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逼出了“薯片桶听诊器”
扫一扫 看视频
近期,国际知名的心脏病学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来自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介绍了他们自制的一种听诊器:将消毒后的A4纸卷成筒状,并在其上书写“听诊器”字样。医生们穿着防护服,利用这种简便的听诊器,能够顺利对患者进行听诊,并且有效防止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主任高旭辉指出,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身处前线的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必须依赖各种辅助设备来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在门诊,医生需运用视觉、触觉、叩诊和听觉等多种诊断手段对患者肺部状况进行细致检查,以初步判定是否存在感染迹象,此时听诊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在病房中,患者病情可能瞬息万变,医生必须迅速作出反应,查找病因,同样离不开听诊器的辅助。高旭辉指出,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医生在进行检查时必须穿戴严密的一体式防护服,这一情况导致目前通用的入耳式听诊器无法正常进行操作。
他提到,即便是在防护服内预先放置听诊器,考虑到需要为多位患者进行检查,仍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此外,新型的蓝牙听诊器因价格较高,临床应用上存在不足,故至今尚未广泛推广使用。
有国外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COVID-19疫情:减少听诊器使用,增加肺部超声应用》的论文,提倡减少听诊器的使用频率,而应更多地采用肺部超声技术。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特别组织了由ICU主任谭焱、护士长朱豫、主治医师朱健以及研究生黄斌组成的团队,致力于寻找简便易行的方法来有效解决听诊难题。
有一次,心胸外科的副主任医师谭焱在漫画中目睹了早期医生在缺乏听诊器的情况下,仅用一截木筒为患者进行听诊的场景。这一幕让他灵光一闪:为何不就地取材,亲手制作一个听诊器呢?
谭焱在业余时间钟爱打羽毛球,他最先想到的是使用装羽毛球的长筒。然而,试验表明,羽毛球筒的长度过长,并不适宜进行听诊。随后,他转而寻找平时装薯片的长筒。经过一番简单的加工,一个简易的听诊器便应运而生。
新冠疫情期间,他们采用了这款构造简便且能有效遏制交叉感染的听诊器。借助此设备,他们已为超过三百位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这款就地取材的听诊器还被其他医院采纳,赢得了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为何不采用超声影像进行诊断开yun体育官网入口登录app,却仍旧执着于使用听诊器?谭焱,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兼ICU主任,他指出,尽管超声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听诊器等基础检查工具。
他强调,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医生必须迅速做出判断;超声医生抵达现场及设备展开均需耗时;再者,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和气管炎症进展迅速,听诊器相较于超声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超声无法实现听诊器那样的实时动态监测,而听诊器却能随时掌握患者肠道和胃部状况,从而便于进行科学准确的应对措施。此外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在超声检查过程中,病毒有可能传递给另一位同样需要进行床旁超声检查的患者,这带来了潜在的交叉感染威胁。
“因此,听诊器显得尤为重要。”谭焱说。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全球医疗界同仁共同面对着相同的挑战。在4月15日开yun体育app入口登录,我国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心胸外科团队撰写了一篇关于自制听诊器的文章,并将其投稿至国际知名的心脏病学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紧接着,在4月18日,他们收到了杂志社的积极反馈。
5月4日,该文章被该杂志置于封面位置进行发表。《European Heart Journal》被誉为心脏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SCI期刊,其影响因子高达24.889分。该期刊由瑞士的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欧洲心脏学会)负责主办,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心脏病专业学术期刊的领先地位。
中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的负责人高旭辉主任指出,有人误以为医生的工作变得轻松,因为现在医生们普遍依赖先进的仪器来诊断病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始终坚持临床实践,从临床中挖掘问题,运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将我们在抗疫斗争中的成果传播至世界各地的同行,让世界听到中国军医的声音!