保持紧密关联的立场以及意志。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